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长江三峡情</p><p class="ql-block"> 丰 锴</p><p class="ql-block">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位于长江川江段。从重庆奉节白帝城到湖北宜昌南津关,三峡全长193公里。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是人们对长江三峡景色特征的概述。</p><p class="ql-block"> 1984年夏秋之即,我由重庆乘坐江渝号客轮到上海,算是我第二次游览长江三峡。第二天清晨船舶驶过奉节白帝城,进入瞿塘峡夔门。仰首望右岸陡峭石壁,由山顶垂直江边,尤如一扇高耸入云的雄奇巨门竖立在瞿塘峡入口。低头看峡中,江水流急,咆哮奔腾。</p><p class="ql-block"> 仿佛间,时空画面转到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大诗人李白乘坐小船启航白帝城,在奔腾湍急的三峡中漂行。峡谷中回荡着诗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吟诵声。</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江渝号客轮已驶过雄奇的瞿塘峡,座落在长江北岸的巫山县城出现在眼前。珍藏着巫山小三峡的大宁河在巫山县城旁汇入长江,轮船很快就要驶入巫峡了。</p><p class="ql-block"> 位于重庆巫山县与湖北巴东县之间,长约40公里的巫峡,绮丽幽深,以秀闻名,其景色为三峡之首。宋朝诗人陆游所作《三峡歌 》如此描写了巫山峡: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p><p class="ql-block"> 峡内奇峰突兀,层峦迭嶂,郁郁葱葱,幽深莫测,雨中过峡,满目飞泉流瀑,自上而下,直挂千尺。而巫峡云雾更传为一绝。正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船行峡中,浑然进入一条画的长廊,诗情画意如云蒸雾涌,随处生发。“放舟下巫山,心在十二峰”。长江南北各六峰,北岸有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峦、集仙,南岸有聚鹤、翠屏、飞凤、净坛、起云、上升峰,巫山十二峰各具特色。</p><p class="ql-block"> 巫山十二峰以神女峰最为奇绝。1958年毛主席乘坐三峡轮从重庆到武汉,第二天早晨,船至瞿塘峡,毛主席吃过早饭,匆匆赶到驾驶室,一边观看三峡的水势,一边与船长李吉成、见习船长莫家瑞和舵工贺理富攀谈。他说:“如果在三峡修一个大水闸,你们觉得怎么样?”李吉成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说:“那太好了,那样的话,航行就更便利了。”说话间,吴冷西和田家英也走到了驾驶室。听说轮船即将经过巫峡,毛主席向李吉成要过望远镜,从望远镜里仔细端详神女峰,他对吴冷西等人说:“宋玉写《神女赋》,说神女‘其象无双,其美无极’,真是美轮美奂。虽然谁也没有见过神女,但经宋玉的浪漫描绘,引发了后人的无限遐思。”</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刘禹锡写道:“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神女峰独秀一枝,高插云端,峰侧有一块危石耸立,形如妙龄少女,常于云雾缭绕之中,隐隐绰绰,宛若身披轻纱,含情脉脉,妩媚动人的少女。神女峰朝迎彩云,夕送晚霞,故又名“望霞峰”。传说神女峰是西王母的小女儿瑶姬的化身,因她非常羡慕人间生活,于是悄悄约齐十二姐妹来到巫山,持神剑击毙长江中正在兴风作浪的十条恶龙,帮助大禹凿开天河,疏通河道,消除了水患。之后,为保人民丰收,为保行船平安,为樵夫驱虎豹,为病人除疾苦。她和姐妹们毅然留在了巫山 。</p><p class="ql-block"> 船过神女峰后约9公里的长江南岸有一名碚石的小镇,是重庆市与湖北省的分界处。郭沫若“船头已入鄂,船尾尚留川”,生动地比喻和描述了碚石镇的地理位置。</p><p class="ql-block"> 我乘坐的江渝号客轮经碚石、过巴东,来到西陵峡入口的香溪。船上一游客老者正向同行游人讲述才女王昭君的传说故事,浑浊的长江水与碧绿的香溪水,给过往西陵峡的游客对王昭君的传说故事产生较强的好奇。