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喝酒就喝小米酒</p><p class="ql-block">交友就交好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喝老西小米酒</p><p class="ql-block">走醉美五台山</p> <p class="ql-block"> 徒步五台山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风雨交加过北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老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夜,风雨交加,冰雹砸下,电闪雷鸣,我趟着水,从北台走到澡浴池。长这么大,我从没有受过这样的苦。明年端午假期还去五台山吗?那晚我想,不了。</p><p class="ql-block"> ———— 题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 东台~北台~澡浴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年的端午假期朝台历历在目,不想一年忽地过去,又到了端午节。有了去年的体验,今年我信心满满。不曾想,早上六点左右刚出门就遇上麻烦。我背着平时登山不常背的45L双肩包,没调整合适前胸系带的长短,刚走出我居住的小区,便勒得前胸憋闷。停下来,我调整了一下,把包背上,身体还是有诸多不适。毕竟我是一个心脏病患者。2010年12月份心脏装两个支架,已经近12年。到底现在心脏的状况怎么样?我一直没有复查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打车到广场东公交站台下车,竟然无力背沉重的包。用手拎着,拼尽全力走到百米左右的集中点。已经有十几个驴友先到了,大家说说笑笑,我还没有缓过劲儿。心里甚至思考着,我是不是应该放弃这次出行?但我实在是不甘心临阵退缩。细心的南老师看见我面色凝重的样子,关切地问:“没事吧!”我硬撑着说:“没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车后,为了减轻重量,我把包内的一双鞋和两瓶矿泉水取了出来,还有二斤多的小西红柿。去年从西台到狮子窝遇中雨,湿透了鞋,今年我是专门带一双鞋。但此刻,我只能放弃。我身边的老驴“月亮”说:“这就像举重运动员,多半斤也举不起来。咱们户外也是这样,有时候多半斤也是个重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午在砂河镇吃刀削面,和好友壮华同桌,馋嘴的我喝了近三两60度出口汾。上车,两点钟抵达五台山东台下的一个垭口。我把包放下,轻装前行,刚上小坡走过“东台顶望海寺”的门牌,感觉气力不够,类似晨时憋疼。只好放弃。回返至搁包的平台上。刚准备好,起身登东台的行人大哥疑惑地问:“老西?你不上啦?”我说:“有点不舒服,不上东台了,直接去北台。”行人说:“好,那你注意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年走过,没有什么岔路。我独自一人开始往北台走。山高坡陡,路上草色还没有完全泛青,许多牛,有的在悠闲地吃草,有的懒洋洋地斜躺着。天空中阴云笼罩,凛冽的风一阵阵吹来。天气预报有雨。从垭口上下东台通常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我也是怕拉后退,明知地选择了放弃。但我走平路还行,一旦走上坡路,便感到十分吃力。简直到了走百余米必须歇息一下的地步。怎么办?只能咬牙坚持往前走。途中已经有小雨开始落落停停。我步伐沉重,拼力上行。考虑到我是一个装有两个支架的心脏病人,我把一粒随身携带平时没有用过的“硝酸甘油”药片含在舌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先赶上来超过我的是强驴“太行”,他身高体健,爬山如履平地。然后是好友壮华夫妻,还有与他俩同来的学敏。他们关切地询问了我几句,我催促他们先走了。再后来,长治市徒步协会会长“老大”也步履匆匆赶上来,他说:“我得早点到澡浴池挂单。”随之而来,有驴友陆续赶来。“阳光普照”大哥虽年届花甲,体质较强,他关心地询问我,我说:“我慢一点走,您快上吧!”年过花甲的南老师也赶了上来,他中午吃饭时没有吃对,肚子里有气,疼。而且,他是一个全部切除胃,食管和肠子直接连在一起的病人。参加户外徒步四五年,他开朗活泼,幽默风趣,健走如飞,还不时的拍摄下每一次参加户外的美好瞬间。但今天,他面色萎黄地说:“这肚疼的不行,连拍照的心情都没有了。”我也是如此,身心俱疲,根本没有气力和拍摄的想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历经4个多小时,6点20分,我终于拼力登上一块写有“华北屋脊”的门牌。行人大哥担忧我的身体,一直紧随在我的左右。雨雾蒙蒙,去年来时是大雾,今年又是雨雾。刚才我以为华北屋脊紧挨着北台。不曾想,距离北台还有几公里需要上行。无论是再难的路都必须坚强勇敢面对地走下去。刚才路过的几个驴友说:“后面有一个胖子,可能是高反,气力不足,一步也不想走了……”这也是我的状态,只是,谁又能帮你?