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气泡膜

丁koko

<p class="ql-block">  午饭后从阳台去走操场散步,只有几个孩子跟着我出来,后面的孩子咋还没出来?我折回阳台,走近看到书言在纸箱房子旁边,食指捏着屋顶上的气泡膜,捏爆一个接着捏下一个。小饼干、昂仔、小杜也伸长着手捏着泡泡。汤圆看到我说:老师,他们在捏泡泡都不走。元凶原来是气泡膜。</p><p class="ql-block"> 纸箱屋是给孩子们在美工区涂鸦的,在门口占地大,妨碍孩子们进出教室,区域结束后搬到阳台上。这下大门旁没有阻碍了,阳台里堵上了。</p> <p class="ql-block">老师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散步都要经过阳台,是否需要把箱子换个位置摆放,放到别处孩子们看到了还去捏怎么办?为什么孩子喜欢捏气泡膜?如何让孩子不捏气泡膜,不在阳台拥堵?</p><p class="ql-block"> 《指南》提出好奇是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好奇心是幼儿探究的动机基础和内在动力,正是由于强烈的好奇心使幼儿保持探究的热情和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对气泡膜有着浓厚兴趣,于是老师在美工区增添了新材料——气泡膜</p> 初印象 <p class="ql-block">  3月4日,米拉进班后选择了美工区,拿了一张气泡膜,用食指一个一个的按压。捏完一排泡,接着捏下一排。</p> <p class="ql-block">  睿睿拿出小剪刀剪气泡膜上凸起小泡泡。剪了几个小泡后,将整张气泡膜从中间剪起来。</p><p class="ql-block">睿睿说:我要剪个大恐龙,贴上眼睛,涂上颜色就是恐龙了。</p><p class="ql-block">一诺说:彩纸粘贴也能做恐龙衣服,我也想剪。</p><p class="ql-block"> 旁边的几个小朋友表示也想玩气泡膜,这时收玩具音乐响起来,区域时间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  米宝说:我还没玩就收了。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我们在班上展开了讨论。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为什么喜欢玩?</p> <p class="ql-block">书言:是泡泡纸。</p><p class="ql-block">虫虫:纸做的。</p><p class="ql-block">花生:是塑料,跟塑料袋一样。</p><p class="ql-block">榆淇:不能丢在海洋里,海洋动物吃了会生病,需要海洋医生救治。</p><p class="ql-block">馨羽:上面有很多圆圆的泡泡。</p><p class="ql-block">睦棋:软软的。</p><p class="ql-block">睿睿:泡泡里是空气,像气球一样。</p><p class="ql-block">书言:上面有很多泡泡,我喜欢一个个按掉。</p><p class="ql-block">米拉:泡泡捏炸会响。</p><p class="ql-block">孩子们的结论:</p><p class="ql-block"> 这是塑料做的,上面一个个凸起的圆泡泡里装着空气,摸上去软软的,捏炸了有响声,叫做气泡膜。</p> 我见过你 <p class="ql-block">一一:我在卫生间里见过,外婆涂脸的瓶子上包着。</p><p class="ql-block">楚凡:我家里有,包沙发的,是用来捏的。</p><p class="ql-block">睿睿:快递里有,保护我的玩具。</p><p class="ql-block">耘宝:我在蛋糕盒子里见过。</p><p class="ql-block">辰楷:板凳脚上有,快递箱子里有,敲的榔头上也有。</p><p class="ql-block">扬扬:在中央商场的文具店里有见过。</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的结论:</p><p class="ql-block"> 气泡膜是软软的可以保护物品不被损坏,常在快递盒,包装盒里见到。</p> 初体验 <p class="ql-block">气泡膜一捏会响,是什么样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米拉:捏一下泡泡会有啪嗒的声音。</p><p class="ql-block">楷:像泡泡糖,吹破会炸一样。</p><p class="ql-block">像跳跳糖一样,啪嗒啪嗒。</p><p class="ql-block">米拉:像洗衣服时,挤一下有很多泡泡。</p><p class="ql-block">君彧:像气球炸的声音,气球炸的声音更大。</p><p class="ql-block">耘宝:像惯炮的声音。</p><p class="ql-block">扬扬:一大把捏起来,就是加特林的砰砰砰。</p><p class="ql-block">小朋友们模仿了泡泡捏炸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指南》提出幼儿能用声音模拟生活情景,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幼儿的语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数学游戏:捏泡泡大比拼</p> <p class="ql-block">你为什么喜欢捏气泡膜?可以怎么玩?</p><p class="ql-block">斐:捏泡泡玩。</p><p class="ql-block">花生:用手指按一个泡泡,听到啪嗒声再按一个。</p><p class="ql-block">翊豪:用手掌捏,能捏掉很多,声音更大。</p><p class="ql-block">孩子们的发现:</p><p class="ql-block"> 手指捏一下发出啪嗒一声捏掉一个泡泡,手掌捏一下啪嗒啪嗒捏掉许多泡泡。</p> <p class="ql-block">辰楷说:捏的泡泡最多的赢,是第一名。橘子组小朋友玩起了捏泡泡游戏。一诺30s捏爆了19个泡泡,是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科学游戏:沉浮小实验</p> <p class="ql-block">扬扬:像小船放在水里玩,会飘在水上。</p><p class="ql-block">辰楷:会掉进水里的。</p><p class="ql-block">扬扬:老师,拿个大盆接很多水,把气泡膜放进去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 做实验前孩子们进行了投票,21人觉得气泡膜会浮在水上,11人觉得气泡膜会沉在水里。</p><p class="ql-block"> 实验后,孩子们发现气泡膜会浮在水上,放上瓶盖后依旧漂浮,就像小船一样。</p><p class="ql-block">扬扬说:气泡膜是软的,很轻,所以会漂浮,我最喜欢做小实验。</p> <p class="ql-block">老师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指南》提出重视并认真对待幼儿的提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观点,支持和引导他们积极进行猜想和假设,创造条件支持幼儿通过观察、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幼儿年龄断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方式以直接经验为主。