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舱院着白衣 不破新冠誓不还

小静

<p class="ql-block">宁国市人民医院麻醉手术室主管护师</p><p class="ql-block"> 安徽省援沪医疗队队员 褚雅静</p> <p class="ql-block">四月的风,五月的花,春末初夏,见证了一场奥密克戎的肆虐与凋零。傲月如勾,倒影如舟,52天援沪抗疫工作静静地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犹记得4月2号那个清冷的早晨,怀揣着一名共产党员及医务人员使命担当的我踏上大巴时那坚毅的步伐。</p> <p class="ql-block">援沪之于我,既是一次支援,也是学习。从4月6日到崇明复兴馆D舱开舱,后兵分两路我与部分队友于4月25日转战到崇明工业园区方舱,再于5月7日转战到长兴儿童定点医院,经历了从平面方舱到立体式方舱再到病房,每一次“战场”的转移,都是全新的挑战,要面临许多的未知。意志所在,虽千万难吾往矣。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积累了方舱与定点医院的工作经验,对护理工作本身也有了许多全新的认识。忙碌、努力地工作让我充实与自豪。52天的时间里,我所属的医疗队与提供协调保障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光明集团以及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配合,工作环境一点点改观,工作流程一项项优化,工作制度一条条完善,病人的入舱的体验感不断提升,情绪也得到很好地稳定,我们战胜疫情的决心也越来越坚定。</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世间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一群人换了一身衣服,救死扶伤,与病毒博弈谈判罢了!只不过在这场看不见的顽劣“对手”面前,我们带上了面屏、护目镜、口罩、防护服,面对的不是普通病人,而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奥密克戎病毒的病人。我们害怕病毒,可更怕病毒肆虐,我中华民不聊生!百年前,中国青年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有人扛起钢枪,为家国安宁献出生命;有人隐姓埋名,为国之重器倾尽一生……今天,该是我们接过接力棒了!不是没有紧张、忧虑,但坚信始终按照严格的防护要求,完善每一步,做好每一个细节,自己一定可以的!在忙碌中逐渐忘掉那过多的担忧,每天认真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更好地帮助病人早日康复出院,关注每天更新的数据,坚持给自己打气。在每天长时间的工作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记就是每个人脸上那“最美的伤痕”,那是被口罩、面屏和护目镜按下的印记。但当我们听到出舱的年迈老人一句句深情地感谢,看到他们竖起的大拇指,还收到一封封真挚的感谢信时,我很感动,我更感谢那些默默干着后勤保障工作,却从来不抱怨的“幕后英雄”们……他们平凡的工作感动和激励着我,让我明白每个时代都有不凡的英雄。我忘记了病毒的恐惧,忘记了各种压力,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用心做好每一项护理工作。到现在已记不清换过多少套防护服了,只记得每次穿上防护服的一瞬间,身上的每个汗腺毛孔都开始表达着自己的存在感。可是一旦进舱工作,我必须忽视它们,心里、脑海里就只能有病人的需求,只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各项应急流程。</p> <p class="ql-block">犹记得在复兴馆D舱夜班接新病人中,有一位爸爸带着被确诊的孩子办理住院,小女孩八岁,有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天真烂漫地笑着问道:阿姨,我和爸爸什么时候能够回家?顿时,我瞬间眼眶一热,想起了远在家乡的一对和她一般大的儿女,此刻他们大约已在安静温馨的家中柔软的大床里睡下了,而这个小朋友却不得不和爸爸一起躺在600多人拥挤吵闹的方舱里坚硬的钢丝床上;在长兴儿童定点医院里,收治最小的有五十几天的婴幼儿,记得那天中班收到指令下楼迎接新病人,等待车辆到达,可人半天不见下来,很久从车上慢慢走下来一位拖着行李箱的妈妈和牵着衣角的小女孩,仔细一看竟然发现妈妈手里还抱着个稚嫩的小婴儿,那一瞬间破防。作为两个孩子妈妈,我知道这种状态该是怎样的艰辛!深切感受到疫情的无情与每个人的辛酸,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我没办法再做一个局外人,哪怕奥密克戎再狡猾,我也必须帮她分担!在崇明工业园区方舱时,在日常跟病人交流中得知:病人都是一个厂里的工人,全部感染新冠病毒,猛地让我想起一个词——“团灭”,多么可怕又难过的打击!记得每次晚班饭点时,工勤人员一送就是两百来份,一床床分发需要很长时间,六号楼的魏师傅看见我来回穿梭,主动请缨前来帮忙,每次都是发完所有人再反复确认没有漏发,他才会自己坐下吃早已经凉了的饭菜。此情此景,心中五味杂陈。我们这么努力,我们的患者也这么自强,我们封城下的人民也这么给力,大家勠力同心,我们中华民族,我们的大上海怎能不快点儿好起来呢!</p> <p class="ql-block">其实,在这场疫情工作中,最大的挑战不是工作本身的劳累和工作强度,而是病人和我们医护人员的思想压力。在疫情面前,我们所有医护人员互相打气,精诚协作,病人之间相互鼓励与帮助,我们收获了许多的感动。崇明复兴馆D舱共收治病人2132人,工业园区方舱收治病人1508人,长兴儿童定点医院收治病人100余人,累计收治病人10303名。其中收治病人年龄最小50几天婴儿,最大年龄是80多岁老年人。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又一个病人痊愈出院,我感到无比自豪。看到每天的新增病例都在下降,再苦再累都是值得。在疫情肆虐的上海,我真切地看到了病毒的可怕、疫情的无情,我也感受到了人世间除了生死以外,也有让人为之动容的人间真情,这些都会永远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每一位中国人都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争的主力军,是捍卫人民生命安全的英雄。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选择站出来,不仅因为责任与担当,更因为我们同根,我们必须跑得飞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让更多的患者恢复健康。对待每位患者我相信我能做到尽职尽责,但在面对我最亲爱的家人时,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护士,好党员,但却不是称职的好女儿,好母亲,好妻子……但,我不悔!我愿用怒放的生命与千千万万的白衣战士一起,托起生命的信心与希望。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疠难吞志,医道铸新”。没有不可治愈的病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做“守护者”就是担使命、保安康。所谓国泰民安,不过就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春风融融,柳絮翻飞,韵雨绵绵,千红陶醉。我们的胜利终与春风一起吹遍申城大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