王昭君出生湖北省秭归县,境内有神龙架原始森林景区和香溪河。传说中的王昭君就是用碧绿的香溪河水浴面净身,才有了绝世美貌和才华。</p><p class="ql-block"> 长江三峡为中华民族和世界留下了举世无双的自然风光,也为人们留下了“巫山神女”、“王昭君”、“ 孟良梯和倒吊和尚”等传说故事。还为我们留下了三国时期的蜀王刘备在白帝城将儿子刘禅托咐给臣相诸葛亮的“白帝托孤”以及 “古巴人悬棺”人文古迹。</p><p class="ql-block"> 在瞿塘峡北岸有一名为风箱峡的地段,三峡大坝建成蓄水以前,这里留存完好的栈道,峡内崖壁上还有安葬古巴人的悬棺。1988年夏我在奉节县城乘船去白帝城,登上白帝庙。当时,寺内既是游客的观光景点,又是县文物馆的工作地。庙内大堂展现的是“白帝托孤”的群雕塑像。在观看群雕中,我联想蜀王刘备为报关云长被东吴杀害之仇,御驾亲征,统领大军杀向夷陵。却被东吴的年轻都督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兵败白帝城。</p><p class="ql-block"> 在白帝城文物馆内,存放着一个年时已久的棺木,我便向馆里工作人员请教详情。一位对古巴人悬棺有所研究的女性工作人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瞿塘峡风箱峡段崖壁上发现和考古研究的古巴人悬棺情况。</p><p class="ql-block"> 悬棺墓葬是一种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悬棺葬的现象就已经出现了。首先是在巴人聚居地,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体现出对死者的尊重,而且安葬地越高,代表对亡者越敬重的意思。这种孝敬可以代替今后的祭奠,也就是说安葬之后就不需要再祭奠了。这是其中的一种说法,悬棺一直都是我国古代最神秘的一种墓葬。</p><p class="ql-block"> 1966年冬我从武汉乘坐江都号轮返重庆,这是我第一次乘船游三峡。以后,因职业关系,我多次乘船经过三峡,欣赏峡江景色。江都轮经湖南城陵矶,湖北沙市、宜昌,进入西陵峡时已是傍晚。时至夜晚,已无法观景,我便在餐厅聆听一位老船员讲述有关三峡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西陵峡以滩险著称,在长期行船长江三峡的船员中留传着:“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p><p class="ql-block"> 1966年是我在少年时期首次乘船游览三峡风光,当时长江三峡的滩险雄奇更为突出。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我第一次感受到,在长江三峡的深谷峡江中行船,眼看前方航道已是尽头,不知</p> <p class="ql-block">前行航道在左或右?当船行至山前,青山让道天门开,滔滔江水东流去,乘坐的江都号轮船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沿长江上行入蜀。十月七日,宿宜昌。十月八日五鼓解船,进入西陵峡下端峡口下牢关(即南津关)。十月二十七日,抵达夔州。当时,从宜昌到奉节走完三峡,他足足用了二十天时间。</p><p class="ql-block"> 陆游在《入蜀记》写到“新滩(青滩)两岸,南曰官漕,北曰龙门。龙门水尤湍急,多暗石;官漕差可行,然亦多锐石。故为峡中最险处。”</p><p class="ql-block"> 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叫西陵峡。峡内沿江有巴东和秭归两县城,主要景点有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灯影峡、黄牛峡、白狗峡、崆岭峡等。</p><p class="ql-block"> 长江三峡除西陵峡内的险滩外,瞿塘峡内的铁滩、油榨碛和下马滩等,都直接影响川江航运,危及船舶航行安全。</p><p class="ql-block">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对川江及三峡航道进行整治,并在三峡内的有关滩头设立绞滩站,帮助船舶过滩。位于白帝城下瞿塘峡口的滟滪堆(俗称燕窝石),古代又名犹豫石。因障碍航运,早在1959年冬炸除。这块巨石目前存放在重庆的三峡博物馆,供人们参观。