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阿拉斯加是美国50个州中,位置最北、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州。本地居民把美国本土的48州全部称作“南方(Lower 48)”,而他们自己——正如阿拉斯加的汽车牌照上所写——则是“最后的边疆(The Last Frontier)”。</p> <p class="ql-block"> 阿拉斯加——冬季极寒,苍茫大地冰雪覆盖。只有极光与星空满天飞舞汇于天际。</p> <p class="ql-block">3月5日</p><p class="ql-block"> 开启阿拉斯加七天四次追光之旅。</p><p class="ql-block"> 凌晨从洛杉矶乘夜航班,飞临空旷的安克雷奇机场。 </p><p class="ql-block"> 安克雷奇(英语:Anchorage)是美国阿拉斯加州最大港口城市,阿拉斯加的空运中心。</p> <p class="ql-block"> 机场大厅“遇见”阿拉斯加棕熊。</p><p class="ql-block"> 今天加州下达了居家令。</p> <p class="ql-block"> 清晨乘酒店巴士来到假日度假酒店。</p><p class="ql-block"> 酒店客人不多,前台直接安排了入住,还享用了美式早餐。</p><p class="ql-block"> 电梯里,一个金发女士用胳膊肘按电梯键,提醒我们疫情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特意提前到达,适应一下寒冷的冰雪之城。</p> <p class="ql-block"> 铲雪车不停的清理道路。</p> <p class="ql-block">3月6日</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在酒店大厅按时等待导游。 </p><p class="ql-block"> 阿拉斯加旅游和普通跟团游有很大区别,这里每天都会是不同的导游,不同的团友,住在不同的酒店。导游需一个酒店一个酒店接送。所以特别要守时。</p><p class="ql-block"> 由于没了国内的游客,人少了很多。我们今天是4人同行。</p><p class="ql-block"> 导游兼司机是一个在读研的中国学生。</p> <p class="ql-block"> 收到一份行程单。</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 安克雷奇一日游</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 乘北极号列车前往迪娜利公园、费尔班克斯、第一次追极光。</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乘狗拉雪橇、参观北极村、珍妮温泉,第二次追光。</p><p class="ql-block"> 第四、五天极地探险两日游,第三、四次追光。</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安克雷奇坦纳根海湾仙境一日游。</p><p class="ql-block"> 行驶在晶莹闪耀的【幽兰冰川】和冰凌起伏的【坦纳根海湾】绵延起伏的【楚加奇山脉】之中,恍如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 来到白鲸点,这里夏季常有白鲸出没,是旅游必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 跟随习近平出访的节奏,白鲸点留影。</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前就到了著名的滑雪胜地【(Alyeska)阿拉斯加滑雪度假村】。这里每年平均有650英寸的降雪,150多天的高山降雪季。</p> <p class="ql-block"> 【地震公园】地震公园是为纪念1964年发生在安克雷奇的一场9.2级的超级大地震而建。</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这片冰雪下掩埋了一座旧城。</p> <p class="ql-block"> 【库克湾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库克船长纪念碑】面朝库克湾伫立着。</p> <p class="ql-block"> 1776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北上至白令海峡。