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路一条街

英华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华路是上海市静安区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东起淮海西路,西至凯旋路,长2434米,宽16.7米。是沟通虹桥国际机场虹桥路与淮海中路的重要通道,沿街有许多花园洋房。2004年新华路被列为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华路原名安和寺路(Avenue Amherest)修筑于1925年,属于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筑路。此后发展为安静的高级住宅区,不少外国侨民居住于此。1943年伪政府接受租借时,将其改名为"察哈尔路"。1947年以靠近凯旋路的一座小寺庙"法华禅寺"(至1959年仍有道士住持)及其北部的古镇法华镇改名为"法华路",1965年改名为新华路。</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镇源自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有慧禅和尚修建的法华禅寺,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古寺早已不存,只留下一个石础和两颗银杏,旧址现在是交通大学法华镇路校区和一家创意园。</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镇的没落与殖民势力的渗透几乎同时发生,1925年工部局在法华浜南岸的一大片土地,外籍侨民,本土达官贵人要想居住乡村别墅,这里距离霞飞路(淮海中路)不足两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华路往西过了番禺路口两侧,散落着百余幢风格各异的花园别墅,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居住着多国侨民。</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梧桐树,舒展着翠绿欲滴的枝叶。蓬勃向上,生生不息,形成郁郁苍苍的绿茵古道,华盖如伞,遮荫蔽日。</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华路沿街两侧花园住宅连成一片,一派欧陆风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着走着,拐弯走进外国弄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外国弄堂有新华路211弄和329弄,两条弄堂呈马蹄形相连而成。其中的数十栋别墅由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依照英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不同国家的建筑设计,有柴顺记营造厂承包新建。据说:邬达克在上海留下的建筑有124栋之多,其中大光明电影院和国际饭店都出于他之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在弄堂里,会有漫步欧洲某个小镇的感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华路329弄17号,西班牙式花园住宅。由邬达克设计砖混结构,意大利风格,1936年竣工。淺黄色水泥拉毛墙面,四坡挑檐尾顶红色筒瓦,西立面设主入口与车库入口,分别做砖砌的拱券与尖券,南侧坚出檐烟囱,囱顶饰小尖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市人民政府1994年2月15日公布优秀历史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34号洋房己成为迪通环境科技公司</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329弄36号是著名的"蛋糕房子",由内外两层承重砖柱组成,圆形排架撑起屋顶,因其形似蛋糕而得名,内有花园。这幢建筑曾是西班牙公使官邸。后为著名民主人士,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购得,周先生因主张和平,1949年5月被囚禁于重庆白公馆,同年11月27日殉难。</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继续漫步小弄堂,有种庭院深深的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门开着呢,走进了一户住家,眼前枝叶繁多的绿色植物掩饰着整个小楼。老妇人在清理花园。</span></p> <p class="ql-block">  她家拐弯处都能看见欧式精致的门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外国弄堂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经典的住宅,虽然已陈旧斑迹,但每一幢都承载着当年上海滩的传奇故事。所蕴含的价值绝非一砖一瓦所彻成的。它代表老上海身份和地位象征的花园洋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透过花园的围墙,你可以看到大片浓绿的植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华路211弄1号是一栋西班牙花园别墅。建于1940年,原主任是上海哥伦比亚唱片厂英籍经理,上海解放后,英籍经理回国。1980年前后,原主人的女儿来中国旅游,还专程寻访了童年生活过的老屋。</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211弄2号是英国乡村别墅风格的洋房,原主人是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传教士李佳白。</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华路往西过了番禺路口两侧,散落着百余栋风格各异的花样别墅,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居住着多国侨民。</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街的洋房开出不少餐饮,酒吧、咖吧和商店,给这条老马路带来了情趣。</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欧式风格洋房,注重布局上突出轴线的对称、和非对称、直线、曲线、波形体的图案组成。建筑工艺精细考究,点缀在自然中和崇尚的冲突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华路200,宋有佛申请,甘少明设计。在1948年有安泰营造厂建造,三层筋混凝土结构,中国传统形式的大屋顶建筑,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式样,陈果夫曾暂居住此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9年被列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华路236号,248号,272号弄2号,6号,294弄1号宅,在1930年建造单体为西班牙式,英国乡村式。这些洋房建筑由上海市人民政府1999年9月23日发布为优秀历史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欧式风格洋房具有很强的文化感受和历史内涵,于典雅中透着高贵,深沉里显露豪华,给人一种舒适感。</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整个立体形式都与有条不紊的,线条柔美雅致,有节奏的,给人与轻奢、大气的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海最幽静的道路之一,至今已有百年。梧桐茂盛,洋楼林立,如今的新华路道狭长笔直,两边树木参天。阳光透过树叶稀疏处洒下…道路两边有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建筑汇聚了古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多样,浪漫大气。记载着大上海醇厚沉甸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海派风情,是上海最美空间打卡地新华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史料源自于新华路街道特以致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