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回家的美篇

贝贝回家

昨天晚上梁瑛在”实验小学姐妹群“发了一则讣告:<font color="#ed2308">报告大家一个噩耗,李小文同学因卵巢癌晚期,于今年2月12日70岁生日那天,在温哥华实施了安乐死!</font><div><br></div><div>看到这则讣告,心里咯噔一下,疼疼的,眼泪流了下来。</div><div><br></div><div>上图照片是小文家附近的街景,每天接送两个外孙女上下学,小文都会经过这里。(2015年拍摄)</div> <div><font color="#b06fbb"><b>小文小学毕业照(1965年)</b></font></div><div><br></div>小文和我曾是天津实验小学六年一班的同窗。她中等个子,白皙的皮肤略显苍白,弯月般的咪咪眼儿,说话细声细气,总有点吓吓唧唧地不敢大声说话。班里那些坏坏的男同学,背地里给她起了一个形象的外号:小蚊子。<div> </div><div>我和小文同住大理道一条街,我家是41号,她家是75号。中间隔着桂林路,相距不远。当年学校放暑假,成立学习小组,小组设在小文家。班里的裴冬青、刘战鹰、李小文和我,是一个学习小组的。</div><div><br></div><div>暑假期间做完功课,我们就淘气地爬墙上树,我们学着红军女战士的模样,假装越过敌人的“封锁线”。我们从刘战鹰家的后墙,“飞檐走壁”地穿越几个院落,便窜到小文家的前院。这种危险刺激的穿越,小文是看客,她是乖孩子,不跟着我们淘气胡闹。</div> <font color="#b06fbb"><b>爸爸与李麦伯伯</b></font><div><br></div><div>小文的爸爸李麦伯伯是我爸爸的老领导。</div><div><br></div><div>1949年隆冬,爸爸和李麦伯伯随《冀中导报》入城接管【天津日报社】。李麦伯伯曾任《天津日报社》副总编、代理总编,爸爸是经理(办公室主任),协助社长、总编工作。</div><div><br></div><div>当年我们两家都住在多伦道《天津日报社》家属大院里。我的姐姐杨卫,与小文的哥哥新政同龄,是儿时的玩伴儿。李麦伯伯后调天津市委宣传部任副部长。不久爸爸也从报社调到天津广播电台工作。</div><div><br></div> <div><font color="#b06fbb"><b>小文遗像(1967年)</b></font></div><div><br></div>因父母是朋友之故,我常去小文家串门儿。我还记得小文的妈妈朱立华阿姨可慈祥呢。她不像妈妈和有些阿姨那样,身上总有一股风风火火的“革命干劲儿”。朱阿姨是那种典型的居家过日子的“贤妻良母”,即便我们再淘气,她也没呵斥过我们,总是笑咪咪地,好像很欣赏我们的活蹦乱跳、吵吵闹闹。我还记得朱阿姨盘腿坐在盖帘板儿上(用秫秸秆编制的),把棉花撕成巴掌大小、薄厚均匀的棉絮,一点一点地絮棉被的情景。 <div><font color="#b06fbb"><b>小文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插队(1969年)</b></font></div><div><br></div>小学毕业后,小文和班里其他七位女生考入“天津第十六中学“,我入学“河大附中”,从此我们见面和交往少了很多。<div><br></div><div>1968年小文跟着哥哥李新政去内蒙四子王旗插队,我和梁瑛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再后来我们先后回城,工作、结婚、生育子女、照顾老人、大家各忙各的。</div> <font color="#b06fbb"><b>在小文家做客(2004.1.25 )</b></font><br><div><br></div><div>期间,只有在小学同学聚会时才能看到小文,只是来去匆匆。直到退休,我们才渐渐恢复联系,且成为在津经常走动的“姐妹铁六角“。(裴冬青、梁瑛、马淑英、刘战鹰、李小文和我)。<br></div><div><br></div><div>2004年1月25日农历正月初四日,我们结伴到小文家做客。那天我们才知道小文烧得一手好菜,那天我们才知道小文还会裁剪缝制衣服,这么多年我们都不知道,性格内向,举止文静的小文,居然有这么多让我们望尘莫及的本事。我们对小文真是刮目相看。</div><div><br></div> <div><font color="#b06fbb"><b>小文与丈夫李秋成</b></font></div><div><br></div><div>小文嫁入中医世家,他的公公是享誉津门的老中医,老人家去世前给家人留下几个祖传秘方。小文心怀大爱,为惠及更多病患,将秘方在小学同学中公开,我有幸得到并保存。我也像小文一样将秘方广而告之,我的亲友中很多都是受益者。至今我们姐妹一年四季备有这个治疗感冒的方子,我为它起了一个别致易记的名字“小文秘方”。</div><br> <div><font color="#b06fbb"><b>在小文家(2004.1.25</b></font><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b></div><div><br></div><div>2002年小文的女儿李彤考取了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的研究生,适逢我的女儿也在该校上学,两个孩子成为好友。<br><br>2003年我去温哥华探亲时,李彤跑来看我,我留她吃饭,当天日记记载:<br><br> 2003年11月2日(周日)第四天<br>上午小文的女儿李彤彤来家里,我们共进午餐,我做的红烧肉炖茄子干、酱鸡爪、拌芹菜。彤彤和散雯吃得那个美,孩子们在异国他乡缺嘴,这种饭食在天津怎么也不能用来招待人呀,而在这儿成了美味佳肴。<br><br>彤彤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儿,似乎跟小文内向的性格形成反差。