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寺

行者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到兴国寺,这佛塔还没有建呢。寺的规模也没有现在大,似乎就一个殿一个耳房,而把兴国寺撑起来的,记得是兴国寺村里一个曾在纺建公司工作而退休的老先生,他把退休后的所有收入和先前的所有存款都用在了兴国寺的重建上。</p><p class="ql-block">应该是在二三十年前,寺里住了一个从山西五台山下来的女主持,时年应该有五十多岁吧,印象中,兴国寺的这个佛塔应该是她在的时候建起来的,而佛塔身周围石碑上的佛像,是这位女主持让我帮她放大而她找人刻上的(这一时期,为这些佛像,我和恩师先后来过几次兴国寺)。</p><p class="ql-block">兴国寺现在很大了,钟楼鼓楼也有了,想来每日里晨钟暮鼓响着,早课晚课的幽幽之声传出,也会使兴国寺村的空中漂些香的香味和烟雾来。</p><p class="ql-block">今天早上专门去拍了这些照片,到时大门紧闭,外面有村民们在晨练,佛塔前有了村民们锻炼身体的地方和用具,再前面有个水池,有两个人在钓鱼,只是没有见到钓的鱼,应该是没有钓到鱼。我因家里有老母亲需要照顾,所以没有等到寺门开门。</p><p class="ql-block">兴国寺早已不是我第一次见的模样了,香火也应该比初见时旺了许多,树也比初见时多而旺了。门前的小河有桥了,只是小河已不像河了。去年7月20日的百年一遇的大暴雨,淹死了许多的松树,。</p><p class="ql-block">河边柳树很大,柳丝垂得很长,一棵中国槐在人造的古槐树后长着,很像古槐长新枝新叶了,门前的巨石上刻了一文《古槐夜雨》,讲了古槐的传说。</p><p class="ql-block">寺门前的台节西边,有一排大石垒造的墙,平整的石面上有了碑刻,刻的是诗词,该是访客留下的诗词吧。</p><p class="ql-block">站在公路上看,兴国寺如藏在密林深处,幽静而神密,只有那佛塔和寺内大殿的琉璃瓦显现在密林之上。</p> <p class="ql-block">下面把碑文《古槐夜雨》一文抄写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槐夜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槐,在兴国寺门口,有两千多年的树龄,高三丈,需六人合围。苍老的树干,依然著着新枝,茂密的树冠,遮蔽成半亩大的树荫。传说楚汉在鸿沟对决时,刘邦率军经过此地,天突降大雨,见路旁一槐,形似华盖,于是就拴马于树下,暂避风雨。刘邦当了皇帝,后人把这棵槐树称之为“系马树”。唐-咸亨年间,在古槐旁建寺。据清《荥阳县志》载,古槐“盘根错节,形状极古,一枝西北垂地而起,奇怪殊类,势如蛇虬。至明,弘治年间始枯,有历代名人吟咏”。“古槐夜雨”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咏唱的题材,也是古荥阳的十景之一。也许古槐有灵,二零零八年初秋,重塑其形象时,一向不见长蛇的地方,突有一米多长青黄蛇向古槐树干爬去,施工人员敬畏驻立,静等青黄蛇旁若无人钻入树下深洞,好像找到了归宿。新塑的古槐苍古而飞动,古槐发出了新枝,再现了当年的苍皮如铁,古干犹龙。夜色深沉,雨声瑟瑟中有神鬼呼之欲出的风貌。</p><p class="ql-block">陈国岭刻</p> <p class="ql-block">寺前的小河,河上有桥,可河已不像河了,土添满了桥下。很久没有来看兴国寺了,也许修桥时,桥下河水潺潺,鱼儿欢跃,夜蛙鸣唱,微风拂过时,高高的蒲草摇曳着。面对此景,我只能想成是去年7月20日百年一遇的大暴雨所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