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阮籍,人们一般会想起几个关键词:弹琴、长啸、喝酒、苦闷、离经叛道、蔑视礼法。<br>那么阮籍是个什么样的人呢?<br>首先,他是个有济世之志的人。《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才,使竖子成名乎?’”这个广武古战场,就在郑州荥阳广武镇,离我家二十公里,鸿沟、楚河汉界就在这里。能够对楚汉历史有如此感概,足以说明他的济世之志 其次,他是个有成就的名士。<br>历代关于“竹林七贤”的排序,阮籍总是名列第一,可见阮籍的在士人中的名望之高。如:《世说新语·任诞》明确地把阮籍排在首位,嵇康次之,山涛居第三位,余人皆在三名之后。《名士传》的排列的次序为: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br>排在第一不是浪得虚名的。<br>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创作五言诗的人,其《咏怀诗》把八十二首五言诗连在一起,编成一部庞大的组诗,并塑造了一个悲愤诗人的艺术形象,这本身就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创举,一个显著的成就,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新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后世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br>阮籍在哲学方面也较有建树。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后来发生魏晋禅代的政治动乱,由于对现实的失望和深感生命无常,因此采取了蔑弃礼法名教的愤激态度,转到以隐世为旨趣的道家思想轨道上来。他曾写过两篇著名的论文《通老论》、《达庄论》。不过他对儒学也并不一概排斥,如他在《乐论》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礼作乐对于“移风易俗”要性,认为"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 然而阮籍正好生逢真正的乱世。由于曹魏逐渐被司马家族深度控制,他的朋友们有些去做官了,有些被杀了。隐藏在其中的危机,让阮籍这样的文人早已心惊胆战。更无法实现心中的抱负。无论早他的文学诗作还是哲学论文,都是充满苦闷,哀伤和孤独的情怀。<br>《晋书》以生动的笔墨还原了阮籍的苦闷与忧伤:“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这就是“阮途穷”的来历。 阮籍的每一次入仕似乎都是被逼的。他没有象嵇康一样绝不合作,然后以一腔热血一首琴曲悲壮又洒脱地退场。在时政的腥风血雨中,他在竹林和朝堂之间双轨并行。他不愿做司马氏的官,然而被逼无奈时,也先后跟随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他身在朝堂,但恪守“口不论事”的红线,始终与朝政刻意保持疏远, 对于司马氏政权来说,阮籍完全就是无公害名流。这也是为什么司马氏能够宽容阮籍的荒诞不经,而没有对他下手。<br>钟会(昨天提到过他对嵇康的陷害),曾多次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阮籍都真真假假地喝醉不予回答。司马昭本人也曾数次同他谈话,试探他的政见,他总是以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来应付过去,使司马昭不得不说“阮嗣宗至慎”。司马昭还想与阮籍联姻来拉笼他,阮籍竟连续大醉60天,上门说这事的人根本没机会说,司马昭最终只能放弃:这个酒鬼,由他去吧。 说他的行为也非常的离经叛道,蔑视礼法,有不少的故事流传,不再一一列举。同时,青白眼的发明人就是他。阮籍不经常说话,却常常用眼睛当道具,用“白眼”、“青眼”看人。对待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待喜欢的人,用青眼。 据说,他的母亲去世之後,嵇康的哥哥嵇喜来致哀,但因为嵇喜是在朝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礼法之士,于是他也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就给嵇喜一个大白眼;后来嵇康带着酒、夹着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这也说明了阮籍爱憎分明的性格。<br>阮籍作为一种“离经叛道”的人格典型,成为一种特定的思想文化形态,并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着某种不可忽视的影响。例如,《红楼梦》的男主人公贾宝玉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人格典型,他身上确实可以看到阮籍的影子。<br>首先,曹雪芹倾慕阮籍。曹雪芹字“梦阮”(另说“梦阮”是其号),这“阮”应指阮籍。周汝昌曾指出:“梦阮”之一别号的背后可能暗示着曹雪芹对阮籍的梦想是并非泛泛的。 说到阮籍,就不得不提《酒狂》。《酒狂》,古琴曲,相传为阮籍所作。最早出自明代《神奇秘谱》,其中有解题云:“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妙妙于其中,故不为俗子道,达者得之。”<br>阮籍是当时反对黑暗统治的有名之士,他为免遭统治者的迫害,以酒醉佯狂表示对统治者的批判和不合作。这一点在杨抡的《太古遗音》(1606)的乐曲解题中说得更为透彻:“盖启典午之世,君暗后凶”、“一时垣士大夫若言行稍危,往往罹夫奇祸’、“是以阮氏诸贤”、“镇日酩酊”、“庶不为人所忌”。 古琴演奏家姚丙炎先生以《神奇秘谱》蓝本,又参照《西麓堂琴统》整理打谱,把乐曲处理成在古琴乐曲中罕见的6/8拍子。由于弱拍常出现沉重的低音或长音,造成音乐的不稳定感,表现了人在酒醉后步伐踉跄的神态。同时他不着重表现表面的狂态,而是通过描绘混沌的情态,以泄发内心积郁的不平之气,音乐内在含蓄,寓意深刻。<br>乐曲结束段有“仙人吐酒”的文字提示。“长锁”指法演奏的一连串同音反复,使音乐流动如注,如满腔怒火尽泄,表现了外形酒醉佯狂,内心疾恶如仇的意境,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古琴曲目。 今天分享的就是《酒狂》,我选择了国乐大师方锦龙的版本。其实方锦龙先生不是一位古琴大师,因为他通晓几百种民族乐器,而不是专攻古琴。所以有时听他弹琴,甚至会听出琵琶味儿。而且,相对于古琴大师,也会感觉弹琴中他有“演”的成分。不过《酒狂》的“演”,也许能更有利于理解这首琴曲,和阮籍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