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源头,是一种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的句子在一片龟甲上有时只有几个字(有些是因为龟甲残破造成的),也有不少龟甲上有十几个字到几十个字,已经具有语法结构,它是现代汉语语法的源头。本文对甲骨文的语法(词法和句法)的基础知识作简要介绍。</p> <p class="ql-block">一、占卜刻辞</p><p class="ql-block"> 商朝人特别迷信鬼神,几乎做每一件事情都要事先进行占卜,占卜后还要记录下来、刻写在龟甲上(有时也刻写在牛骨、鹿骨上等),这些刻写在动物骨头上的文字一般称为卜辞,也叫刻辞。一条完整的甲骨文卜辞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前辞、命辞、占辞和验辞。</p><p class="ql-block"> 1.前辞: 记叙占卜的时间(极少数记叙地点)和贞人(即占卜的人,一般也是大臣或者是国王本人)。</p><p class="ql-block"> 2.命辞: 记叙占卜所要问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3.占辞: 记叙观看了龟纹以后所下的判断。</p><p class="ql-block"> 4.验辞: 记叙占卜以后应验的情况(验辞要到占卜时间到了以后才能刻写,不管预测的准不准,一般都要将实际发生的情况补刻上,不过也有未补刻的)。</p> <p class="ql-block"> 下面举个卜辞的例子说明一下:</p><p class="ql-block"> “癸巳卜,殼(qiao),贞: 旬亡祸?王占曰: 有祟其有来艰。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沚戛告曰: 土方征于我东鄙,灾二邑;工方亦侵我西鄙田。”</p><p class="ql-block"> 这条卜辞的前辞是: “癸巳卜,殼。”占卜的时间是癸巳日,占卜的人(即贞人)是殼(注: 殼是重要占卜官,在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应该是商王武丁的大臣)。命辞是: “贞: 旬亡祸。”卜问在未来的十天内有无灾祸发生(“亡”作“有没有”解)。占辞是: “王占曰: 有祟其有来艰。”王看了龟甲的裂纹后判断可能有灾祸发生。验辞是: “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沚戛告曰: 土方征于我东鄙,灾二邑;工方亦侵我西鄙田。”从癸巳日到丁酉日正好是5天,第5天后果然应验了王所判断的灾祸发生。从西面侦探回来的沚戛(人名,情报官或探子)报告说: 土方(方国名)攻打了我们的东鄙(地名),有两个城邑受到损失;工方(方国名)攻打了我们的西鄙田(地名)。</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这段卜辞的龟甲图片</p> <p class="ql-block">注: 不是所有龟甲上的刻辞都含有上述的四个部分,多数龟甲上的刻辞只有上述四个部分的一、二或三个部分。另外,也有一些刻辞是记事的,这种刻辞不需要占卜,只要把所需要记的事情记下来刻写在龟甲上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二、词的类型</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的词类可分为十二类(前六类是实词,后六类是虚词): 1.名词;2.代词;3.数词;4.量词;5.动词;6.形容词;7.助词;8.副词;9.连词;10.介词;11.感叹词;12.拟声词。</p> <p class="ql-block">三、句子结构分析</p><p class="ql-block"> 句子结构分析主要是分析命辞和占辞的句子成分,下面列举常见的八种句型进行简要分析。</p><p class="ql-block"> 1.主谓结构</p><p class="ql-block"> 例: “己丑卜,殼,贞: 翌庚寅,妇好娩”。</p><p class="ql-block"> “妇好”是名词,作主语;“娩”是动词,作谓语。(全句的意思是: 己丑日,贞人殼占卜道: 妇好将于庚寅日即明天分娩)。</p><p class="ql-block"> 2.主谓宾结构</p><p class="ql-block"> 例: “辛亥卜,贞: 王正尸方”。</p><p class="ql-block"> “王”是名词作主语,“正”同“征”,征伐之意,行为动词,作谓语;“尸方”是方国名,名词,是“征”的对象,作宾语。(全句的意思是: 辛亥日,占卜道: 王率军攻打方国“尸”)。</p><p class="ql-block"> 3.宾语前置结构</p><p class="ql-block"> 例: “贞: 勿隹土方正”。</p><p class="ql-block"> 此句中主语省略。“勿”是副词;“土方”是方国名,名词,作宾语。“正”同“征”,动词,作谓语。用“隹”( zhui,意思是惟,语气助词)来表示宾语前置。此句中将宾语“土方”放在了谓语“正”的前面。(这句话的意思是: 不要攻打土方啊!)。</p><p class="ql-block"> 4.双宾语结构</p><p class="ql-block"> 例: “帝受(授)我又(祐)”</p><p class="ql-block"> “帝”是名词,作主语;“受”(授),动词,作谓语;“我”是间接宾语,“又”(祐)是直接宾语。“我”、“祐”是“受”的双宾语。(这句话的意思是: 王授给我奖品)。</p><p class="ql-block"> 5.连动式结构</p><p class="ql-block"> 例: “庚午卜,出(人名),贞: 翌辛未王往田”。</p><p class="ql-block"> “王”是主语;“往”是前往,动词;“田”是“田猎”,也是动词。“往”和“田”两个动词,表达“王”同一个主语的连续行为。(全句的意思是: 庚午日,贞人“出”占卜道: 王将于辛未日即明天去打猎)。</p><p class="ql-block"> 6.兼语式结构</p><p class="ql-block"> 例: “叀王命侯归”。</p><p class="ql-block"> 句中的叀(zhuan)的意思是“惟”,语气助词。“王”是主语,“侯”充当兼语,“侯”既是第一个谓语“命”的宾语,也是第二个谓语“归”的主语。(这句话的意思是: 王命令侯回来!)。</p><p class="ql-block"> 7.数词在定语前后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在表示祭牲数量时,数词一般在名词的前面作定语。</p><p class="ql-block"> 例: “乙亥卜,殼,贞: 今日奈(祭祀礼的一种)三羊,三豭( jia,公猪),三犬” 。(全句的意思是: 乙亥日,贞人殼占卜道: 今天举行“奈”祭时需要宰杀三只羊,三头公猪,三只狗)。</p><p class="ql-block"> 在表示田猎获得的猎物数量时,数词一般在名词的后面作定语。</p><p class="ql-block"> 例: “癸卯,允焚,获兕( si,雌犀牛)十一,豕十五,麂二十五”。(全句的意思是: 癸卯日,允许对被围的猎物采用火攻的方法,结果获得了雌犀牛十一头,野猪十五头,麂二十五头)。</p><p class="ql-block"> 8.多重复句结构</p><p class="ql-block"> 例: “土方征于我东鄙,灾二邑;工方亦侵我西鄙田”。</p><p class="ql-block"> “土方征于我东鄙”是第一分句,“灾二邑”是第二分句,“工方亦侵我西鄙田”是第三分句,这三个分句是并列关系。(这段话的解释见本文第一部分所举的例子)。</p> <p class="ql-block">注: 本文参考了《殷墟甲骨学》(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等著作。</p><p class="ql-block">(全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