为北美洲西北部绝大部分海岸线绘制了航海图,并在阿拉斯加记录了库克湾,是为该地绘制地图的首位航海家。在这之后,世界地图上首次确定了阿拉斯加的延伸部分。</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俯瞰库克湾,安克雷奇火车站和苏西特纳山。</p> <p class="ql-block"> 苏西特纳山有睡美人之称。</p> <p class="ql-block"> 顺便参观一个介绍阿拉斯加动植物和原住民生活的一个展馆。</p> <p class="ql-block"> 白头海雕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是美国的国鸟。在美国国徽、军服上都有白头海雕的图案,白头海雕一只脚抓着橄榄枝,象征着和平,另一只脚抓着箭,象征着强大的武力。</p> <p class="ql-block"> 这只是安克雷奇市中心街道上的一个行人。看见这身装备,就知到阿拉斯加有多冷了。</p><p class="ql-block"> 安克雷奇第四及第五大街聚集了众多商场、原住民礼品店,是这个免税州的购物天堂。由于疫情,没了游客,也惨淡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结束一天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导游的推荐下,来到这个当地人喜欢的冰川啤酒小屋。</p><p class="ql-block"> 没有提前预约的我们运气不错,下午4点多到正好有空位。据说在人口并不多的安克雷奇,有排队的餐馆本就是新鲜事,让客人从6点排到8点才吃上的,就是这家冰川啤酒屋了。</p><p class="ql-block"> 小屋人气火爆,是因为用餐价格“并不夸张”,帝王蟹腿套餐80多刀。自酿啤酒味道独特,一排啤酒尝遍精华,20几刀。特别是女招待的服务进退有度,让人“心甘情愿的”掏小费20刀。</p> <p class="ql-block"> 细心的女招待推荐一排啤酒,还在小卡片是写上了啤酒的名称。</p> <p class="ql-block"> 一排啤酒,一份帝王蟹腿套餐,直接分成两份。100多刀,一人份两人食。</p> <p class="ql-block"> 小屋里面的酿酒罐像冰雪一样晶莹剔透。来了一群穿着礼服的年轻学生,顿时就热闹起来。</p> <p class="ql-block">3月7日</p><p class="ql-block"> 早上7点半退房,在酒店大厅与导游汇合,这次是6人同行。</p> <p class="ql-block"> 8点半到达安克雷奇火车站搭乘冬季最著名【北极光号】列车前往迪娜利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 小小火车站藏着大乾坤。</p><p class="ql-block"> 冬季著名的北极号列车都是从这里出发穿越阿拉斯加山脉,经过迪娜利公园到达极光之都【费而班克斯】。列车在冰天雪地中缓缓而行,窗外风景变化莫测,每当广播响起的时候,窗外都会有惊喜出现。</p> <p class="ql-block"> 风雪中行驶了7个多小时,下午3点50到达被冰雪覆盖的【迪娜利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 迪纳利国家公园和保护区,有2.45万平方公里,是全美第三大国家公园,拥有北美最高峰、海拔6190米的迪纳利山。</p><p class="ql-block"> 阿拉斯加山脉横穿迪纳利国家公园,园内有棕熊、驯鹿、驼鹿、多尔羊、灰狼等39种哺乳动物,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据说秋天的景色更迷人。</p><p class="ql-block"> 冬季在阿拉斯加暴风雪的肆虐下,风速可超过100英里/小时,而温度则可能跌至-40℃。</p> <p class="ql-block"> 冬季的迪娜利公园是不开放的。不过它的游客中心一直开放,可以上洗手间,喝咖啡看动物化石。</p> <p class="ql-block"> 新的导游接上我们乘巴士穿过公园。</p> <p class="ql-block"> 在公园标志牌稍做停留,就乘车前往费尔班克斯。</p><p class="ql-block"> 【费尔班克斯】(Fairbanks)是美国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北极星自治市镇。它位处高纬度,是北美洲最接近北极圈的主要城市之一。