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的记忆

隐身无罪

<p class="ql-block">五月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也叫端午节。在我们西海固这块土地上,五月五也算是大节。每到佳节,农村人都要煮一盆甜醅,准备各色丝线布头做荷包,编扎花绳绳、制做香囊等等。一切就绪就等五月五的到来。</p><p class="ql-block">五月五是个早节,一大早掌柜的就出门去折柳枝拔艾炙,女人们在家给娃娃们系花绳,烙花馍馍啥的。这一早,似乎很热闹,院里村里河道山洼树林里处处人声鼎沸,处处弥漫着一股香喷喷的甜酷味,处处萦绕着一股花馍馍的味道。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是袅袅炊烟,巷巷道道里都是娃娃们的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时过境迁,离开回汉接连地畔的老家已有段时间了。五月五的事情也只是来自电视、各类媒体,五月五基本上远离我儿时的那种氛围。看着单元楼门楣上的柳树条,思绪绕回那曾经过往的岁月。</p><p class="ql-block">五月五的草上,我父亲便早早吆喝我们起来,先到山上去拔艾蒿,大山深处的五月天气有些凉,加上潮气重,拔艾蒿的事我们一点不乐意,只记得长辈们说的顺口溜“五月五的艾蒿子,六月六的季椒子”。具体也不知有啥用,后来才知道艾蒿是针炙用的中药,民间小单方里的小儿抽风便用艾蒿针炙。</p><p class="ql-block">我们姊妹们和庄里人都一样,在露水如河的山上去抜艾蒿,每人一小捆年年雷打不动。晒干的艾蒿叶叶收在一起,以备后用。我见针炙老奶奶炙娃娃是上小学时,叔叔家娃娃小儿四溜风,就请方达围圆最名的针炙婆给娃娃治病,艾蒿拈成锥形点燃往孩子头上、肚脐上一座,来来复复一上午,艾蒿的味道从小窗格里往出溢,老奶奶眼薰的直流泪,娃娃哭的上气不接一气,可针炙后娃娃还真就乖了。自达所见以后,我再也不抱怨拔艾蒿的冰与冷了。那时候其实一点都不知道五月五的含义。</p><p class="ql-block">系花绳绳是村里的汉族娃娃,手上脚腕上都拴上在绳绳,出于好奇也就扎上。传说可以防蛇咬,就更加坚定了系花绳的事,一直初中毕业都系,各种各样的花绳,那时还会编花绳。</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没有封山禁牧,五月的乡村是多元的,牛羊马匹往山上一赶,娃娃们就快乐的像一只只小马驹。五月五这一天,分外高兴。艾蒿拔回家,我妈做的甜醅、凉粉一吃,牛羊一赶就上山了。因为五月五的时候,松鼠的小宝宝就出窝了,那时候家门口没有松鼠,要到大山深处灌木丛里的石崖上去挖松鼠。一行娃娃,浑天到黑就去挖松鼠。那种惬意,现在想起好是怀念。能挖一只松鼠,五月这一月就成了训鼠师,小娃娃门胳膊上驾一只可爱的小松鼠那神奇不亚于穿一件新衣服。</p> <p class="ql-block">五月五有好多地方都唱庙会,娃娃们总是喜欢凑热闹。白天跟着牛羊转没时候逛戏场,晚上便不顾疲劳,必须到戏场里转一回,唱啥戏根本不知道,最喜欢的就是那种氛围。台上花花绿绿锣鼓喧天,台下黑压压一片男女老少。灯火下的戏场烟雾缭绕,一片哗然,小孩们是戏场上最靓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再后来,上中学了。书上对端午节的来龙去脉做了交待,一直以来的传统依然没变,却多了一样吃粽子。那时候由条件差一些,街道上卖的少,我老家也做的少,自己在上中学阶段就没吃过粽子。一直到参加工作,才在工作的地方吃到了粽子,一尝正合口味。也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直到现在我在五月五必须卖一包糯米做的粽子!</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五月五,我特意去了一趟曾经拔艾蒿挖松鼠的老家。烟雾蒙蒙雨纷纷,隔着车窗向外望,一切变了旧模样。云里雾里雨里那种难以表述的心情让我一时有些局促。儿时的幻觉出现在眼前,拔艾蒿的少年似乎又在山洼洼里嬉戏,父辈们的顺口溜又在耳边回荡。曾几何时的岁月似乎就在昨天,思绪顺着车玻璃上流淌的水珠滚动,一小捆一小捆的艾草在眼前晃悠……</p><p class="ql-block">时光一去不复返,晒艾蒿的人、针炙的艺人、拈艾眼子的人早已远去。艾草香囊挂在了非遗展室的墙,针炙的艺人变成推拿按摩的理疗师……一切早已物是人非。</p> <p class="ql-block">空山新雨黑土芬芳,小雨淅沥麦苗绿绿。水泥路通向山巅,汽车盘旋在山腰。儿时的伙伴挖松鼠的少年早已人到中年,吃碗甜醅系个花绳绳的日子早已成了写在日记里的心情,只把这远去的日子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