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责任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以“基因工程”为例

七彩流萤

2022年6月2日下午14:20,昆明市高中生物学教研活动在昆明市第三中学2号教学楼三楼综合教室开展,研修活动的主题为“基于社会责任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以‘基因工程’为例”。由于疫情影响,本次活动主要以线上教研为主,以网络直播的方式供全昆明市的生物学老师们一起研讨,线下主要是昆三中及呈贡区的其他生物学老师到现场参与学习。本次活动由昆明市高中生物教研员杨岑老师主持,昆明市第三中学的张雪老师讲授研究课《基因工程的应用》,昆明市第三中学的白岩青老师评课,此外杨岑老师还为老师们带来了《生物技术与工程》微讲座,干货满满,老师们深感受益匪浅。<div> 首先由张雪老师为我们呈现《基因工程的应用》研究课。本章内容张雪老师用基因工程疫苗的这个大情境带领学生学习了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蛋白质工程等内容,在本节课又以基因工程疫苗这个情境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学习基因工程其他方面的应用,体现了大单元教学的特点——以一个“大情境”统领贯穿整个单元教学。关于基因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张老师设计了小组展示活动,课前学生们以4人小组的形式查阅相关方面的资料,汇总并制作课件,随后进行课堂汇报交流。<br></div> 5个学习小组的代表分别从基因工程在医药、农牧业、食品、环境保护、蛋白质工程的应用几个方面进行汇报交流,其他同学结合学案上的“评价标准”为汇报的小组分别打分。5个小组汇报结束后,张雪老师鼓励学习小组间的其他同学补充不一样的资料,台下同学非常积极地补充,极大的丰富了对基因工程应用的认知。可见课前学生们进行了认真的资料查阅整理这一学习活动并进行了信息的整合输出,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 张老师对基因工程的应用进行小结之后,又设计了一个学习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第3章“复习与提高”的第3题)。通过完成这个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灵活迁移应用、整合重组的能力,也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工程思维的核心。<div> 最后张雪老师设计了“奇思妙想”环节,提出问题“你对基因工程的应用有什么奇思妙想?”。通过这样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进行基因工程的应用时,不仅要考虑到有利的方面,还要考虑可能会带来什么危害,在研发的过程中要多角度全面的思考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经过多次检测,最终才能投入生产实践,让学生理解工程思维的实质。 <br> 展示完课例之后,张雪老师进行了基因工程单元教学设计的分享。张老师首先从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出发,然后结合新课标按照“大概念——重要概念——次要概念——关键问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价”逐一拆解成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构建出了清晰的单元导航图,在教学过程中去落实大单元整体教学。<br></div> 白岩青老师结合张雪老师的研究课,进行了《基于社会责任的单元教学设计探讨》的评课。白老师首先带我们重新回归新课标的4个核心理念,核心理念之一“内容聚焦大概念”,要求我们进行单元教学。相对于课时教学,单元教学是指以围绕某个主题(如知识章节、核心概念等),综合相关知识,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让学习者达到预期目标的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站在更高的视角统筹实际教学。在进行单元教学规划背景之下,教学最终还是要落到课时教学,因而,教师首先要做好课时教学设计。 白老师指出在进行课时教学设计时,老师们要用好三本书:《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白老师说到:生物学科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但是我们要根据《课程标准》来扩充教学内容,而不是抛开《课程标准》无限外延。教材是我们最好的教学资料,结合课标,在教材的基础上来做适当的括充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丰富又不会跑偏。在教学设计时应该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努力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br> 此外,白老师提出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还要做好三件事:情境创设、活动设计、板书设计。第一是情境创设,《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此承载考查内容,实现考查要求。今天张老师的课是非常注重创设情境的。第二是活动的设计,这节课教材上已经给了基因工程应用的一些内容,但是由于教材容量、时间跨度等问题,仅利用教材可能会稍显局限。这节课张老师让学生课前先自己去查阅资料,在此基础上回到课堂上来解决问题,就使得课堂容量更加饱满。第三是板书的设计,本次课主要通过小组活动来展示的,应该考虑这节课结束了要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需要去精心设计板书。最后白老师结合《课程标准》中有关社会责任质量水平的内容,指出很多时候生物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并不是割裂开的,而是同时体现的。《课程标准》中所描述的“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实施恰当可行的方案,运用多种方法如实记录,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并客观分析与评价生物技术产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所产生的效益和风险”,不仅体现了社会责任,也涵盖有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在一节课中我们往往是同时落实几个核心素养,只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侧重落实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 在白老师评课以后,杨岑老师对标《课程标准》的7点教学建议,对张雪老师的课进行逐一分析,张老师的研究课非常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生物学教学要求。杨老师指出,张老师主讲的一节研究课课堂时间的约30分钟是由学生来主动完成的,并解决了实际问题,较好的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切实组织学生进行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 接下来,杨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人教社刘丹老师编写选择性必修三的编写宗旨:1.助力生命观念的应用;2.促进思维的多元发展;3.注重在实践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4.立足技术与工程的发展培养责任担当。杨老师分享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这4个宗旨的具体方法,重点为老师们区分了选择性必修三教材中的3个易混淆的思维: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和工程思维。杨老师的讲座为我们使用新教材进行选择性必修三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内容简短精炼而意蕴丰富深远,今后我们还需继续学习,并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本次教研活动是昆明市第三中学在本学年承办的第二次大单元教学研究活动,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对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和如何更好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单元教学是一种整体性的、系统化的理念,具有目标更明确、结构更完整、组成更全面、过程更优化等特点。它打破了独立课时的教学思维,使教师站在更高的视角统筹教学,更加适合全面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希望昆明市的生物学老师们能将这样的单元教学研究课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撰稿:曹颖<div>校稿:岳屹东 曹颖</div><div>审核:杨岑 岳屹东</div>

教学

老师

基因工程

单元

设计

课程标准

张雪

学习

学生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