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来了

黄山黄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下,报刊杂志这类传统纸质媒体,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早已风光不再。人们对报纸的评价也不是太好,一位朋友说:现在,连我们这些办报的老报人都说,报纸没什么新闻,你说这报纸还有什么好看的?但我这从十来岁(那时学校中有多份报纸)就看着报纸长大的老人,对其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尽管,如今也没多少阅读时间给予报纸,但还是订阅着三份报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民晚报》和《益寿文摘》这两份报纸,是单位给我们这些退休人员赠阅的,每年年终单位会发份集体订阅分送单,自己只要交给家附近的邮局就行。《益寿文摘》是份介绍养身健体的小报,对喜欢的人而言,应该也是份不错的报纸,但我是基本不看的,实在是没有时间花在这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所订的报纸开始回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民晚报》是份被称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较亲民的报纸,在沪上三大报中,老百姓的人缘最好,它的自费订阅量是另两家大报望尘莫及的。“夜饭吃饱看夜报”,曾是沪上人家的一种文化和生活乐趣,如今虽已无法与昔日相比,但晚报还是受到不少人的青睐。每天取报后,我总会快速浏览一下,重点还是文体和时事新闻,占据头版或更多版面的大块头的文章我是基本不看的,最爱看的是《夜光杯》,喜欢看其中的杂文、随笔或纪实文章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晚报中最喜欢《夜光杯》栏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东方体育日报》,则是我自费订阅的,因为我喜欢体育新闻,尤其爱看详细具体的体育比赛报道,也喜欢阅读文采极好的体育评论。更喜欢由曾任新民晚报副总编的徐克仁(阿仁)一手落,集体育评论、杂文、漫画于一体的《自说自画》专栏,喜欢他诙谐幽默、既中肯又犀利,富有老上海腔调的评论,喜欢他所绘的惟妙惟肖漫画插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体育报最喜欢阿仁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疫情的缘故,4月1日起,所有报纸不再发送,这一做法应该是上海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对此,人们的看法不一,有不少人质疑这一做法。有位作家朋友对此发表过比较尖锐的批评意见,记得其中一条则是比较委婉,大意是说这实质上是放弃宣传阵地的一种消极行为。话说得绝对有道理,只不过这阵不少看似积极的行为,其实质似乎也是消极的。不管怎样,两个月看不到报纸,确实还是非常遗憾的,尤其是在报纸还是每日出版的情况下。但这一切,读者也只能默默接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前天下楼时,孙女见信箱内有了几份报纸,便惊喜地说,阿爷报纸来了!因两个多月没见报纸,所以身上也没带着信箱钥匙。次日,打开信箱一看,里边躺着一叠报纸,但这量显然与我所订的报纸数量相差甚远。拿回家中细看,只有近期的一些报纸,稍远或更远期的则没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分期付款式复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也曾杞人忧天般想过,一旦解封,那么多累积的报纸如何发送?第一天拿到那些报纸后,一下也没想明白。当第二天、第三天再拿到时,才发觉邮局是用积少成多的方法来“还债”的,邮递员会在发送当日报纸时,夹上几份过期的报纸只至还清全部“债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昨天在浏览迟到的《新民晚报》时,看到了6月1日的一篇名为《下楼拿新民晚报啦!》的文章。仔细一看,才知道晚报是当日开始重新发送的。扫了那文章下的二维码,观看了一段发送《新民晚报》视频,对邮局的复送工作也算是有了一些了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楼拿晚报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民晚报》开始复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然,两个多月的那些过期报纸,是无法短时看完的,只能慢慢抽空粗粗浏览,有可能的话会挑一些再细看。通过报纸复送一事,我忽然想到,报纸可以重新发送,而这场疫情中的许多事情,显然是无法重新来过了。而另一些事情,则是万万不能重新再来一次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写于2022年6月5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