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梨王"侯志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中篇纪实文学连载12)</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文/白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常村传奇:有勇有谋的常村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村人,有着书写传奇历史的优良传统和禀赋。邻村上下,河里河外,人们说起常村人,都会伸出一个大拇指,“常村人,厉害了,出神仙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看看这些地名:团城,教场,圈马沟,官儿苑,大寨,小寨,老围,南号围,骨堆岭,牧牛坡,牛圈塔,交荒沟,木落沟,马刀湾,杨树岭……这些透着历史烟云的地名里,仿佛看得见战火烽烟的滑落的影子,仿佛嗅得到当年人马厮杀的血腥气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传,大禹治水的远古年代,这里就是一片汪洋大海,民间有“河刮马首县,风斩寿州城”的说法。大禹的父亲大舜时,只是筑坝拦洪,致洪水泛滥,四处遭灾。寿阳县城成为港口(今港口村),马首古邑成为舟船往来的“码头”,上湖下湖成为一片湖泊沼泽。大禹接班后打开石门,疏淤泄洪,救民于水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年的考古还发现,上湖村东南,发现东周时期的古代布币,70多枚锈迹斑斑的布币所特有的纹饰和造型,诠释着远古人类生存和商品交易的迹象。还发现仰韶晚期的夹砂褐陶绳纹罐、泥质泥质灰陶钵和夏时期的绳纹鬲、泥质灰陶绳纹瓮等珍贵文物。1958年,就在常村团城遗址“官儿苑”,挖掘出囚犯所戴的手铐脚镣和大量的古铜钱,显示着古人类的生存过往与艺术创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在河三村,有王婆墓,有人认为是远古时期盘古大王之母亲,故称“王婆”而建设了王陵“王墓”。在李坡村的东头高地上,有《寿阳县志》记载的“白宰相墓”,虽然具体的墓主人不得而知,但毕竟是一位当时的重量级人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了清朝年间,慈禧太后逃难败落,从太原府一路向东,来到寿阳常村,人困马乏,饥肠辘辘。村里人见状,赶忙着人造饭。怎奈饥荒年间,乡民家里缺粮少菜,得知慈禧太后驾到,地里却只有半熟的高粱、刚种下的荞麦,青枝绿叶,半生不熟,如何救急?谁知常村厨师孙二信,胆大心细,不慌不忙。先是找来青红有别的高粱根,濯洗干净,用开水焯过,大火猛炝,油盐搅拌,端上席面。然后呢又将地里挽回的荞麦根,洗净泥土,露出红白相间的根部和茎部,切成碎段,同样开水焯过,捞出滤水,青绿小葱一拌,红是红,白是白,青绿葱叶,俏伴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盘鲜菜端上去,佐餐寿阳茶食,慈禧太后品尝几口,“嗯,新鲜新鲜,这两道菜青翠欲滴,鲜嫩水灵,好有味道!”慈禧太后大加赞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二信不慌不忙,说:“回禀太后爷,此乃乡间小菜,不值一提,不值一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想到慈禧太后依然不依不饶,“我就问问,这到底是什么菜呀!”孙二信心想,这下完了。这种五谷之根,土生之物,哪里敢让太后品尝?方才也是先行尝试,叫来放羊的让山羊先尝过,没有毒性,方才敢让太后入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时太后咄咄逼问,不能真实禀告,只好临时编造:回太后,这道菜本是乡间高粱之根,有青有绿,青绿同根,寓意我大清天下与民同根,就叫“红嘴白肚绿鹦鹅”;这荞麦根,也是田间所生所长,红白两分,蜕壳初露,寓您太后爷此行脱离灾难,救民水火,就叫“金蝉脱壳粉妆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慈禧太后一听,早已不顾食材来源,只是夸奖道:“红嘴白肚,金蝉脱壳,如此名菜,也就只有常村可出,只有孙大厨可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去后当即赏赐孙二信一道官服,算是一顿饭食的报答。以后,每当孙二信穿上官服进城,县太爷见面必定下跪,拜见慈禧太后赏赐的这份荣耀。</p> <p class="ql-block">多少年以后,这天,常村人听说北京老乡要来建设“玉露香梨园”,十分高兴。有村民自告奋勇:“北京老乡为了常村谋划,俺也招待一次,就给尊贵的客人吃‘红嘴白肚绿鹦鹅’‘金蝉脱壳粉妆楼’,这是咱常村的皇家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村人智商高,胆子也大。1938年,寿阳最早的抗日政府曾在此驻扎,武工队带领民兵袭击正太铁路,拆桥梁,割电线,挖铁道。某日就把挖来的铁轨埋进了常村的山洞里,数百名常村人守口如瓶,竟无一人泄密,无一人遭受残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县农会主任、抗日英雄孙履恒,在战场上与日本鬼子拼杀,被敌人打出眼珠子,但他仍然不投降,拼死杀敌,誓与敌人血战到底。