冬季寒且漫长,夏季凉而短,并有永昼与永夜的现象,目前是美军在阿拉斯加的重要基地,有输油管路经过。是冬季看极光的最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 夜里到达奥罗拉极光观测木屋,第一次等待极光爆发。</p><p class="ql-block"> 看极光必备的条件,天要足够黑,足够晴,要熬夜。通常极光在夜里12点到凌晨2点爆发。</p><p class="ql-block"> 郊外的山顶小木屋远离城市灯光,并且地势较高,视野足够开阔,许多摄影师都会来这里拍摄极光。小木屋里很暖和有桌椅和热饮,可以随时调整手机及相机,等待大自然的“灯光秀”。</p><p class="ql-block"> 为了万无一失,我们选择了这个有四次追光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屏幕上翻滚着极光指数,大家静静的等候3个多小时无功而返。</p> <p class="ql-block">3月8日 </p><p class="ql-block"> 今天来到密林深处雪橇犬的家,乘坐【狗拉雪橇】。</p><p class="ql-block"> 冰天雪地里一个大大的犬场,犬声此起彼伏,蓄势待发。</p><p class="ql-block"> 阿拉斯加雪橇犬不仅外貌可爱,还是优秀的工作犬。每次拉雪橇前,都会吠个不停,用充满期待的眼光看着雪橇夫,生怕自己落选。</p><p class="ql-block"> 雪橇由十只雪橇犬拉着,雪橇犬两两一排,最前头的领头犬负责带领方向,靠近座位的雪橇犬最健壮有力气。</p> <p class="ql-block"> 我们坐在雪橇里面用厚厚的毯子围住,雪橇夫站立在后面拉紧缰绳,一声令下飞驰而出。</p><p class="ql-block"> 10只雪橇犬在林海雪原中飞奔近30分钟,雪花四溅,惊险刺激。拿相机的手瞬间就冻僵了!</p> <p class="ql-block"> 途中雪橇夫秒变摄影师。</p> <p class="ql-block"> 到费尔班克斯才知道,安克雷奇3月6日开始全球知名的“艾迪塔罗德狗拉雪橇比赛”。这也是疫情期间少有的几个未取消的赛事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下午拜访【北极村】,来到童话传说中的圣诞老人家。美国的孩子坚信圣诞老人来自阿拉斯加。</p> <p class="ql-block"> 秒变画中人去和大棕熊套近乎。</p> <p class="ql-block"> 晚上10点来到离费尔班克斯1个多小时车程的【珍娜温泉度假村】。</p> <p class="ql-block"> 珍娜温泉是世界上观赏北极光的最佳地点之一。天然的地热温泉,有着百年的历史,非常受极光客们的欢迎。</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温泉被岩石环绕,冬季岩石被冰雪覆盖热气蒸腾,灯光变幻,宛如仙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 度假村里的【冰雕博物馆】,花了10年时间,由一千吨冰雪建造而成,里面的温度常年维持在零度以下。博物馆里展出了每年冰雕大赛的冠军作品。我们倒是对它的冰酒吧和冰酒更感兴趣。</p> <p class="ql-block">极光永动</p> <p class="ql-block"> 在极寒的天气下,泡在40多度的温泉里,头发与眉毛挂满冰霜,脸上却还在流着汗,时不时站起来痛快地呼吸,享受冰火两重天的考验。感受只有在极地才有的温差高达80℃的温泉乐趣。等候极光爆发。</p><p class="ql-block"> 月亮依稀可见,极光迟迟不肯露面。</p><p class="ql-block"> 直到夜里2点多无功而返。</p> <p class="ql-block">3月9日</p><p class="ql-block"> 今天开启极地探险模式。用两天时间征服道顿公路,跨过育空河,探秘极地风貌 ,穿越北极圈,亲临北纬66°33地标,夜宿冻脚镇,到访怀斯曼原住民家,完成第三第四次追光之旅。</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目的地是冻脚镇。因为冻脚镇基本是位于北极光下方,处于最中心区域,能完全感受到极光从头顶上倾泻而下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 从费尔班克斯到冻脚镇175英里,全程需要行驶六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经过专门改装的雪地巴士行驶一个多小时,到达道顿公路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从这里开始,舒适平整的柏油公路将会暂时告别,取而代之的则是颠簸的“砾石”公路。