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虽是炎炎夏日,可观侨校园中却总有让人心神宁静之处,让有心在旺盛之季茁壮成长的人们得到滋养。观侨初中语文组就是一支奋进向上的队伍,践行着“育人先自育”的自省观念,不断探索前行。近期,初一语文备课组所阅读学习的《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读书分享会成功进行,在各抒己见、融合并包的和谐氛围之中,每位语文组教师都取得了自己的收获。</p> 首先,初一语文备课组长郑娜老师对此书做出介绍,她认为,这本书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王君老师对于“青春语文”的认知,如果能通过灵性阅读、生命写作、激情生活三条路径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就可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作准备。 之后,郑娜老师举出了书中课例:俞春霞老师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与王君老师执教的《看云识天气》,从聚焦法解读文本这一方向对大家做出普及,郑娜老师认为,这样的课堂将摇情多姿,充盈着人文温度。 初二语文备课组长叶含胭老师也提出,从郑娜老师的介绍中,王君老师借鉴主人公心理活动,通过文本学习课文主角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智慧的教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融入教师构建的课堂,充分学习到语文的美。 语文教研组长敬格玲主任也对此表示认可,她认为这种教法赋予语文课堂强大的生命力,让师生均可以感受到课堂的幸福,并树立正确的语文观。除此之外,她根据对王君老师的理解,举了王君因“相互借鉴”课型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一例对各位青年教师做出建议,鼓励课例迁移教法应用,从而使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紧接着郑娜老师的阅读分享,王秀之老师对王君老师的“区分文本特质”这一观念也做出了介绍,王君老师把文本分为七类,分别为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思辨型文本、跳板型文本、积累型文本。正是因为对文本分类足够细致,所以王君老师在面对课文时得心应手,总能采取到恰当的方法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抓住主干进行教学。 之后,阚华青老师分析了她所关注到的“王君老师成功之处”。她认为王君老师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创作力,是离不开她突出的个人品质的。她勤劳勇敢、热爱生活,虽出身于重庆的一个农村家庭,但她不自我设限,借鉴他人先进课型时也会加入自己的想法。阚华青老师以塞缪尔·厄尔曼的《青春》一诗对王君老师做出诠释: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好奇之冲动,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会青春永驻,风华长存。 对此,涂巍老师感触很深,他认为王君老师贴合了“人格即风格,活法即教法”这一观念,并向所有语文组教师发出呼吁,我们应该常常反思自己是否把语文教学当成自己的理想进行,对课堂不应满足现状,要不断推进自己的认知,教学生还应关注语文素养,而并非只教语文能力。 谢秋榕老师认为,王君老师所选择的教学切入点独特有趣,很大程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这对于学生学情的认识要求极高,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 最后,敬格玲主任也对这次读书分享会作出了高度评价:“初一语文组借助王君老师的著作,向观侨语文组完成了一次思想间的传递,我们也应展现自己优秀的特质,展现语文老师的文学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影响学生。” 除此之外,敬格玲主任也对全体语文组教师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点便是要提升自己的活力,充分展现语文活力,将其带进课堂之中。第二点是要加强集备反思后的实践性,打造不同的课堂模式,深度钻研教材。只有做到这两点,各位老师才能持续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