至今,羊头崖英雄纪念碑上镌刻着他的名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常村石嘴洼的韩守业,担任敌后武工队队长,武工队员侯铭(侯志强的伯父),都是1938年的老党员。一次行军,被日本鬼子发现,追赶而来,武工队边走边撤。日本小队长扛着机关枪急忙向武工队射击,谁知还没有来得及拉开梭子,即被武工队一腔毙命。武工队队长韩守业,人称大个子“飞毛腿”,有一次被敌人包围,大个子拉开枪栓,猛扫一梭子,当即闪电般地飞身一跃,一个箭步,紧接着鹞子翻身,串上窑头,把敌人扔在了漫漫黑夜中。解放后,当年的抗日县委书记、解放后已经担任吉林省委书记的赵修老首长,每当提到韩守业,就嘱托大家:“这个人不简单啊,你们可不能忘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任村党委书记的孙建兵,祖父一辈中有个孙毅,解放前参军,人高马大,总爱叼一个大烟锅,被人称为“大烟筒”。参军后任新疆军区勤务处处长。解放后下定决心,改掉了吸烟的老习惯,成为军区“好后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侯志强每每说起这些村民,不无自豪:这就是常村人的阳刚血性,这就是常村人的赤胆忠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历史的传奇正是侯志强他们所书写,时代的弦歌也正是侯志强他们所奏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书写历史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北京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寿阳籍北京老乡的“乡愁寄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常村玉露香梨时时刻刻牵动着在京寿阳人的乡愁情结。2020年起,寿阳籍的北京人开展了"为家乡增树添绿、脱贫致富捐赠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先后有260名老乡为寿阳常村玉露香梨基地捐赠款项,认购梨树。为此常村两委非常重视,专门开辟了常村玉露香梨“北京园”,供大家回乡休假,体验乡愁,贡献力量。为把“北京园”建设好,许多北京老乡献计献策,积极参与,为“北京园”加砖添瓦,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市公安局退休民警高苍松,天生一份热心肠,自担任寿阳人在京发展促进会负责人以后,把在京寿阳人紧密团结在身边。前些年曾经引荐北京市青年话剧院为宣传寿阳的福寿文化,创作排练演出了话剧《寿星来到你身边》,在北京首场演出,北京专家、太原省城艺术家、市县相关部门一同前往观看,在北京造成较大影响。为寿阳的福寿文化走出去鼓劲呐喊。2016年晋中市在北京举办文旅产品推介会,我县非遗项目傩舞爱社、竹马、老寿星、剪纸等项目参加推介,高苍松先生力尽地主之谊,组织了寿阳在京的年轻人组建成一支志愿者团队,身穿服装,头戴面具,走上街头,为寿阳的非遗项目大作宣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老每次回到寿阳,不是最先回去探亲访友,而是带着满身的风尘仆仆,找到侯志强,直奔常村玉露香梨“北京园”,看树苗,看成活,查病虫,查鸟网,建梨树领养档案,加强北京、寿阳之间的客商联系等等。为了该项目,高老专门每年多次往返于北京与寿阳之间,联络、协调、发动、策划、设计,用乡情和友谊建立起常村玉露香梨与北京的老家人的亲密关系。在他与县委政府、乡镇和常村多次协商、精心策划下,“北京园”建设顺利,初具规模,已经成为游子们回望家乡、体验乡愁的一处乡村文化景观。在他的努力工作和动员号召下,近300名京华游子团结在一起,共同为了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添砖加瓦,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淑香女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热爱家乡,热心北京老乡公益事业。今年4月份她在百忙中自费专程回寿阳,到常村玉露香梨基地“北京园”考察,了解情况,制定方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后派技术团队,带优质有机肥为常村的“北京园”施肥,让北京园成为纯有机的绿色园区,让玉香露香梨更纯、更甜、更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回京后,她几乎每天与她团队的技术人员、常村的技术人员联系,询问施肥、浇水等情况,玉露香梨生长情况,细心叮咛,反复嘱托,认真指导管护工作。常村村民感动地说:“北京老乡的这种精神,这种情怀,让我们感到了寿阳籍在北京人的‘大家庭’的乡情温暖,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有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退休干部、寿阳人在北京发展促进会会长高苍松倡导,寿阳人在北京志愿者团队组织,从4月12日至18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在京寿阳人为家乡增树添绿活动”。