限速50英里/小时的标识牌,似乎是文明世界对这里最后的一点管辖。</p> <p class="ql-block"> 道顿公路起点。</p><p class="ql-block"> 【道顿(詹姆斯·道尔顿)公路】,又称作阿拉斯加11号公路,也是闻名的“世界十大死亡公路之一”。</p><p class="ql-block"> 道顿公路全程411英里,它起于费尔班克斯北部73英里的艾略特高速公路,止于北冰洋普拉德霍湾。</p><p class="ql-block"> 这条公路穿过北方的森林,穿过育空河和北极圈,越过了布鲁克斯山脉,跨过大陆分水岭的Atigun pass,最后穿过了北坡苔原,经过冻脚镇,到了北冰洋附近的死马镇和普拉德霍湾油田。</p><p class="ql-block"> 沿途只有三个城镇:冻脚镇、怀斯曼和死马镇。</p> <p class="ql-block"> 道顿公路是一条经过极地、冻原、永冻层的“砾石”公路,在修建在冻土之上的公路行驶注定无法平坦。依随地势起伏而建,爬坡、下坡、拐弯都会多次出现在你前进的道路中。 </p><p class="ql-block"> 司机戏称过山车。司机们用对讲机联络,用特有的方式和对面驶来的车辆打着招呼,在哪里错车在哪等候一点都不能错。</p> <p class="ql-block"> 远处之字形铺设的是阿拉斯加原油输油管道。</p><p class="ql-block"> 是世界上第一条伸入北极圈内的输送管道。起点为美国阿拉斯加北坡的普拉法霍湾,终点为阿拉斯加湾瓦尔迪兹港。全长1288千米,管径1220毫米。</p><p class="ql-block"> 许多游客为了道尔顿公路沿途的景观而前往,但需要牢记的是,这条公路的主要用途仍然是为普拉德霍湾油田运送给养。</p><p class="ql-block"> 这条与阿拉斯加输油管完全平行的公路还肩负着另一项重要的任务:方便工程师检修油管。油管是油田生产的命脉,全依赖道顿公路,它才得到良好的维护和保养。</p> <p class="ql-block">听听导游怎么说。</p> <p class="ql-block"> 铲雪车不停的清理公路积雪。</p> <p class="ql-block">与公路全程相伴的输油管。</p> <p class="ql-block"> 导游介绍输油管道的维护保养情况。</p> <p class="ql-block"> 现实版的过山车。</p> <p class="ql-block">惊心动魄。</p> <p class="ql-block"> 司机在路边的树上发现一只猫头鹰。</p><p class="ql-block"> 学名【雪鸮】生活在北极地区。猫头鹰一般都在夜晚出来捕食,而雪鸮白天黑夜都可以出来活动,猫头鹰一般都在树上生活,北极地区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雪鸮只能在岩石上建造自己的巢。</p> <p class="ql-block">意外收获!</p> <p class="ql-block"> 鸣笛也不飞走。</p> <p class="ql-block"> 自此进入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 冰雪包裹在裸露的松枝上,形成极地独特的雪松奇观!</p> <p class="ql-block"> 八戒?泰迪?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数数有几个小矮人。</p> <p class="ql-block">原来阿拉斯加不止有极光。</p> <p class="ql-block"> 沿道顿公路,向北极圈进发。途中经过北美第五大河流——【育空河】。</p><p class="ql-block"> 育空河发源于加拿大育空地区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交界之处,先向西北流,经加拿大育空地区,至美国阿拉斯加州,育空堡附近,转向西南流,最后注入白令海峡诺顿湾。</p> <p class="ql-block"> 育空河横贯阿拉斯加全境,河上只有这一座桥,我们从桥上穿过就来【育空河营地】。</p><p class="ql-block"> 【育空河极光营地】,原来是阿拉斯加石油工人的生活营地,后来改造成了对外开放的营地,可以住宿,用餐和休整。它地处北极腹地,看极光地理位置也是得天独厚!