从“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论美育之必要

卫功立

<p class="ql-block">  1917年4月8日,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于北京神州学会发表演讲,正式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思想。费孝通先生关于美也提出了著名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学论断。然而,这是一个审美疲劳和乏美的时代,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事件让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这个时代的美学导向。 </p><p class="ql-block"> 《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段所有人的创作我最欣赏贾宝玉“沁芳”二字,理由就是格调美、语言美、意境美。曾经有很多以丑为美的事件,比如宜春那个广告“一个叫春的城市”,再比如把徽州更名黄山市……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如此看来,《红楼梦》也是一部美学教材,不仅仅是“沁芳”,还有用梅花上的雪泡茶是怎样的美感?还有《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作为“以哀景写乐,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的实证。足见,美是文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p><p class="ql-block"> 余秀华《穿越大半个中国来s你》,贾浅浅的诗,还有畅销的《平安经》,都是对文字的亵渎,对文学的玷污。《诗经》中的爱情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唐诗中的爱情是“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宋词里的爱情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明清更有《西厢记》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还有徐志摩“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涩”……烟伯曰:“不仅人心不古,美更应该复古”,比如廉耻之心,就是最美。 </p><p class="ql-block"> 教育之美,要美在师生的灵魂。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说再见,只有美的教育才能培养美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交班人。教育,向美而行,因美而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