小班幼儿认知经验有限,对气泡膜的了解有一定局限性。如何引导孩子们更全面的了解气泡膜,支持孩子们探索气泡膜?老师借助家长资源,以亲子调查表形式,发动家长用已知经验为孩子们提供帮助。同时老师带着孩子们一一验证。</p> 深接触 <p class="ql-block">气泡膜是什么做的,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可以玩哪些游戏?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进行调查。</p> <p class="ql-block">调查表</p> <p class="ql-block">调查结论:</p><p class="ql-block"> 气泡膜可以防摔、防潮、防滑、保温,清洁杯子,创意画。</p> <p class="ql-block">3月10日</p><p class="ql-block">孩子们把家里收集到的气泡膜带到班上。</p> <p class="ql-block">保温功能</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实验,户外活动回来后发现气泡膜包裹的罐子翻了,水流光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实验,吸取教训,孩子们说用胶带纸绑在黏土盒子上,水没有漏,但测量结果是两杯水温度差不多。包裹气泡膜的瓶盖上附着着小水珠。</p><p class="ql-block"> 保温实验失败。孩子们说包的气泡膜少,要多裹几层,上下要封起来。</p><p class="ql-block">老师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科学实验是严谨的,塑料受热变形,测温仪器不精准,测温时间没控制好,这些都是老师没有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虽然没有验证气泡膜有保温效果,但孩子们发现了塑料罐装了热水会变形,包裹气泡膜的塑料盒内测附着着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孩子们在实验失败后会想办法解决问题,愿意继续尝试。</p> <p class="ql-block">3月16日</p><p class="ql-block">气泡膜的清洁功能</p><p class="ql-block">气泡膜擦洗喝牛奶的茶杯,洗的可真干净。</p> <p class="ql-block">体育游戏:气泡膜小路</p> <p class="ql-block">3月18日</p><p class="ql-block"> 孩子在气泡膜铺成的小路上走一走,爬一爬,跳一跳。</p><p class="ql-block">米拉:像走在云朵上一样软。</p><p class="ql-block">睿睿:很舒服,还会啪啦啪啦响。比穿鞋子还舒服。</p><p class="ql-block">俊怡:我一跳,就像放炮仗一样。</p> <p class="ql-block">防潮功能</p> <p class="ql-block">3月23日</p> <p class="ql-block">  气泡膜包裹住脚,用胶带纸固定后在水坑里跳一跳,虫虫摸了摸踩水孩子们的鞋子,干干的,气泡膜像雨鞋一样有防潮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防滑功能</p> <p class="ql-block">3月28日</p> <p class="ql-block">  体验馆制作凉拌黄瓜,切菜时把气泡膜垫在菜板下面,能固定菜板不滑动,有防滑的作用。</p> 美工 <p class="ql-block">5月18日</p><p class="ql-block"> 气泡膜涂上颜色后大变身,变出了西瓜、黄瓜、玉米、河豚、章鱼、夏日饮料。</p> <p class="ql-block">5月24日</p><p class="ql-block"> 气泡膜在彩纸、扭扭棒的装饰下变身成美味的菠萝和昆虫。</p> 时尚达人秀 <p class="ql-block">气泡膜能画出漂亮画,还能做什么?</p><p class="ql-block">米拉:做帽子。</p><p class="ql-block">耘宝:做成衣服。</p><p class="ql-block">安安:做成裙子。</p><p class="ql-block">榆淇:做成河豚样子的衣服,装扮成河豚。</p><p class="ql-block">花生:做成玉米穿在身上。</p><p class="ql-block">米拉:女孩子做成公主裙,男孩子做西装。</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的分享着自己对气泡膜制作衣服的想法。班级开展《环保时尚达人秀》活动,邀请家长们亲子制作气泡膜服饰。一起秀一秀。</p> <p class="ql-block">环保时尚达人秀</p> <p class="ql-block">6月1日</p><p class="ql-block"> 儿童节这天“时尚达人秀”活动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拉开帷幕。气泡膜在家长和孩子的奇思妙想和巧手装扮下,摇身一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环保时装。</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身着“盛装”,自信十足地上台走秀,用时尚的色彩,劲爆的“模特”步,为大家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表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件小小的阳台拥堵事件,开启了气泡膜探索之旅,又随着时装秀的展出接近尾声。</p><p class="ql-block"> 现在孩子们在美工区看到气泡膜第一眼依旧是伸出食指先捏出啪嗒声,捏掉几个泡泡,然后跟同伴讲述自己的想法。想涂上颜色画一个动物,剪出形状做装饰,制作漂亮的衣服。</p><p class="ql-block"> 米宝说在泡泡里装上水,一捏就炸出水。米拉说给气泡膜绑上线,像放风筝一样在空中飞。楷说给气泡膜吹气,像气球那样飘起来......</p><p class="ql-block">老师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指南》建议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材料上的支持和帮助,给予幼儿充分时间与空间,让其反复的观察、实验与验证,从而发现真相,巩固或调整自己的认识,主动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或家庭为幼儿创造的生活越丰富、他们从中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所积累的经验就越多样、越广阔,幼儿的发展也会越有质量。</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说的看似天马行空,试一试或许有新的发现,老师和家长的支持、引导,给孩子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发展。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开花的种子,用心养育,让我们静待花开。</p>

气泡膜

泡泡

孩子

幼儿

啪嗒

米拉

老师

实验

阳台

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