</p><p class="ql-block"> 由于长江三峡及川江水位落差比降大,江流湍急,航道弯曲,滩多水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夏季丰水期时,载货三千吨的货轮方能抵达重庆港。一艘两千匹马力左右的拖(推)轮,从宜昌编组载货两千吨左右的轮驳船队到重庆,是非常难的,对船长和驾引人员的技术和经验要求很高。</p><p class="ql-block"> 长江三峡工程从1994年动工,到2006年9月下旬实现首期蓄水146米。2006年国庆假期,我与家人一道乘船旅游长江三峡。游大小三峡欣赏新貌,登坛子岭观三峡大坝。昔日川江和三峡航道江流湍急,滩多水浅,弯曲漕窄。如今巫山云雨再现,神女仍无恙。高峡出平湖,川江变通途。</p><p class="ql-block"> 随着长江三峡工程建成通航,长江川江段航道及助航设施的改善,船舶通讯和导航设备的发展完善。从湖北宜昌到四川泸州,船舶实现了昼夜航行。万吨货轮和编组载货万吨左右的轮驳船队可航行川江抵达重庆。2009年因工作关系,我在重庆登上一艘载货5500吨、可装运集装箱350TEU的集装箱轮。见该轮船员都较年轻,船长年龄刚40出头,其中一位大副年仅26岁,这在三峡工程建成通航以前,是完全不可能存在。</p><p class="ql-block"> 2011年秋,我与妻子陪同友人乘船旅游长江,再次欣赏“鬼斧神工夔门雄、朝云暮雨神女峰”的三峡风光,亲身感受轮船通过三峡大坝的五级船闸。当轮船在晨曦晖映下驶出南五号船闸,我情不自禁地咏叹:“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长江东流去 ,五闸楚天开。”</p><p class="ql-block">说明:美篇所用三峡风景和老照片来自互联网,在此谢过有关网友!</p> <p class="ql-block">青年时期乘船过三峡照片</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白帝城时拍摄的瞿塘峡夔门照片</p> <p class="ql-block">2006年国庆假期与家人游三峡时照片</p> <p class="ql-block">2011年秋月陪同友人游三峡照片</p> <p class="ql-block">又见巫山云雨(巫山港拍摄)</p> <p class="ql-block">三峡悬棺照片</p> <p class="ql-block">三峡昔日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三峡人家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三峡纤夫</p> <p class="ql-block">昔日人力船舶过三峡险滩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江中漩涡</p> <p class="ql-block">昔日三峡一沉船的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高峡出平湖,西陵已无险。</p><p class="ql-block">夔门雄奇在,巫峡秀依然。</p> <p class="ql-block">零晨2时58分乘坐的游轮进入三峡大坝五级船闸的南首闸</p> <p class="ql-block">降低首闸水位与二闸水位相平</p> <p class="ql-block">三峡大坝蓄水标识,最高位海拔175米</p> <p class="ql-block">游轮将驶入南二闸</p> <p class="ql-block">船舶将驶入南三闸</p> <p class="ql-block">游轮将驶出南五闸</p> <p class="ql-block">乘坐的游轮四小时全程通过三峡大坝的五级船闸</p> <p class="ql-block">结后语</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一直想利用闲暇之时,写点文字表达自己对长江三峡之情,抒发此生从事长江航运工作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壬寅仲春,在成都温江柳城寒舍习书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受此诗启示,便决定通过《美篇》图文与音乐伴生的形式,拟撰文《长江三峡情》表达我埋藏多年的心愿。 </p><p class="ql-block"> 豐 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