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重庆首任市长潘文华,九十五年前冲出通远门,拓城修路形成陆上与外界联系的一条大道,取名“中山路”,为方便辨识,又将此路分为中山一路、二路、三路、四路四段。中山三路起自南区公园路口,止于上清寺转盘,全长约一公里。两路口位于中山三路与长江一路交汇处。历史上出重庆母城通远门,一条去成都方向名叫东大道的茶马古道,沿着“巴山”山脊,经兴隆街爬上纯阳洞,达三架坡、至盐锅骑石(枇杷山),抵送别长亭,今重庆第三人民医院住院部大门口外临江高崖,过南区路口,东大道再往前行300米处分岔,一路去成都,一路走川北,故此定名为两路口。</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起于解放碑,通江北观音桥的1路电车、起于解放碑,通沙坪坝的2路电车、起于两路口,通杨家坪的3路电车的交会处。加上现在的轻轨、地铁,可通往全重庆。</p><p class="ql-block"> 从南区路口进中山三路,向两路口中心走,曾有上世纪30年代税西恒的“机器水”站。陈叔敬、陈敦川兄弟1930年初,集资数万银元,从荷兰引进奶牛,在沙坪坝土湾濒江创办牛奶场,两路口设牛奶配送站。</p><p class="ql-block"> 两路口当年有一坡陡峭的四段狭窄、简陋石梯坎,连接下半城燕喜洞、菜园垻交汇处。现在的电业局地址,是为上层人士洗熨服装的“任记大中华洗染房”。紧邻的台北火锅城(原两路口公寓)、山东又一村、布匹服装店,永安电料行,1956年更名两路口五交化商店。还有天林春饭店、钟表社、篆刻室、委托行、兴茗茶庄、裁缝辅、人民银行、喜相逢甜食店、公交月票站等。</p><p class="ql-block"> 中山三路双号,起于南区路口对面红专文具店,沿途是烟草专卖、派出所、两路口菜市场,菜市场里那栋中西合璧、设计考究、建筑实沉的独立宅院“金城别墅”。金城银行1917年,北洋政府时期成立于天津,股东有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以及倪嗣冲、徐树铮等,是当时中国北方资本雄厚,唯一的一家民营银行。1941年初,金城银行在重庆成立西部管辖行,建“金城别墅”和金库,高管入住,调度、署理西北、西南业务,在支持抗战上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两路口老街旁的重庆第四招待所,是在原国民政府粮食部、金城银行储蓄信贷部旧址上兴建,顺街走过去是红岩理发室、新华书店、山城酒家、银行、红岩照相馆。</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条大街,只剩下这几幢楼了。</p> <p class="ql-block"> 1994年引进外资,拆除山城副食品商场,建成造型独特,新颖别致7层高的富安百货。全新的开架售货、自助餐等与国际商业接轨的经营模式,让“富安”和两路口火了一把,但是随着全市大型商场涌现,沒几年“富安百货”便显疲态。无力回天,2002年初从两路口撤离到驻九龙坡杨家坪商圈,2021年最终垮台。两路口“富安百货”楼,2010年变身“文图大厦”,渝中区文化馆、图书馆入驻。</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到了两路口中心,上世纪的虽然简陋但人气满满的旧貌,已经无影无踪。</p> <p class="ql-block">在两路口中心位置,有1953年春节建成的两路口缆车站,八方行人及菜园坝火车站乘客川流不息。运行数十年后被拆除。1992年2月动工,1996年2月18日竣工,建成由三台长达112米、高差52.7米、梯宽1.3米、坡度30,全国第一长度的皇冠大扶梯。</p> <p class="ql-block">两路口缆车站坎下边曾是重庆鳞次栉比、犬牙交错、重峦叠嶂的吊脚楼、梱绑房、篾蓆棚棚,人口密集的贫苦人家聚居地:建兴坡。</p> <p class="ql-block"> 两路口中心的山城副食品商场,以营业面积宽、名特商品多、顾客流量大、商品质量优、服务态度好而备受称赞,这是文革前,市委财贸部部长余耀泽参加劳动的定点单位。山城副食品商场楼上的两路口餐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更名“跃华饭店”,由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重庆“味苑”主厨的金牌厨师李跃华署理厨政,“跃华饭店”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为经营理念,顿时成为红极一时的川菜创新示范店。李跃华是1978年被四川省政府命名的首批“特级厨师”,1983年11月,参加“全国烹饪技艺大赛”,他那“百花江团”“咸菜十锦”“鸳鸯海参”“干烧魚翅”,技惊四座,荣获“全国最佳厨师”称号。</p> <p class="ql-block">两路口中心的“山城宽银幕电影院”,是在原红星电影院地址上新建的。1959年3月,数以万计的工农商学兵轮流参加义务劳动,夜以继日,于1960年3月16日竣工。首演苏联宽银幕故事片《风从东方来》。山城宽银幕电影院当时在国內创下了诸多第一。