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明事理 家和万事兴

田 野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月的校园里,柳染新绿、樱花盛开、书声朗朗,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孩子们满怀希望,在明媚春天里追逐着年轻的梦想,挥洒自我绽放的青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宝鸡市凤翔区一中学的校园里正在举行《讲好家风故事,传承优良家风》主题活动。近期学校组织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大型记录片《守望家风》节目。该片分别以《家·国》《俭·廉》《仁·善》《孝·忠》《传·承》为题,讲述贯通古今的家风文化,探寻中华文化的根与魂。期间,同学们被“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钱氏家族所震撼,仅从近代至今,以钱穆、钱学森、钱永健为代表的钱氏家族就出过“一诺贝尔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钱氏家族之所以能够绵延千年、精英荟萃、人才辈出,与家族良好的家风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密不可分。</span>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讲好家风故事,传承优良家风》教育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探访家族、观看影视、演讲比赛、撰写心得、组织讨论。身处青春校园,我不禁想起了我们这个微不足道家族的艰辛历程,所走过的风风雨雨。爷爷奶奶出生在上世纪30年代,在那个飘摇动荡的岁月,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一辈子为吃饭而发愁。当时爷爷仅仅读到了小学二年级,只识得几个大字。奶奶没有进过学堂,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完整,但苦难并没有阻挡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记得那时候,爷爷眼里的书本如同圣旨一般金贵,对书满是敬畏之心,绝不允许我们在书上胡乱涂画。有一次上厕所时,我撕下旧书当作手纸被爷爷发现,他大发雷霆,直到我承认错误下不为例方肯罢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年幼的记忆中,他们对文化人的羡慕达到了崇拜的地步。大概在上世纪70年代,生产队里来了一位住队干部,队长挨家挨户给张干部找住处,村里的人们不是没有多余房屋就是心存顾虑,都不肯腾出地方。在队长急得团团转时,爷爷高喊一声:让张干部来我家凑合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爷爷奶奶挤出了一间土屋,收拾妥当,张伯伯终于和我们住在了一起。从此后,爷爷奶奶对张伯伯问寒问暖,敬重有加,每当家里有好吃的便第一个想到张伯伯。到了晚上,爷爷便和我们挤在张伯伯的屋里,听他讲世事人生、国家大事,外面多彩的世界令我充满了无穷憧憬!</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爷爷奶奶辈的人们,为生存、为肚子而穷其一生,苦难限制了他们的眼界,经历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虽然他们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在他们朴素的世界观里对知识、对文化顶礼膜拜;对家风、对后辈无限期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风是一个家庭世世代代繁衍下去的精神符号,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和策鞭。老爸老妈都是建国初期出生,可谓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人民翻身作了主人。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天换地的劳动热情,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斗志,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洪流中。在崭新的时代,我的父辈不仅继承了上一辈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的优良传统,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教育。老爸小学毕业,后招工去西安工作,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妈妈身上。除过紧张的生产劳动外,她还要孝敬老人、处理好妯娌关系、扶养培育我们兄妹四人。虽然生活艰苦,但在我们家里尊老爱幼,长幼同心,妯娌和睦已成为良好风气。</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小时候,爸爸每次回来后总要细问自己的学习成绩,检查自己的功课,完了之后才会得到我喜欢的水果糖。自己成人成才的背后,是亲人们的教导和家风家训的熏陶。父母的汗水是浇灌我成长的源泉,家和万事兴是我身后最温暖的港湾,读书明理使我跳出农门的原动力。当年听到父母最多的话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们上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书香润泽心灵、读书使人致远。长大后,我成了“公家人”、成了“文化人”、成了父母的骄傲,先辈的自豪。如今,我和妻子早已为人父母,以教书育人为使命,携手并肩育桃李。在这个幸福而温暖的大家庭里,兄弟姐妹相亲相爱一家人,共同孝敬咱爸咱妈。我终于理解了“读书明事理,家合万事兴” 家风传承的重要性,那种时时表现出的超越时空的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的内涵。在精心育儿过程中,我们自小教育儿子要勤奋好学,立志成才,作社会有用之人。让他感受家和万事兴的氛围,体验亲情的温馨,以便涵养德行、培养健全的人格。在儿子成长中,激励他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根植家国情怀。如今儿子和他的女朋友不负众望,双双成为重点高校的研究生,成为我们家族里最高学历者。在以后追梦路上,恪守“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将家风发扬光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脉相承,几代奋斗,百年蜕变。我们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世家向知识分子家庭华丽转身。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经过几代人亲身践行的家风家训,正引导着我们积极进取,砥砺前行,走向兴旺。站在爷爷奶奶的坟前,我可以自豪的告慰祖先,你们的后辈继承家风、自立自强,成了真正的文化人。做到了对家而言,家和万事兴;对国而言,成为社会有用之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风淳淳,修身养性方立人;家风清清,齐家继世成万业;家风昭昭,立心天地家国情。由小及大,由家及国,只有千万个家风好,家道兴,国家民族的发展就会越快越好,我们的人民就能繁荣与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心底的家,让人温暖而踏实;肩上的国,让人勇敢而坚定。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使千千万万的家庭幸福美满;感恩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在此,唯愿和谐家风吹遍祖国的山川大地,家邻和睦、天下昌盛、神州共美!</span></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田 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高中教师,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美文网》《散文网》《陕西农村网》《陕西网》《华山文学》《宝鸡作家》《凤翔视窗》《雍州文学》《今日凤翔》等网络平台。</p>

家风

万事兴

家族

爷爷奶奶

我们

爷爷

传承

凤翔

伯伯

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