每个人都在雨雾中前行,谁能背上你走?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轻言放弃。我又口含了一片硝酸甘油,拖着如铅坠般的双腿,拄着双杖,模糊的双眼盯着刚刚在乌云里显现出来的北台,继续努力上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走一走歇一歇,又经过了疲惫不堪的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左右,终于到了北台。此时已经是傍晚7点半多。我打开去年的照片,发现去年从垭口到北台用了三个小时左右,这次却用了五个多小时。而且是在没有登东台的情况下。今年,我是怎么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电闪雷鸣,雨雾中能见度不足二十米。行人大哥赶紧指挥引导大家下北台。此处也是极易迷路的地方。2020年冬天有三名驴友就是从北台往澡浴池走时,走差路,大雪纷飞,两死一伤。此时此刻,雨中行走,来不及迟疑。去年来时,我还走上台阶去看了一眼北台紧闭的大门。今年根本没有气力。赶紧借着微弱的光,迅捷下山。下山时,身体比上山时好了许多。平时,即使没有今天难受的症状,我也是上山如慢牛,下山似猛虎。路面已湿,北台顶个别路边凹处,竟然有模糊的一堆堆东西。行人大哥说,是未融化的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行的路是能三四米宽的土路,弯曲绕行,我们也仅能模糊地看清路面而已。已经有驴友拿出了头灯。我包里有个矿灯。一是穿着雨披,拿不方便;二是还能模糊地看清路面;三是浑身疲软,连搁包的力气都不想出。我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行人大哥要照顾后面的几个人,我和另一个驴友走在了前面。给我安慰的是我有手台,可以听到老大和几个群管的互应,心里上感觉安全一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我从雨雾中朦胧地看见澡浴池的灯光时,心里顿时看到了希望。忽然,从天而降的豆粒大小的冰雹夹着雨水哗哗啦啦地落在我的身上,路面满是积水。刚才我还眼瞅着一洼洼发亮的浊水,尽量踩着露着的地面前行。此时湿不湿鞋已经毫无意义,基本上是趟着泥水前行,我眼睛盯着前方愈来愈清晰的灯光,奋力迈着大步,几乎是冲向了澡浴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推门的那一刻,我感觉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地,从风雷激荡冰雹砸头的悲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登上了诺亚方舟,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澡浴池食宿楼内灯光明亮,稀稀落落坐着十几个驴友在吃斋饭。老三和爱人等几个驴友热情地招呼我,想让我上楼搁下背包,赶紧吃饭,我心力憔悴,强作笑颜说:“缓一缓,等一会儿,不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把沉重的湿漉漉的背包扔在桌子上,我无力地坐在板凳上,上半身雨披勉强遮着,还有些干的地方,下半身完全湿透了。我心里想,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苦,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冰雹倾泄,我这是何苦呢?我的眼里都涌上了一汪委屈的泪水。明年徒步协会的的朝台活动,我绝对不参加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到达澡浴池的时候,估计也就是八点二十分左右,后来,驴友们陆陆续续地从风雨中走进澡浴池。但走在后面收队的张哥和小鲍,仍然和至少二三十个驴友在风雨中艰难地走着,从手台里听说才刚刚到达北台。其中又有好几个从没有参加过户外运动的新驴。而且,这二三十个人不可能都紧紧地走在一起,风雨浓雾中,能见度不足十米,天色已暗,肯定是三三俩俩,前面看不见后面,后面看不见前方。而且,从北台到澡浴池中间,有近4公里路,万一谁出点什么事?确实令我担忧。作为领队的老大,也在门口望着外面的雨,面色凝重地走来走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歇了一会儿,才去舀了一碗清汤寡水的汤面,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有个瘦削健壮的大个子男人,看起来有四十岁左右的样子,不知从澡浴池哪个屋出来,急冲冲地走近老大说:“有人在北台打了救援电话,是你们的人吗?”老大赶紧询问张哥和小鲍,他俩都说没有。我的心里还是十分担心,生怕谁出了什么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驴友“高兴就好”和“301守护着”来了,两个1959年出生的大哥,两个人戴着头灯,雨披上湿漉漉的。南老师也来了,还有好几位女士。每个人在暴风雨中奔走的艰辛历程可想而知。