如今彤彤已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无论工作和生活都是一把好手。</div> <div><font color="#b06fbb"><b>陆爱丽来津(2017.5.29</b></font><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b></div><div><br></div>2017年小文夫妇卖掉天津的房子,移民温哥华,她们和女儿李彤一家生活在一起。彤彤的三个孩子都是小文看护长大的(大女儿雨婷、二女儿雨珊、最小的男孩昭阳)。她是女儿家的大总管,事无巨细都是小文操持。<div><br></div><div>2015年我到温哥华与小文联系见面,小文离不开,即邀请我去她家。<br><br>小文是个细心人,她知道我听不懂英文,于是提前给我设计好交通路线,把转车的站名和读音用中文标注给我,这样我乘41路到终点,再转乘轻轨,一路上有小文的地图,心里很踏实。<br><br>小文家是一栋二层带院子的独体别墅。在温哥华,土地比房子值钱,一般地上建筑只占房产价格的20%。小文家的院子很大,后院大到可以盖平房。小文在后院种了很多蔬菜,中午吃的蔬菜就是在后院随意拔得。</div> <div><font color="#b06fbb"><b>在小文家做客(2015.11.3)</b></font></div><div><br></div><div>中午在小文家吃饭,小文很实在,应我的要求做的炒素菜、自制小点心、面汤,吃得很舒服。<br><br>我看她的洗衣房,要洗的衣服一堆堆的,后院还晾晒着那么多洗好的衣服。小文对作家务毫无怨言,心甘情愿地做着这些繁冗枯燥的事情。哪像我的姐妹,照看一个孩子,成天几个死儿,不是累死了,就是烦死了,要不就是气死了,牢骚怨言一大堆。</div><div><br></div><div>我心有所感:小文始终是个心静如水的人,她不像我有时会对周边的人或事给予评论,来不来还愤点老。小文从不评论任何人或事,她心无旁骛地只求过好自己的日子,她淡泊名利,摈弃杂念,踏踏实实跟着女儿过日子。<br></div> <div><font color="#b06fbb"><b>小文自己做的蛋糕</b></font></div><div><br></div>小文承继了她妈妈的衣钵,也是贤妻良母型。她照看三个孩子,负责接送她们上下学,她自己还要去上课学英文,有点时间就给孩子们鼓捣餐食,小文不爱说话,但心灵手巧,她会用烤箱做各式小糕点,每天早上换着花样给几个孩子做餐食。<div><br></div><div>2015年我去小文家串门,临走时,小文给我拿了一大饭盒小糕点,我可高兴了。我实在吃不惯西人的洋点心,小文的糕点是中西结合的食物。</div> <div><font color="#b06fbb"><b>与小学同学在天津瀚金佰洗浴中心(2017.5.18)</b></font><br></div><div><br></div><div>小文不善言谈,但她内心最是参透人生,最是淡定地接受命运,勇敢果决地选择了体面而有尊严的离开。</div><div><br></div><div>2020年春天,小文被诊断出卵巢癌晚期,经过手术,经过近两年的休养,癌症还是在去年年底再次复发。小文没有苟且,没有怨天尤人,她出人意料的选择了安乐死,并把时间选在2022年2月12日她七十岁生日的这一天。</div><div><br></div><div>这是多么令人心碎的选择,这又是多么令人敬佩的选择,这是多么残酷的选择,这又是多么理智而勇敢的选择。</div> <div><font color="#b06fbb"><b>小文在我家做客(2017.6.6)</b></font><br></div><div><br></div><div>在小学同学眼中:小文是个温顺乖巧的女孩儿,在成年的朋友眼中:小文是个朝九晚五、认真工作,踏实生活的女性;谁能想到,小文在奏响生命最后乐章时,在面对生死之时,居然能超越中国古训的:好死不如赖活着,居然能视死如归地选择体面而有尊严的安乐死。她内心的强大、格局、眼界与决绝,超越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几条条街,她的无言之举再次惊爆我的眼球,重刷我对小文的认知与敬佩。<br><br></div> <div><font color="#b06fbb"><b>李小文遗像</b></font></div><div><br></div>我不能想象,她决定安乐死时,是否曾有一丝犹豫或挣扎,她是否会对亲人,对家庭、对她抚育长大的三个孩子,有着不舍与眷恋?<br><br>我不能想象,今年春节的2月1日,她还在微信上与朋友互致拜年,十天后的2月12日,她便安然挥手向丈夫,女儿和外孙子,外孙女们,作今生的最后告别。<div><br></div><div>我不能想象,她挥手而去的瞬间,是否看到了天堂里的父母?是否看见远在天津哥嫂的眼泪?是否想起大理道的老宅?是否忆起小学同学们的模样?<br></div> <font color="#b06fbb"><b>小文累了,小文要休息了。</b></font><br><br>我知道,她都看到了,都想到了,也在心里一遍遍地为他(她)们祈祷祝福过了。<div><br></div><div>她叮嘱丈夫替她好好活着,替她陪着女儿、照顾好她的一家;她祝福女儿女婿幸福和睦,靠自己的智慧辛劳获得美好生活;她祈祷自己一手带大的三个孩子,不要忘了姥姥,不要忘记姥姥对你们的期望;</div><div>她默默地对同学们说:别了,来世我们有缘再相会。<br><br>小文走了,她走的匆忙,她走的安详,她走的勇敢,她的选择最棒。她是我的榜样,她是我的方向。她曾是我们班最不起眼的那个女孩儿,如今,她是,永远都是我们班那颗最耀眼的明星。<div><br></div><div><br></div><div> 2022年6月6日天津马场道书房</div></div>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