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钧焱:“打架王”开启太极梦

张孝鹏——太极道

<p class="ql-block">文 I 张钧焱 张孝鹏 李彩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钧焱:我要让更多人了解静功太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9年我五岁时跟着爸妈来到了加拿大上小学。爸爸是个“武术迷”,是中国著名武术家陈济生宗师的再传弟子。</p><p class="ql-block">在我六岁时,我就开始学功夫了。我跟在我爸爸的后面,模仿着他的动作,有模有样的学了起来。爸爸教了我一些武术基本功,如马步冲拳、弓步冲拳、正踢、侧踢等等。有一次,我在学校里和朋友玩,趁着他弯腰系鞋带的时候,我一个鞭腿从他头顶踢过,把他吓了一跳。之后,几乎所有的一年级小朋友都知道我会功夫。有些小朋友还成为了我的粉丝,如果有人打架,我一摆架子,就把他们吓得躲到一边。一次放学后在操场上,我用拳脚和同学挥舞,被爸爸看到后,狠狠地熊了我一顿儿。爸爸说:“武术是用来健身防身的,不能拿来逞强显摆。以后不到危及到生命安全时,绝不能动武”。听了爸爸的话,我惭愧地低下了头。</p><p class="ql-block">在我九岁时,我爸又开始教我太极拳。我一开始很不愿意学,但是被迫练了。用了一年时间,我才学完静功缠丝太极拳十三势。我爸爸教完我回国了,我每周练四次以上的太极拳。我的太极拳越来越好,个头也越来越高。因为每天早上练功前都会活动拉筋,我就慢慢的比别的孩子个头高了。练武会让人长高,这是我的体会。三年级的时候我就一米五了,别的孩子还是一米二。</p><p class="ql-block">在我十岁时,在班里,一个同学搞恶作剧,把纸团扔到了我的头上。我头脑一热就冲了过去,一腿踢到了他的委中穴上,痛得他跪到了地上。这次,爸妈对我批评更厉害了,一连几天让我检讨反思。爸爸说“再这样就不教我功夫了”。妈妈说“碰到这种恶作剧,首先要想到各种解决办法,比如告诉老师,或者和对方沟通,告诉他自己的底线。总之,动武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这开始,我真正懂事了,再也没有和同学打闹。也是在这一年,爸爸担任了在温哥华举办的“加美武术锦标赛”太极拳项目的裁判长,我和妈妈去观看了比赛,第一次见识到了陈式、杨式、吴式等各式的太极拳。</p><p class="ql-block">在我十一岁时,爸爸教了我少林罗汉十八手。我天天练,用了一周就学会了。今年初,我十二岁了,爸爸又教了我静功缠丝太极拳二十四势。我用了两个月就学完了。我学二十四势是为了参加北京的太极好少年大赛。为了这场比赛,进入七月份我就回国了,我天天打八遍以上的太极拳。每次都练的浑身酸痛。终于盼到了比赛的那一天,我领略到了各路太极拳的精彩绝伦。陈式太极拳的威猛,杨式太极拳的舒展,和我们的静功缠丝太极拳的中正大方相得益彰。在秩序手册上写着很多要表演的太极拳名字,但却没有我们的静功缠丝太极拳,爸爸给我说这个拳才只有八十年的历史,还不是广为人知。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对静功缠丝太极拳有较深的认识与了解。</p><p class="ql-block">在“太极好少年”大赛活动期间,穿插了几场讲座,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太极少帅”陈斌先生的讲座,他讲到了他小时候练拳有多么刻苦。我要学习他的精神,练好太极拳。还有,通过国学考试,我更加认识到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谢大赛组委会为我们少年儿童提供了这个学习与交流的舞台,使我受益匪浅。 </p> <p class="ql-block">爸爸张孝鹏: </p><p class="ql-block">张钧焱从五岁就到了加拿大,英文掌握的比中文要好。最初,摆在我面前的难题是:我既要让儿子接受国外最好的素质教育,但又不能丢掉老祖宗的根儿。怎么办?因为我从小练武,所以自然而然地,我就从教儿子习武入手,同时学习三字经、道德经、论语等,让他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p><p class="ql-block">一开始教儿子习武,是个很头疼的事。有句话“自己的孩子教不得”,因为你疼爱孩子,孩子也不怕你,学的时候会不认真,事倍功半。</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和儿子约法三章:在学武的时候,我只是老师。学完武,你再把我当爸爸。如果不学武,你只是我的儿子,而不是我的徒弟,今后在武术传承上不会有你的名字。</p><p class="ql-block">约法三章之后,儿子学武就勤快多了。这几年来,学习了少林罗汉十八手、静功缠丝太极拳、形意劈拳、螳螂掌。在八岁暑假回国时,还跟中国一代跤王谭树森之子、原中国摔跤队总教练谭强学了一个月的跤。学拳积极性上来以后,儿子还买了好多武术书,自学了咏春拳和武当重锤功。</p><p class="ql-block">我的师爷陈济生宗师是我国著名的武术家,先后担任过南京市武协副主席和济南市武术馆馆长。原江苏省武术队总教练钱源泽、原天津体工大队潘庆福、原上海气功协会副会长吕继唐都是他的徒弟。国家体委武术司李天骥先生在全国武术比赛上对陈老也是以“老师”相称。</p><p class="ql-block">陈济生宗师的武学体系十分丰富,传有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八极拳、迷魂掌等拳法和器械。陈济生宗师的儿子陈长庚、陈飞龙、女婿房宝林都已六、七十岁了,作为老师长辈在传承着武学。我作为后辈也已年近半百,同样的心愿是通过儿子和徒弟们把陈济生宗师的功法传承下去,使之后继有人。</p> <p class="ql-block">妈妈李彩云:</p><p class="ql-block">儿子从小性格就比较腼腆。为了让他变得活泼点,又能强身健体,一开始我是支持他爸教他习武的。</p><p class="ql-block">谁成想,习武的前几年,儿子惹了几次事,动不动就和同学打闹起来。我就不乐意了,就担心别把儿子教成个“打架王”。于是,一方面,通过和他爸爸沟通,让他爸爸转变教学内容,从对抗性强的少林拳,转到缓慢轻柔的太极拳。另一方面,我和儿子沟通,和他一起分析打闹的原因,让他思考和同学小朋友们有矛盾了,能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解决,让儿子自己列出解决矛盾的办法。</p><p class="ql-block">随着儿子越长越大,也越来越懂事。现在,再也没有发生过打闹的事情。同时,我欣喜地看到,几年练武下来,儿子的身体既高且壮,十二岁的年龄,身高已达到1.78米,性格也变得自信起来。</p><p class="ql-block">如今,儿子习武,我举双手赞成!</p><p class="ql-block">原文刊载于《武魂 · 太极》2016年10月号</p>

太极拳

爸爸

儿子

静功

缠丝

武术

陈济生

太极

宗师

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