此活动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受中央宣传部等部门表彰会表彰的“时代楷模”,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全头盔"的郝井文将军,特意给高苍松打来电话,赞扬这项活动开展的很有意义,并表示积极参加,为家乡的森林村建设出份力。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赵小卓给高苍松发的微信中说:“非常高兴为家乡森林村建设增棵树添片绿。祝家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越来越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次活动,参加者来自分散在北京各个区县的寿阳人士,有国家机关干部、有将军、有士兵,有警察,有专家,有教授,有企业家,有艺术家,有学生,有退休人士。还有的全家参加。此项捐赠款,由寿阳人志愿者团队统一捐赠给县玉露香梨小镇的常村,用于种植玉露香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他们的带动下,《寿阳人》平台借助网络传输,发动组建了寿阳人在北京发展促进会、 北京寿阳商会、寿阳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北京工作站等民间机构,使其成为为所有寿阳人服务的公益资讯平台,常村玉露香梨和北京园的各种信息,通过在京寿阳人才数据库、网站、公众号,不断走向更为广阔的媒体,形成完善的平台服务矩阵,逐步为玉露香梨生态产业的建设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目前,“香梨小镇”已累计完成投资1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1.6亿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三届"北京园"捐赠金额每人100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邢红霞 邢铭洋 贾永志 施建伟 吴亚琳</p><p class="ql-block">吴与伦 闻 莉 李斌 张士平 聂婷</p><p class="ql-block">解炳旺 李培峰 张文佳 高波 孙吉霖</p><p class="ql-block">李树彬 侯永文 张爱秀 高艳芬 郝井文</p><p class="ql-block">薛杏生 闫可青 巩春明 杨宏伟 周雯汐</p><p class="ql-block">马睿梓 马鑫宇 刘建军 常建光 陈福顺</p><p class="ql-block">张克明 赵小卓 王靖超 宋达英 温子涵</p><p class="ql-block">李雪梅 张泰 郭宏伟 吴婧怡 高佳怡</p><p class="ql-block">刘玉琪 张捷 赵晶晶 张杨 王洋 霍俊卿</p><p class="ql-block">赵文军 赵文星 赵文娟 侯诗韵 国圆</p><p class="ql-block">常俊虹 王新 曹思阳 闫秀生 孟子懿</p><p class="ql-block">张淑香 文丞琳 闫洁 张雨杨 马腾</p><p class="ql-block">王晨雪 马诺琛 陈思屹 张昕杰 王悦敏</p> <p class="ql-block">在正在施工的"香梨小镇"建设工地,侯志强告诉记者,说:“香梨小镇项目区按照功能定位,划分为三个片区,今年重点推进9个项目建设。一个是常村片区,以山西省大型民营企业中正集团和县煤炭加工企业华泰煤业等公司为投资主体,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设集科研、仓储、物流为一体的高品质玉露香梨生产基地。通过产业联动,延伸链条,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一二三产贯通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是北梁片区,以大型省属国有企业神农集团为投资主体,发挥农业企业集团专业人才、技术优势,推广新品种、新模式、新肥料、新技术,打造以徐家煙设施蔬菜加配光伏,与城治、王村等五村村庄屋顶光伏为样板的绿色低碳光伏小镇样板村,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是上湖片区,以本土民营企业为投资主体,盘活凋敝荒落村庄资源要素,才挖掘山、水、林、田等自然风光优势,建设种植养殖、采摘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庄园。”</p> <p class="ql-block">展望未来,信心满满。侯志强兴奋地说:“明年,明年你来吧,到时候我们的香梨小镇又是游人如织、灯火辉煌,山花烂漫、诗意盎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完,望着脚下长流不断的常兰河,望着梨花盛开的沟沟壑壑,一副美丽诱人的乡村新画图在眼前铺展开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阳,升起在龙头崖的肩头,新村旧村如同两翼振翅欲飞。那座稳健千年的时光见证,仿佛正在检阅着又一轮翻天覆地的世纪轮回。</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12日初稿</p> <p class="ql-block"> 连载之12 欢迎批评指正(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