它是全国单体电影院占地面积第一;它是全国唯一为放映宽银幕而专门修建;它是全市影剧院第一家使用枣红色金丝绒弹簧软座;它前面五拱后面三拱“蛋壳形房顶”,全球领先全国唯一,被世界誉为“建筑结构纪念碑”。这样多殊荣和优点集于一身的山城最美景观的标性建筑,1996年1月被拆除,人民惋惜心里作痛。</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里,朝大坪方向眺望,是佛图关、遗爱祠、七孔桥。这一带有很多大使馆公使馆,美国大使馆新闻处、美国合众国际新闻社重庆分社、外国记者公寓、美国红十字会中国办事处、“中英科学合作馆”、英国海军俱乐部、罗斯福图书馆等等。人们将这一地区由胜利新村,改名为 “国际村”,直至今日名字未变,这条路原叫两浮支路,后又曾叫复兴路,解放后更名为长江一路。</p> <p class="ql-block">健康路上,建于1942年的美国驻华大使馆,曾有高斯、赫尔利两任大使入住于此。美国大使馆新闻处就设在街口重庆市老教育局旁的重庆村。美国大使馆背后,曾是1939年创办的中正医院,健康路因此得名,解放后中正医院几度更名,先是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工人医院、重庆市第一工人医院,此后的第四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p> <p class="ql-block">土耳奇公使馆</p> <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亚公使馆</p> <p class="ql-block">丹麦公使馆</p> <p class="ql-block">李约瑟博士(1900--1995),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42年初,李约瑟出任英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在他的奔走努力下,1943年春,“中英科学合作馆”在两路口国际村建成,担任馆长至1946年。在此期间,他把世界各门类6000多册科技图书、200余种前沿科技期刊、6万多英磅购置的各种科研实验设备,供中国科研人员学习、研究使用,20多次与中央研究院合作,组织中外科学家学术交流。他通过关系、影响、人脉和在国际科学界的学识地位,把中国学者139篇论文和研究成果,荐送国际期刊发表。耗时半个世纪,撰写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p> <p class="ql-block">而今长江一路11号,是1938年10月动工,1941年1月建成的位于兩路口的中央图书馆。1942年12月,以抗战题材为核心内容第三次全国美展在中央图书馆举办。3000余件作品,半月展期,观众达十余万人。1943年3月19日,徐悲鸿个人画展在两路口中央图书馆开幕, 1944年5月21日,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在中央图书馆重庆分馆举行。大千先生把全部门票收入,全部捐出赈灾。</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为纪念给予中国人民巨大支持的美国总统罗斯福。1947年5月1日,罗斯福图书馆建成,这是在中国唯一以外国总统命名的图书馆,是我国保存联合国资料最早的图书馆, 1949年底,罗斯福图书馆更名为“西南人民图书馆”,1954年,西南人民图书馆、重庆人民图书馆、北碚区图书馆三馆合并,组成“重庆市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抗战爆发,中国空军与日寇在多地空域厮杀,拦截空袭重庆的日机而损失惨重,到1939年初,只剩下一百余架战机,能正常执行作战任务的不足一半,制空权完全在敌方。“五三”“五四”重庆遭日本惨绝人寰的大轰炸后,全民震愤,组织跳伞队伍,推广滑翔运动,加强空军建设迫在眉睫。1941年4月4日,中国滑翔总会在战时陪都重庆成立,蒋介石亲任会长,各省成立分会。1942年4月4日,中国滑翔总会常务会长陈立夫致辞,上万民众出席中国第一座跳伞塔落成庆典。</p> <p class="ql-block">《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亲撰社评《青年飞上天去》。</p> <p class="ql-block">两路口百货公司,是上世纪80年代初,拆除临街门面和搬迁重庆市第一工人医院门诊部而建。工人医院的前身,是1939年5月,建成开业的平民医院--“中正医院”,解放后更名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工人医院门诊部。1954年㡳,西南工人医院更名重庆市第一工人医院门诊部,这条街上相邻的是长江测绘公司、重庆药监所、外贸专营的出国人员物资供应商场,重庆铁路分局职工宿舍等。</p><p class="ql-block">原工人医院门诊部公路正对面,就是“宋庆龄旧居”。