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城》文字、摄影:马俊儒

君子兰先生

<p class="ql-block">  广宁城,是辽东长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以及北方的历史上,曾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广宁城,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朱元璋统一中国,建立朱明政权后,元朝的残余势力北缩。广宁一带“负闾山、凭渤海,拒胜清营扼冲中外”,位置十分重要。于是,明朝在辽东地区实行军卫制。洪武二十三年建立广宁卫,同年五月,置辽东广宁都指挥使司,以王雄为指挥佥事,在辽、金、元土城旧址上,重建广宁土城。以后,于洪武三十年、正德十四年、嘉靖十六年、嘉靖三十四年、三十五年、四十二年,不断地扩城修建,并使用砖石垒砌,使广宁城比过去的土城增加四倍。</p><p class="ql-block"> 此间,在广宁城内,建有总镇府、按察司、太仆寺、游击府、通判公署、备御公署、会府、都察院、户部公司、广宁卫、广宁左卫、广宁右卫、广宁中卫、医学、儒学、文庙、社学、崇文书院、仰高书院、军储仓、广宁库、广宁左库、驿铺。中心区的鼓楼又称“旗纛庙”,军旗高悬,象征着军容之盛。军储仓、左右库、神机库的存在,象征着军械钱粮之足备。普慈寺、城隍庙、崇兴寺、兴隆寺等分布各个角落。居民、商铺、市场、蔬圃布局井然有序。</p><p class="ql-block"> 城内各种官府、机构的设置,显现出广宁在明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鼓楼西侧曾建有镇东堂,又称会府,是当时总管辽东地方的最高军事机构,为三大官员议事办公之场所。一是辽东总兵官,总管辽东兵权;二是驻扎辽东太监,负监军之责;三是辽东都御史,提督赞理军务,兼管吏制。三大官员在广宁城内分别建有官邸,总镇府、太仆寺、巡抚都察院等。使得广宁城成为明朝在辽东地区政治、军事、经济中心。</p><p class="ql-block"> 建国后,广宁城曾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城之一。基本保存完整的古城,在七十年代初,以“破四旧”的名义,开始大规模的扒毁,建成环城公路。古城的西北角,因为驻军兵营,得以保存下来。北部的墙基和土层被列为重要的古城遗址,得以保存。</p><p class="ql-block"> 我自小生长在广宁古城,见证了它曾有过的完整与恢宏,也见证了它消失的过程。如今,只有拿起相机,记录它今后的年年月月,期盼仅存的遗址,得以有效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以下三张是民国时期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照片是作者拍摄)</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