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循环播放,录音不能完整播放。请您点击下方音频收听完整诵读。↓↓</p> <p class="ql-block">作者:王一如</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牟维和</p><p class="ql-block">文章出处:《诗意的写作》</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诵读:阳阳姐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一直以为,外婆这辈子,过得太苦,几乎不曾享受过什么好东西的。</p> <p class="ql-block"> 以前,每当我独坐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想到这一点时,一抬头,总会看见外婆忙碌的身影。她小心地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勾着背,倒弄着什么,像是在对土地虔诚地祷告。在外婆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农人最原始的模样:辛勤、质朴、坚韧、善良,与土地融为了一体。我也看到了土地最温顺的一面:裸露在外的黝黑皮囊,似隐隐泛着油光,亲昵地吻着外婆微微陷进泥土里的布鞋,像个讨喜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农作物、土地和老屋,几乎构成了外婆的全部。这便更加印证了我对外婆的看法——除了这些土到根里的东西,外婆确乎是再无其他了。只是当我看到外婆仰起头,露出的比太阳还灿烂的笑脸时,又不由地怀起来——外婆为何会笑得这样开心、这样满足?好像她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西。外婆还拥有什么呢?这像是个谜,待我去解开。</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外婆身为女孩,对书籍的渴望,一早就被时代和艰难的生活变作泡影。外婆很小的时候就早早地学会下厨做饭、挑水洗衣,操劳家务,大一些又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后来又随父母一起在外打工赚钱,最后嫁人、生子……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外婆从一出生,她的命运便被长辈固定在了一条路上,除此之外,无路可走。</p> <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外婆家“富农”的称号显得格外沉重,无奈之下外婆嫁给了全村最穷的一户人家——外公家。没过多久,为了生活她便踏上北上的火车,随外公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定居了。背井离乡,身无分文,在那个连饭都吃不起的时期,外婆没有退缩,反倒坚强得很,她用她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p> <p class="ql-block"> 待有些余钱,外婆便在屋后开垦了一片地,买了些豆角种子,清明前后种下去。豆角好活,产量又高。几场春雨之后,那些沉睡的豆角种子在潮湿的泥土中被暖阳下一晒,便探出了嫩芽。正是这些具有生命力顽强的豆角,这些油油的绿意,给外婆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希望,似将她的生活都点亮了。后来,即使在更艰苦的岁月里,有了豆角的陪伴,外婆也不曾退缩。</p> <p class="ql-block"> 外婆感慨豆角生命力顽强,我看外婆,又何尝不是呢?当外婆笑着跟我讲这些故事时,我忽地从中悟到这样两个词:坚强不屈,苦中作乐。这是一种尽管“天欲雪”,也能笑问“能饮一杯无”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外婆种豆角的习惯,保持至今。她把豆角当成自己的孩子,还未收获时,便时不时到地里看看。每当这时,她的眼神里总是带着几分欣慰和期待。她有时翻翻几片叶,有时端详几瓣花,有时松松脚下的土,有时勾起几片草屑。当她做完这一切时,便喜欢用手把衣角搓来搓去,这时她脸上的皱纹都悉数舒展开了。她勾着背,微笑着,像是对豆角,又像是对土地,也像是对她自己,不针对任何事物,那便是对全世界的微笑——这便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高尚了。这样的笑,让她脸上的沟沟壑壑间,总是溢满了阳光。她“啧啧”地赞叹着:“今年又是个好收成。”风一吹,豆角叶儿沙沙作响,伴着外婆的笑,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一幅画。</p> <p class="ql-block"> 成熟的豆角,外婆把它们摘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趁新鲜炖着吃,另一部分晒干,屯起来。温火,三勺油,一勺盐,几味调料,少顷,醉人的香便在屋里漫开了。小时候耐不住,每每此时,我便跑到外婆身边,扯扯她的衣角,迫不及待地讨吃,身旁的母亲“噗”地笑出声,把我拉过来,食指轻点一下我的额头:“这都等不及呀?”</p> <p class="ql-block"> 待豆角上桌,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她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我夹起一根小咬一口,泛着油花的香便在口腔中弥漫,那是源于土地,源于自然,源于爱的最纯粹质朴的香,不施粉黛,却回味悠长。仿佛自己此刻正站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肆意、随性、自由。这是我所尝过的,最接近故乡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我抬起头,看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竹竿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而外婆,那个微勾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阳,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简评】文章以富有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优美的故事。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对生活永不屈服,坚强乐观的外婆形象,感受到了作者对外婆深深地崇敬、赞美和思念之情。文章的语言优美、含蓄、蕴藉,如诗如画,多处景物描写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让读者深受感染。</p> <p class="ql-block"> 牟维和: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世纪中学高级教师,诗意的写作创始人,《语文报》《意林》《语文周报》《少年先锋》《学习方法报》等报专栏作者。辅导学生在《人民周刊》《经典美文》《意林》《做人与处世》《语文报》《最文摘》《少年先锋》《语文周报》《作文周刊》《中学生阅读》《中学时代》《疯狂作文》《作文指导报》《学习方法报》等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八百余篇。辅导学生在“叶圣陶杯”“语文报杯”等全国作文大赛中多次获得全国特等奖。有三人次获得“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发表专栏作文教学指导文章近百篇。研究成果《主题式作文系列化教学研究》获得淄博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淄博市十二五课题《诗意的写作》获得淄博市第七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让文字绽出一朵花》是《诗意的写作》(学生作文版〉的理论指导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