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狐仙洞(西京仙府)

顺其自然!

<p class="ql-block">西京仙府</p><p class="ql-block">崂山狐仙洞是在崂山风景区内黄山口村西是一处天然的石洞当地人叫它狐仙洞。此处是崂山地区有人活动就有记载了,是山东地区最早供奉胡三太爷仙位的地方,这里是胡家祖庭是胡峄阳(胡三太爷)真身修行和崂山太清宫著名道长将青山谈玄论道的地方。洞外向西500米有两处房子遗址传说是胡峄阳住过的地方,还有一些石刻已经风化不能辨认,土地和水源地保存还比较完整。洞内还有一颗300多年的山茶花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挖走。蒲松龄来崂山写(聊斋志异)的时候来过此处,称这里是庙小灵气重,有求必应,洞天福地,灵异之府,海上仙山。每年正月初八是庙会,六月初六是胡三太爷的生日。四月初八是胡三太奶的生日,不少信奉胡家文化的香客都带着各种供品香纸,虔诚地前来拜谒,非常灵验。而胡三太爷,就是指的胡峄阳。崂山地区有这久远的狐仙文化信仰,这或许和清代曾经游历崂山的蒲松龄有关,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记录了许多狐仙的故事,流传甚远,狐仙,即胡三太爷(胡峄阳)。《青岛市志》的《崂山志》人物部分,做了如下介绍:</p><p class="ql-block">胡峄阳,民间讹传为立阳、玉阳、维阳,名良桐,更名翔瀛,字峄阳,号云屿处士,清即墨城阳人。约生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少年时就读于洼里、慧炬院,清顺治十年(1635年)16岁应童子试时,守门人强令其解衣搜身,他怒不受辱,拂袖而去,发誓终生不应试,以后设馆授徒为生。</p><p class="ql-block">胡峄阳生有异禀,精研《周易》,于濂洛之学别有微契。家贫甚,一介不苟取,蓬室瓦牖,悠然自得。虽雅工制艺,但视进取之途泊如也,唯与老山百福庵蒋青山道长相交甚密。著有《易象授蒙》、《易经征实》、《解指蒙图说》、《柳溪碎语》、《寒夜集》等。现仅有《易象授蒙》和《柳溪碎语》,《柳溪碎语》手抄本为70页,共1万6千字。胡峄阳卒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死后,胡氏族人尊为十世祖,并在流亭村建胡峄阳祠堂,堂内挂对联一付,上联为:“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下联为:“歉而不歉,乱而不乱,唯居之崂山最稳”。清代中后期,由于"胡"、"狐"同音,且都是神通广大的大仙,于是这位实实在在的大儒"胡三太爷"和虚无缥缈的"狐仙"就逐渐模糊而融合起来,狐仙文化与峄阳先生的信仰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胡三太爷"。胡三太爷曾经预言“崂山永远不会有洪涝地震等灾害”,还说“千难万难不离崂山”</p><p class="ql-block">胡峄阳擅长易数,被后人尊之为仙,他掌管全天下胡家出马仙。</p><p class="ql-block">当地的百姓特别笃信"胡三太爷"这位神仙,至今在青岛的许多地方,还建有大大小小的庙宇,供养着这位神仙,据《即墨县志》记载有"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仙府,称为"四京仙府",而西京仙府是四京之首,西京仙府是胡家祖庭所在,另外三京是分支。胡三太爷(胡峄阳就是在西京仙府修行得道成仙的)</p><p class="ql-block">在当地人看来,胡三太爷是有求必应、救苦救难的"岛城第一灵尊",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观音菩萨和太乙救苦天尊的工作。不知何时,除了解救民间疾苦,胡三太爷又承担了财神爷的职能,能够给人带来财富和好运。</p><p class="ql-block">因西京仙府地处崂山风景区免费进山祈福咨询</p><p class="ql-block">15969862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