</p> <p class="ql-block"> 在冰封的育空河面上,写了这几个字,差点把手指冻掉,痛彻心扉。到了这里才知道对于极寒要有足够的敬畏之心。</p> <p class="ql-block"> 在营地里看见小店的主人,因为天气太冷,他把生病的母亲接到营地来住。见到真正的“北极狼”。</p> <p class="ql-block"> 壮观的阿拉斯加【极地冻土苔原】,阴柔苍凉、大气磅礴!</p> <p class="ql-block"> 极地之美。</p> <p class="ql-block"> 98英里处的手指山,是道尔顿公路前半段的制高点。这里四个方向均视野开阔,但也正因如此,成为了狂风最为肆虐的地方。翻过这个高点,就可以隐隐看到北方地平线上,布鲁克斯山脉(Brooks Range)的雪顶。视野尽头,公路两旁的阔叶林正悄然消失,针叶林也逐渐为苔原所取代。</p><p class="ql-block"> 再向北行20英里,就到了道顿公路全程最具意义的一个标志——北极圈。在整个北美大陆,只有两条公路穿过了北极圈,道顿公路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终于赶在太阳落山前到达了阿拉斯加北纬66°33′纬线与道顿公路的交汇点北极圈。</p> <p class="ql-block"> 在阿拉斯加境内的北极圈地标前,司机师傅铺上红地毯,迈过白线意味跨过北极圈。还向我们颁发了【北极圈探险证书】并送上糖果,合影留念,为旅行生涯增添一份新的殊荣。</p> <p class="ql-block"> 从这里我们进入【北极圈】。</p><p class="ql-block">北极圈(Arctic Circle)是指纬度数值为北纬66°34'的一个假想圈,是北寒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与黄赤交角(南北回归线所在的纬度数值)互余。</p> <p class="ql-block"> 【冻脚镇】在公路175英里处。位于北纬67度,比费尔班克斯更靠近极光带的中心,因此这里也成为了北极圈极光旅行者的重要目的地。说是小镇,其实就是一家餐馆,一家旅店,以及餐馆和旅店之间的一大片停车场。每到晚上,停车场里一排排的重卡亮着大灯,虎视眈眈好似擎天柱监视着整个小镇。</p> <p class="ql-block">处于北纬67度的怀斯曼冻脚镇(最上面的那个圈)。</p> <p class="ql-block"> 到达冻脚镇时天已经黑了。</p><p class="ql-block"> 在餐厅用餐后稍做休息,就全副武装前往怀斯曼追光了。</p> <p class="ql-block"> 虽然游客的数量随着路况改善有所增长,但这里终究是属于卡车司机的领地,就连餐馆的食物都是巨大份。</p><p class="ql-block"> 旅店的房间虽小也五脏俱全,不管你几点到达,餐馆前台的灯永远亮着。</p> <p class="ql-block"> 第三次追光。 </p><p class="ql-block"> 晚上12点,来到著名的【怀斯曼极光观测木屋】。</p><p class="ql-block"> 由于怀斯曼距离公路还有3英里路程,这里的光害比冻脚更微弱。入夜后天空漆黑一片,极光爆发时只要走出小屋,就会毫无保留地飞舞在你的眼前头顶。因此成为了北极圈内的热门极光观测点。</p> <p class="ql-block"> 屋子很小,但很暖和,有热饮。还有很多三脚架供我们使用。</p><p class="ql-block">小屋的主人杰克在给大家讲解拍摄极光的要领。并拿出塑料袋分给大家。在从寒冷的室外进到小屋时用塑料袋把相机包好,防止产生水汽。我们语言不通,反应不过来,没有拿到。结果相机只用了一次,就失灵了,还好有大华为手机。</p><p class="ql-block"> 大家在屋里静静的等待。</p> <p class="ql-block"> 在暗夜星空,挺拔苍凉的布鲁克斯山脉的映衬下,等待北极光狂舞于天际的震撼景象。</p> <p class="ql-block"> 屋外,杰克在观察星空变幻,当极光爆发时,及时告诉我们。要知道在极寒的夜晚,在室外只要站上几分钟,就会冻僵,相机也不例外。</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专业摄影师梦寐以求的极光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 极光,是一种绚丽多彩的等离子体现象。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里冬季寒冷,气温常常在零下45摄氏度。即使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滑雪裤雪地靴也会冻的瑟瑟发抖,拍照时手指会瞬间冻僵。