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香港即将沦陷,宋庆龄毅然从香港乘飞机来渝定居,继续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宅邸选择在交通方便,附近社会贤达、国府机关、外交使团密集的两路口新村5号,保卫中国大同盟的办事机构就设在自己的寓所里。</p> <p class="ql-block">春森路,从前是达官显贵的公舘区,解放前夕,全部逃之夭夭。人去楼空,宅院阴森,才产生小说“一双绣花鞋”的恐怖场景。</p> <p class="ql-block">紧邻“宋庆龄故居”曾有市中区教工幼儿园、民进重庆市委和重庆市文联。文联里“作家大院”英才荟萃,有从国民党渣滓洞、白公馆-大屠杀中越狱的幸存者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他们写出了《在烈火中永生》, 1961年12月,罗广斌、杨益言署名的《红岩》出版。而另一位幸存者刘德彬,为这本书写作付出了太多心血。因特殊原因,错失了《红岩》署名权。重庆作协原主席黄济人,他创作的《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重庆谈判》《命运的迁徙》《重庆直辖市成立前前后后》多部作品。有当年在陕北亲耳聆听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殷白。他毕业于延安马列学院,解放前后一直从事新闻工作。他发现四川简阳“草根作者”周克芹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充满乡土气息,反映十年动乱给农村、农民來的灾难及抗争和追求的作品,安排在《红岩》1979年第2期上发表后,他写信给中国文联、作协主席周扬力荐,《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改革初期家喻户晓,获首届茅盾文学奖。</p> <p class="ql-block"> 国民政府社会服务处,其职能是:组织市民学习翰墨丹青、教授国术、开展歌咏舞蹈教学辅导、组织市民旅游交友、参加体育锻炼、反对婚嫁陈规陋习、养成卫生习惯…就是推进和落实蒋介石倡导“新生活运动”的窗口和试范点</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来到中山三路、体育路、中山支路交汇的十字口。体育路口是希尔顿酒店。它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拆除二轻大厦、轻工产品展销部、利民副食品商店及周边房屋,新建的当时两路口地区第一高楼、五星级酒店。二轻大厦这一带,又是推倒原国民政府水利部、社会服务部社会服务处、行政院善后救济署、伤残军人遣送站、过江龙火锅、川剧票友聚会的群益茶社等老建筑,于20世纪60年代新建的。川剧表演艺术家许倩云曾多次与夏庭光、金振雷等去群益茶社 与川剧迷见面和辅导唱腔、招式。</p> <p class="ql-block"> 体育路有雕像“贺龙与运动员”,进去即大田湾体育场。解放初,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领导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在国家百废待兴时,便十分关心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重视发展体育运动。体委办公大楼、体育馆与大田湾体育场同期开工,要求半个世纪不落后,三项工程由时任重庆市设计院院长尹淮担纲设计。</p> <p class="ql-block">1950年11月16日动工的重庆大田湾体育场,是在1943年春建成的“复兴关体育场”又叫“陪都体育场”、篮球场地界上拓展新建。尽管原有的足球场和篮球场极其简陋,但是各种赛事却不少,陪都时李惠堂刮起的足球旋风,让山城几乎家喻户晓,当时市井上流传着: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1976年德国《环球足球杂志》评选出世界五位球王就有他。此刻文革的政治狂热掩盖了这一鼓舞振撼人心的重要信息。</p> <p class="ql-block">体育馆</p> <p class="ql-block">体委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球怪李惠堂</p> <p class="ql-block">大田湾体育场的四周,围绕着数不清的单位、商铺和民居,各类人士混杂而处。其西北端有一条桂花园路,当年有血库、教育科学研究院(内有状元楼)、国家运动员保障基地、移动电话的先驱“重庆无线电话公司"、大菜市等等,现在只有点遗存,还有老百姓的原生态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轻轨穿楼”是全国闻名的网红点,重庆人司空见惯,不就是站台修在高楼中间嘛,三D的重庆不稀奇。</p> <p class="ql-block">回到交汇十字口,另一侧的中山支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为缓解两路口拥堵,填沟架桥建成。