但没有一个人抱怨,脸上反而都洋溢着满满的笑容。相比之下,我刚才是有点沉不住气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最后一批驴友在小鲍夫妻的关照下走进澡浴池,已经是晩上十点半左右了。长治市徒步协会76名驴友安全抵达目的地。我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先到达澡浴池的好友壮华给我占了一个宽敞的下床。他已经躺下,关切地询问我:“身体没事吧!”我说:“没事。”我脱掉湿透的下半身衣服,顾不上洗脸刷牙洗脚,钻进自带的睡套里,回想着今天上北台时走走歇歇,吃了至少有四五次硝酸甘油片来缓解胸口的轻微憋疼。假如真的心脏病发作……在那一个个我无力迈步,只能停下来歇一歇的时刻,我根本没有去考虑生与死这个问题,我只是想着,无论这坡有多陡、路有多长,只能自己拼命坚持走下去。只顾攀登,无谓生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躺在床上,我思虑着,到底是什么原因?东台下面垭口海拔估计在2000多米,北台是3061米。我是高原反应?还是因为昨晚上喝酒,今天中午又喝了三两60度酒?还是早上出门后勒疼胸口的连锁反应?去年为什么十分顺利,今年却如此艰难?明天的行程我还能正常参加吗?如果不行,怎么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哥和我一个家,他感叹着说:“我来过快十几次了,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大的雨,还夹杂着冰雹。”他1958年出生,徒步十几年,身体壮实,头发黑油油的,浓密。看起来比我还年轻。我满怀忧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p> <p class="ql-block">2022年度 ,端午节,一年一度大朝台走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长治市徒步协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朝遍了五台山的五个台,人称大朝台。这五台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其中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地区的最高峰,全程翻越平均海拔2700米的五座山峰,以机耕路加横切山路为主线路,总长约六十公里,是户外驴友非常热衷的一条徒步线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月3日早5点半出发,约三点钟到东台,朝拜后出发,经北台,澡浴寺住宿,挂单,吃斋饭,体验晨钟暮鼓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日早起看日出,以及云蒸霞蔚的云海。6点餐后出发,经中台,西台,狮子窝,住大南庄农家。尽量让大家在辛苦一天后,吃好,休息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日一早出发,直上南台,然后出西门。乘车返家。</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2日徒步五台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 东台~北台~澡浴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老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执拗而固执的我,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不懂得如何变通和转弯?还是户外驴行这种自虐折磨,考验一个人疾志不移、坚韧不拔、顽强意志的特殊运动,深深地吸引了我?或者,无须去过多的思虑,就像爱一个人,不需要更多的理由,爱了就是爱了,喜欢就是喜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高速口等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的驴行,总有那些早到者,也总会有若干个迟到者。出发前的晚上,尽管一遍遍地强调六点出发,还是有个驴友没有能按时上车。在高速口,众驴友下车等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坦然,有人淡定,也有人抱怨,有人充分利用这短暂的时间,拍抖音自娱自乐,也有人伸展四肢,活动筋骨。等待近一个小时,驴友打出租车赶来,上车,出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学会了接受,接受生活的馈赠,无论苦与乐,无论顺境与逆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户外驴行,本来就是一个来自四面八方组织的一个团队。为了每一次的出行顺利,时间观念必须强。