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万载古城,位于宜春市万载县沿河西路老城生活片区,距宜春市区约41公里。景区占地约237亩,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米。图为景区入口游客中心。仅須扫赣通场所码,一律免门票。</p> <p class="ql-block">万载古城曾是万载最繁华的地带,也是万载的“历史档案馆”和“老城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万载历史悠久,3000年前就有人居住,孙吴黄武年间(222年-229年)开始单独设县,名阳乐,建县时,县治设罗城,唐武德五年,县城迁至龙山下(今康乐镇),杨吴顺义元年(921年),置万载县,使用“万载”县名。宋徽宗时更名为建成,宋高宗绍兴元年复名万载。</p> <p class="ql-block">建国后隶属袁州专区,至1952年9月,改属南昌专区,1959年1月,划为宜春地区至今。</p><p class="ql-block">图为古城清代考棚。位于原县衙(今公安局)斜对面,从同治版《万载县志》中绘制的万载县城图可知,从再思桥侧,经过一条小街,几经迁回辗转,方见万载考棚正门。整个考棚是一长排平房。</p> <p class="ql-block">古城考棚广场。</p> <p class="ql-block">万载古城以万载非遗文化、赣派建筑风情为内核,保存有明清、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近百座。图为古城街道商埠。</p> <p class="ql-block">古城还保存有明清、民国时期古祠堂27座,涉及辛、宋、郭、彭、闻、易、周、张、高、鲍、陈、龙、欧阳等13姓氏。图为欧阳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古城里古街和巷弄纵横交错,四处遍布古老民居。图为古民居辛家屋。</p> <p class="ql-block">当你踯躅于这座古城的老街曲巷,不禁会为随处洋溢着的赣西文化元素所陶醉。</p> <p class="ql-block">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也称田下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田下古街区历史建筑郭家屋</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郭家屋焕发出新的光彩——转换角色挑起了民宿的担子。</p><p class="ql-block">万载古城向游客展示赣派建筑的砖雕艺术、木雕艺术、绘画艺术、古代雕刻艺术,以及从中延伸出的古万载风土人情、纲常礼教,具有典型的赣派艺术风韵。</p> <p class="ql-block">古城古建筑27座祠堂之一 鲍家祠——鲍五甲祠</p> <p class="ql-block">历史古建 黄氏顷波家塾 体现出万载古城厚重的文化底韵。</p> <p class="ql-block">郭氏义仓为万载郭氏家族粮仓,建于清代末期,合族共捐洋一万一干八百零五元。该仓为五架梁,三开间带廊建筑,面积700余平米。仓库共计五间,其中义仓三间,南轩、绿阴各一间。在清代“常平仓、社仓和义仓”均在平抑粮价、赈灾备荒、救灾济贫和供给军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与县仓、乡仓等,共同构成当时粮食储藏的基本形制。</p> <p class="ql-block">古城27祠堂之一郭氏宗祠。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占地(围墙内)约5000平方米。入祠可分为一进山门、ニ入仪门、三过赞亭(亦称站亭、藻亭)、四迈享堂、五登寝堂。</p> <p class="ql-block">古城27祠堂之一易氏大祠,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面积853平方米,三进三厅式宅院,气势宏伟,巍峨壮观,是万载县乃至邻县易氏祠堂的一座总祠。</p> <p class="ql-block">古城27祠堂之一郭汉公祠</p><p class="ql-block">郭汉公,字宠汉,系万载田下郭氏始祖郭世兴(天成公)第十世孙。郭汉公祠建于清代末期,五开三进,建筑面积450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门匾”千年坊”的千年二字与万载二字相对应。也可能隐喻食品企业千年公司参与了古城的复兴建设。</p> <p class="ql-block">万载历史古建辛卫公享堂。辛卫瞻(1736-1819),名锦斐,字卫瞻,号淇园。一生诚信经商,生性仗义疏财,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捐资义学,受到朝廷敕赐建坊旌表。辛卫公享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面积470平方米,建筑设计寓意独特,两头高中间低状似船形,中间天井有如船仓,有“储财积富”之意。</p> <p class="ql-block">图为古城田下街区进士桥。</p><p class="ql-block">万载古城是保存较为完好、具有典型赣西文化特色的少有古建筑群。2019年5月31日,万载古城被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