当时文化宫中门在现在人行天桥处,为给交通畅行腾地,不得以中门只好向后挪位近百米。</p> <p class="ql-block">清政府1906年,在重庆较场口杂粮市,创办四川省第一所正规官立师范学堂“川东师范”, 1930年,潘文华市长修路建第三模范市场,为有利川东师范学校发展,动迁到两路口石马岗(文化宫內),将马鞍山下、蒲草田旁、养花溪侧200亩田地划为校产,“学田湾”由此得名。1939年初,为给陪都国府机关腾地,川东师范迁江津白沙镇办学。国民政府教育部和“中统”入驻。院內“文化会堂”,教育部、“中统”、重庆市政府共用,陈立夫办公兼私宅。抗战结束,川东师范迁回原址。</p> <p class="ql-block">1951年2月,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搬迁川东师范学校至歌乐山,腾出120亩土地,给人民建设一个大型文化娱乐场所。1951年7月动工,1952年8月建成的“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十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同志亲笔。</p> <p class="ql-block">在原嘉陵餐厅与《现代工人报》社、重庆市机械局之间,中山三路153号,曾是中国银行职员公寓。1946年1月10日,根据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达成的《双十协定》,为落实《协定》事宜,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国民政府把这栋对称布局,一楼一底20余间砖木结构,外墙黄色抓泥的房子,拨给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使用。</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总工会旁,中山三路159号,是1938年5月建成的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蒋介曾在这里发布过抗战动员令,这里是与伦敦、华盛顿、莫斯科同时正式向世界宣布日本投降的城市之一。解放后,1954年底大区撤销前,一直是西南人民广播电台与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台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美专校街是美术家、教育家万从木,1933年2月,通过借贷和募集资金,建立的私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从此这条由中山三路通向牛角沱、上清寺不长的小街,地名就由“甜水井”,改为美专校街。国民政府迁渝,汪精卫将国民党中宣部机关入驻美专校街,机关、高官相中此地,把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挤走搬迁到南岸下浩卜內门洋行办学。1938年12月18日,汪精卫夫妇,就是从美专校街出逃去昆明,次日抵达越南河內,1940年3月,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从此走上叛国投敌、沦为汉奸卖国贼的不归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解放后西南美专先后被拆分,师生分流到蜀中艺专、成都艺专等,这便是此后四川音乐学院、西南师范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的源流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美专校街口,1956年通车的一路电车站起点,曾称为“红姑娘客运队”。</span></p> <p class="ql-block">现在来到上清寺转盘,转盘原有重庆工业展览馆、上清寺邮电支局、民航售票厅,范绍增公馆、消防中队,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部。邮电支局、民航售票厅楼上,便是研究院招待所。 现在这里还留下改革开放初,转盘的第一栋高楼“渝中大厦”、民主党派陈列馆、特园、宋子文怡园、生生花园等。文物众多的中山四路就不在本文之内了。</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初,转盘建立的第一幢高楼:渝中大厦。</p> <p class="ql-block">民主党派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宋子文"怡园”</p> <p class="ql-block">特园</p> <p class="ql-block">生生花园</p> <p class="ql-block"> 2022.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