但真有个别人的迟到情况,也只能谅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行,67个人的团队,年龄最大76岁,最小19岁,徒步五台山,每天20公里左右的行程,有不少新驴,能顺利完成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快乐的路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所乘坐的大巴车,48个驴友,初始,大家以闭目养神休息为主。昨夜的我,因参加一个宴会,凌晨一点才睡,睡不踏实,4点半就起床,吃早餐,打点行囊,有些疲乏。可以坐在车上,一点睡意都没有。等到大家睡个差不多的时候,车过太原,爱管闲事的我,开始给新驴讲解徒步的注意事项,并推荐特意从驴窝取的手套、护膝、登山杖。许多初次出行的驴友,虽然晓得一些户外运动的艰辛,但潜意识里还是难免习惯性的想成是普通的景点旅游,忽略了户外驴行装备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开始用西火话叫“卖”,几副手套一副护膝顺利出手,至于钱,我说,大家转给该转给的人,不要转我。我是喜欢帮助新驴的“雷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然后,大家强烈要求我唱一首歌,其实我也早有这个意思,于是,用车上吱吱作响的破话筒,出色地为大家献上了一曲老歌《金梭和银梭》,外加一首老西火干板秧歌《五更天小媳妇盼丈夫》。只要大家快乐,我付出,我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驴友们在一起,平等相待,快乐驴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东台到北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午后1点半左右,在“晋北文化旅游交通重镇砂河”午餐,一家大同削面馆,先吃了一碗浇卤,面夹生,臊子无味,是我平生吃过的最难吃的削面。后来,炒削面上来,忍不住馋嘴吃了几口,略比浇卤好,亦是我吃过最差。望看货车在街头穿梭,灰尘弥漫中耸立在十字路口圆盘中间的“砂河”标识,我的心里五味杂陈,不是滋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三点,到达东台口的路边,协会老大主动承担了给大家看包的重任,让大家轻装前行,开始登“东台”。我初始登得也是气喘吁吁,适度掌握着节奏,虽步履沉重,但坚持上行。上到东台顶,四处观看一番,下行至搁包处,用时一个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背起三十多斤的行囊,出发去北台。高山草甸,到处是悠闲肥壮的老牛,边走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鲜嫩的清草,嘎吱嘎吱的牙齿嚼动声甚至能勾起我的欲望,实在想爬在草地上,也吃上几把这五台山的青草。黄色的白色的野花儿,点缀着漫山遍野的绿。天色忽晴忽阴,不热,3000米左右的海拨,没有什么避风的地方,至高处时,驴友们纷纷添加衣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上在车上,我表面上十分自信,内心里有些忐忑地说:“凡我外出,即使预报有雨,皆会因我而去,云开雾散,有近100%概率。这次可以验证一下。”我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笑我的“可爱”,但我内心里也在祈祷这次五台之行,力争把天气预报3天有雨,转变为至少三天少雨,甚至于无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果然,往北台走的过程中,云雾缭绕,偶尔我还感觉到了一丁点的雨星,最终没有下雨。幸之又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次徒步五台,三天60公里,虽然已有预料,但背包所装东西之沉,为我半年多驴行以来之最,谓“重装”驴行。我走的也感到了累。几次歇息补水,终于到了拥有“华北之巅”之誉的北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夜宿澡浴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7点51分,从北台赶往住宿地方澡浴池,天色渐暗,我跟着老驴张哥一路奔袭。途中用上了“夜行灯”,急行军到九点钟,我到了住宿地。强驴们至少快我半个多小时,我又快最后一拔新驴1个小时左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斋饭,面条汤、几个菜、大米馒头,非常可口。驴途后胃口大开,吃得“凶猛”而惬意。只是这夜晚住宿的地方,十几个人一个家,久违的杂乱无章的大通铺,楼道里都摆满了床,近500个人入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上,呼噜声、放屁声、脚臭味混杂,熄灯后,本来想整理一下图片,一只巨大的飞蛾逐手机光而来,只好关机睡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