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感谢《烟台同城》与《美篇平台》及美友给予的高评鼓励!</p> <p class="ql-block">座落在烟台山下大海边的烟台山医院,是我爱人1972年从烟台一中高中毕业被学校分配到这里工作的单位,那年他还未满十七周岁。</p> <p class="ql-block">我们相遇在1978年7月的盛夏,那年我因脚外伤感染引起发烧住进烟台山医院外科病房,在那时天意我们相遇相识到相恋……</p><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他工作的烟台山医院病房手术室,那时他在手术室里从事着麻醉师工作……</p> <p class="ql-block">最近收拾老物件看到了这个饭盒,感觉既陌生又熟悉,疑惑中爱人提示我:“这就是当年在医院给你送过饭的那个饭盒。”猛然间曾经的一切都在心中忆起……多么美好的青春,多么美好的相遇,多么美好的曾经……此刻在脑海里一一的想起……难抑胸中的涟漪再次泛起……</p> <p class="ql-block">我们彼此曾经青春时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这一年我的发小邢志红在上海读大学放暑假回烟台,同是我的发小建秀从家带来相机,我的恋人为我们拍下了我们那时候的青春模样……</p> <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的两个知己发小见证了我们的恋爱……</p> <p class="ql-block">烟台山永远是我们的爱……</p> <p class="ql-block">那里的山水见证了我们的相恋……</p> <p class="ql-block">1981年4月8日,是我爱人的生日,我选择了这一天,我们领取了结婚证,幸福弥漫在浪漫的春天里……</p> <p class="ql-block">那晚我爱人随意剪下这张日历,摘下胸前衣兜里的钢笔,写下了他的祝愿,虽四十多年已过,当时的场景,一幕幕随我珍藏的这张日历,依然还会清晰的浮现在我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领到结婚证,医院就分给了我们在医院附近大海边处,解放路106号家属大院里的8平方东厢房一间……</p> <p class="ql-block">在8平方米门外我公公又找人帮忙接了一间大约有6平方的平顶小屋。</p><p class="ql-block">8平方里靠东窗放了一张1米5的钢管床,进门右侧靠墙角放了一张五斗柜,左边靠墙放了一架爱人根据位置自己亲手做的书柜,还有一张写字台,屋里已满到大衣柜无处可放,只能放到外面接的小屋里。小屋里还有碗柜和做饭的灶台,那时我们做饭用的是煤油炉子,自来水要去院儿外挑……</p><p class="ql-block">即使这样,我们心中依然充满了喜悦和欢乐,我在商场里买了红纱,做了纱怅挂在床前,为自己的小屋爱巢营造着温情浪漫……至今想起都是满满的感动……</p> <p class="ql-block">我们结婚在烟台没有请客,我跟随爱人回德州老家,老家的大伯大妈、姑姑姑夫还有堂哥堂嫂及表弟表妹,为我们按老家习俗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婚礼仪式,印象深刻,一生不忘……</p><p class="ql-block">这是回烟台时途经济南,在大明湖花钱请人拍的留念,济南是我爱人的出生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8平方小屋里孕育了女儿,女儿出生在1982年7月里,女儿傍晚出生,第二天早上我二姐帮忙抱着孩子,我爱人用手术室的担架车将我推回了家。</p><p class="ql-block">这是女儿“百岁”时我们拍的全家照。</p> <p class="ql-block">那时女儿的穿戴: 上从小帽,下到鞋袜;里从风尾花小背心,外到毛衣毛裤,全是我亲手钩织的,倾尽了我们对女儿的所有爱……</p> <p class="ql-block">小屋里那时夏天太阳晒的非常炎热,在东窗外,我爱人自己做了窗厦为我遮挡阳光。冬天小屋里要生烟筒炉子取暖,还要用来烘烤女儿的尿布,屋顶是老式纸糊的虚棚,有一天午夜,女儿哭了,我起来给女儿换尿布喂奶,突然看到屋顶棚烟筒处泛着火光,我赶紧叫醒爱人,我爱人又喊醒军人出身的邻居郭大哥一起上房顶将火扑灭……</p> <p class="ql-block">以下两张照片上面记录着是1983年3月留下的,那是我三哥,在我家小屋里给我侄女和我女儿拍的。</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留下了我们解放路106号那时的大院儿,这个大院儿曾经是烟小红在这里。</p><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时候,院儿里有医院的女工宿舍和医院托儿所。更有我们九户医院的师长同事们。</p><p class="ql-block">我们院儿里住着当时的小儿科林主任和她在陆军22医院工作的爱人一家,有外科专家和妇产科专家姜大夫和李大夫夫妇一家,有放射科的专家杜大夫和他家的王大姐夫妇一家,有放射科的专家李大夫夫妇一家(后来成为放射科主任),有军属黄护师,有与我们同排房的药济师杜大夫夫妇,有外科护师曲姐和她在海军服役的徐大哥一家,最后说一下,还有当年已干骨科护士长的曹姐(后来干了总护士长及副院长至烟台护校校长)和她家在烟台警备区服役的郭大哥一家,对我们的帮助一生不忘。至今每当我想起,心中总是暖暖的……</p> <p class="ql-block">那时我们夏天常会在院儿里各家门前支起小饭桌吃晚饭,那时我们家可折叠的小圆饭桌还有小圆橙子、小方椅子都是我爱人自己做的,我们好多家都养鸡种菜,院儿里有老有小,有说有笑,就象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p><p class="ql-block">我们做为年龄最小的小字辈,深受大家的关怀和帮助,我从怀孕到生产深得妇产科李大夫的帮助指导,女儿出生回家后只要有事,小儿科林主任就会到家里来,给予帮助指导,那时曲姐曹姐我们三家的孩子一个比一个小一岁,那时我们一个盼着一个长大……</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女儿一周岁的生日照。</p> <p class="ql-block">在女儿一岁多时,因为政府要改造街貌,所以我们要搬迁了,照片上我身后的那溜窗户,其中有我们家一扇,那是我们家扬帆起航的地方,尽管那里很小,尽管医院为我们投资又换了大房子,可我对这里的不舍莫名的从心底升起,那时我们家里经济拮据没有照相机,我们还是花钱请附近照相馆师傅来为我们留下了纪念照片……</p> <p class="ql-block">临搬迁前我们还在我们的平顶小屋门前也留下了纪念照片。可能由于这里的原因吧,再后来无论住哪里,我都是喜欢住东面……</p> <p class="ql-block">这时我们离开了住过的大院儿,离开了我们家起航的8平方小屋,搬去了医院为我们投资的小黄山水泥新楼里,可一年中,我总是怀念我们的大院和8平方小屋……总觉得小黄山那房子再大也不是我们常住的家,因此在那里我们也就住了一年,就设法搬走了……</p> <p class="ql-block">《美篇》写完,我发给当年烟台山医院手术室里五兄弟中的老大曲哥看,下文是曲大哥给我的留言,文中曲哥提到的“小牛牛”就是我女儿。</p><p class="ql-block">有关曲大哥说的这事,还是我第一次听说,真是令我感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