还好,在极光爆发间隙能到木屋取暖。</p> <p class="ql-block"> 绚丽的极光在天空闪耀,婆娑摇曳又显得魔幻多姿。</p> <p class="ql-block">3月10日</p><p class="ql-block"> 冻脚镇因极光出圈。</p> <p class="ql-block"> 一个餐厅,一个旅店,一个邮局,一只雪鸮 ,一个大大的停车场 ,这就是冻脚镇的全部。</p> <p class="ql-block"> 终于试了一把泼水成冰。</p> <p class="ql-block"> 中午12点出发前往怀斯曼极地人家和苏卡帕克山。</p><p class="ql-block"> 从冻脚向北15英里,便到了一个真正的小镇——怀斯曼。在上世纪的淘金热期间,这里曾是繁华的聚居点,但现在已经人去镇空,只剩下了最后的几家居民。镇口一块木牌指着北冰洋只有229英里。</p> <p class="ql-block"> 发现夜里看极光的小屋,远处是布鲁克斯山脉。</p> <p class="ql-block"> 冬季的小镇被白雪覆盖,只有杰克家的鹿角小屋炊烟袅袅。</p> <p class="ql-block"> 杰克给我们展示了他的鹿角小屋,值得骄傲猎物战绩、猎枪和极光照片。</p><p class="ql-block"> 室内有地窖,存放土豆等食物。室外有天然冰箱,储存着驼鹿肉。阿拉斯加规定一个猎户一年只能猎杀一头驼鹿,要知道驼鹿至少要200多公斤重。</p> <p class="ql-block"> 驼鹿角的牌子上写着</p><p class="ql-block"> 怀斯曼</p><p class="ql-block"> 北极圈以北63英里102公里</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北,来到苏卡帕克山,到这已经进入北极圈100多公里了,是一座大理石山。</p><p class="ql-block"> 苏卡帕克山在冻脚镇以北30英里处,远古的石灰石沉积在地底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变质成为大理岩,又在布鲁克斯山脉的造山运动中被推出地表,形成了今日我们见到的大理石山。 </p><p class="ql-block"> 怀斯曼的居民认为苏卡帕克山有磁铁,据说即使是在极光活动微弱,连怀斯曼都看不到的夜晚,苏卡帕克山上空也会极光爆发。</p><p class="ql-block"> 司机给我们拿了一个大大的“锅盖”全当滑板。</p><p class="ql-block"> 铲开山脚下冰冻湖泊上的厚厚积雪,痛快淋漓。</p><p class="ql-block"> 同行的几个留学生玩的不亦说乎。</p> <p class="ql-block"> 下午5点启程,返回费尔班克斯。</p> <p class="ql-block"> 输油管与公路如影随形。</p><p class="ql-block"> 追随蜿蜒纵穿阿拉斯加南北的输油管道,瞭望无垠的冻土苔原地貌,在道顿死亡公路上感受极地、冻土、苔原、寒雪的无穷魅力。</p> <p class="ql-block"> 这是道顿公路一侧,是过火的极地苔原。作为7000年来阿拉斯加地区的主要针叶树,黑云杉已经适应了火焰;它们的球果聚集在树的最顶端,并在火灾后打开,播散种子,重获新生。</p> <p class="ql-block"> 凌晨1点半,在返回费尔班克斯的途中,邂逅极光,很幸运完成第四次追光。 </p> <p class="ql-block">3月11日</p><p class="ql-block"> 从紧张刺激的两天冻脚镇极地探险中缓过神来,自此阿拉斯加追光之旅顺利完成。</p><p class="ql-block"> 整理好行装,退掉房卡,等着酒店的接驳车去机场。</p><p class="ql-block"> 还有时间,踏着厚厚的积雪,在费尔班克斯的街上闲逛。</p><p class="ql-block"> 街头,退伍军人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商场的二楼枪店,满足一下好奇心。</p><p class="ql-block"> 建筑上的涂鸦,童话般的木屋酒吧被皑皑白雪映衬着格外靓丽。</p> <p class="ql-block"> 再见阿拉斯加!再见费尔班克斯!</p> <p class="ql-block">3月12日</p><p class="ql-block"> 顺利回到洛杉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