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沙坪坝区大学城陈家桥原虎溪电机厂所在地,有一大片历经大半个世纪风雨沧桑的苏式建筑群。这些房屋,曾经是一所名为“重庆炮兵学校”的学校建筑,关于重庆炮校,在很多80后群体中都是鲜为人知,笔者通过探寻这些老建筑并查阅相关资料,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p> <p class="ql-block"> 重庆炮校,说来话长。它的历史要追溯到抗战时期。1938年1月,毛泽东下达命令组建的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在山西临汾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949年进驻重庆铜梁,其中有一支二野特科支队在这里成立西南炮兵学校,首任校长为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孔从周,编制为三个学员大队。</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重庆炮校旧址的遗存建筑,很多房屋上面都有一颗大大的五角星,即八一军徽。</p> <p class="ql-block"> 经查,这个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特科支队是当时解放军炮兵、工兵、装甲兵、通信兵、化学兵等特种兵的集合体,其实力可谓相当了得。</p><p class="ql-block"> 图为重庆炮校旧址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 1951年3月,西南军区炮兵学校改名为第二炮兵学校。1953年,再次更名为重庆炮校,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重点培养迫击炮、野炮、榴弹炮连排军官和炮兵侦察军官。</p><p class="ql-block"> 图为重庆炮校旧址老建筑。</p> <p class="ql-block"> 1953年,重庆炮校迁往位于重庆市西南部,东临嘉陵江,西抵缙云山的沙坪坝区陈家桥。</p><p class="ql-block"> 图为重庆炮校旧址内的老游泳池,远处的钢筋混凝土跳水台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1962年全军院校调整,重庆炮校大部分专业教员与郑州炮校合并;沈阳炮兵侦察学校撤销,大部分专业教员与政工干部与重庆炮校合并,主要培养炮兵侦察军官。</p><p class="ql-block"> 图为重庆炮校原礼堂,现为沙坪坝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 1970年初,重庆炮校撤销,这里成为具有军工性质的虎溪电机厂所在地。 后来,虎溪电机厂停产,当年的厂房已大部分拆除,只留下炮校的部分宿舍、食堂、大礼堂以及虎溪电机厂修建招待所、职工家属楼等。</p><p class="ql-block"> 图为重庆炮校礼堂的文物保护牌。</p> <p class="ql-block"> 炮校礼堂颇具特色的窗户。</p> <p class="ql-block"> 重庆炮校礼堂背面。</p> <p class="ql-block"> 重庆炮校礼堂侧面,看上去还是非常的大气磅礴。</p> <p class="ql-block"> 礼堂背面墙上的一块黑板,从上面的几个字可以猜出这里后来曾用于经营音像制品还是?</p> <p class="ql-block"> 从炮校礼堂一路前行,会路过很多以前和炮校有关的老建筑。这一处,据笔者问路过的老人得知,以前是商店。</p> <p class="ql-block"> 这处铺满瓷砖和马赛克的房屋据刚才那位老人讲,曾经是炮校的一处食堂。</p> <p class="ql-block"> 路边看到一处很不起眼的老房子,隐约看到墙上好像有文保牌,于是走近一看才知道,这是炮校的中方校长住宅-49栋。</p> <p class="ql-block"> 中方校长住宅-49栋的文物保护牌。</p> <p class="ql-block"> 从房屋的外观可以看出,曾经的炮校领导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住宿条件也只有这样而已。</p> <p class="ql-block"> 房屋现在还有人居住,一位老人正在门前吃午饭。</p> <p class="ql-block"> 中方校长住宅的门前布满青苔的老水池。</p> <p class="ql-block"> 中方校长住宅-49栋的正对面林荫下的这处老房子,是曾经的重庆炮校苏联专家住宅-51栋。</p> <p class="ql-block"> 苏联专家住宅-51栋正面。</p> <p class="ql-block"> 苏联专家住宅-51栋的文物保护牌。</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苏联专家住宅,如今也有人居住,不知是原住民还是租赁户,我经过的时候,主人正在屋里炒回锅肉,香气扑鼻而来。</p> <p class="ql-block"> 紧邻着苏联专家住宅-51栋的这处楼房,是苏联专家住宅-52栋。</p> <p class="ql-block"> 苏联专家住宅-52栋的文物保护牌。</p> <p class="ql-block"> 这栋房屋,是炮校旧址的挂牌文物中除了礼堂以外看上去档次最高的房子。从外观可以看出,曾经住的应该不是一般的苏联专家。</p> <p class="ql-block"> 当前房屋已处于闲置状态,无人居住和使用。</p> <p class="ql-block"> 继续穿行在炮校旧址的小路上,记录这里最后的光景。五元钱的理发,在繁华喧闹的都市中是找不到了。</p> <p class="ql-block"> 炮校旧址内的老水塔。重庆很多老厂家属区都有这样的水塔,相当一部分还挂上了历史建筑的牌子,而这一处则没有,等待它的应该是拆除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炮校旧址所在地的地名叫陈电村,“陈”就是指陈家桥,“电”指的应该就是虎溪电机厂。</p> <p class="ql-block"> 老房子前,偶遇一只孤独的大白猫。</p> <p class="ql-block"> 炮校旧址内很多的老房子上都还能清晰地看到很有时代特色的一些标语,让人的思绪回到了那些艰苦奋斗的岁月里。</p> <p class="ql-block"> 房屋墙上的老标语。</p> <p class="ql-block"> “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这些老建筑很多都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和军队特色,房屋正上方挂有八一军徽标志。下图这一栋就是典型的代表,但没有挂牌保护,估计离拆除也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一处建筑也很有特点,硕大的八一军徽标志。据说,《英雄无名》、《不如跳舞》等影视剧曾将此地作为外景拍摄点。</p> <p class="ql-block"> 建筑正上方大大的八一军徽标志。</p> <p class="ql-block"> 从原虎溪电机厂旧址出来,往陈电路的“西永九号”小区方向步行,还可以看到一处炮校旧址遗存建筑,即炮校大营门的一部分,也是沙坪坝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p> <p class="ql-block"> 重庆炮校旧址大营门的文物保护牌。</p> <p class="ql-block"> 据查看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发的老照片,得知大营门这样的门柱是左右两个,其中一个早已拆除。下图是我2020年底拍的,遗憾的是该文物现在也被拆除了,在离此不远的地方复建了一个。</p> <p class="ql-block"> 重庆炮校旧址-大营门,我有幸记录下了它被异地复建前最后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大营门所在的陈电路要进行扩宽,因此不得不拆除,十分可惜。</p> <p class="ql-block"> 大营门的局部特色,在复建的时候也保留了这一风貌。</p> <p class="ql-block"> 重庆炮校在办学的20多年来,为我军培养了近万名炮兵军官和技术骨干,为共和国的国防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重庆大学城正处于开发发展的时期,希望炮校的遗存建筑特别是挂牌的文物能得到合理的规划、保护和使用,让后人通过这些文物建筑,了解祖国军队建设的这段历史。</p><p class="ql-block"> 作者:万思源,网名:兔猫,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自由撰稿人,老重庆发烧友。文中照片为笔者于2020年底至2021年初实地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