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办学思路拓展的渴望,哈密市二中书记(校长)领航工作室主持人、成员在张冬梅书记的带领下,来到哈密市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外校),短短一下午的参观学习时间,让我们因忙碌而变得浮躁的内心渐渐安定下来,使我们的思想在田方校长的解说下再一次受激升华。一年级的小朋友一口气能背诵60首古诗词,在让我感受到教育的坚守和执着的同时,又一次领悟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的深刻内涵。<br> 哈密外国语学校成立于2001年6月,是一所以外语、计算机为特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在持续做强英语特色品牌的同时, 致力于实现“培养具有民族根基和世界眼光的中国人”的目标,大力开展国学教育,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中小学课程教育,开创了“礼仪+风貌”“国学+感恩”德育工作新局面。 今天的活动分两部分,先是观看学校举办的第三届“英模引领我奋进 红色旗帜代代传”英模故事展演,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田校长带领大家参观学生的拓展作业以及工作室交流。<br>一、观看英模故事展演的触动<br> 外国语学校组织的第三届“英模引领我奋进 红色旗帜代代传”英模故事展演。场场精彩,活动汇集了学校的德育目标和班主任的智慧,四年级(1)班的《五四风雷》舞台剧,回首百年奋斗历程,先人的话语催人奋进,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各组人民大团结来实现。五(1)班的情景剧《有一种勇气叫逆行》,让观看演出的师生们泪眼婆娑,98抗洪、脱贫攻坚、汶川地震、增援武汉等大战大考,各民族英雄挺身而出,历经重重困难而始终坚毅笃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br> 与小萝卜头烈士的隔空对话情景剧,终于触发了我的泪腺,整个会场的观众神情凝重,鼻息声、抽泣声若隐若现,情感上的感染力在群体中蔓延开来。我想,这是德育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体现,让心智不成熟的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调动情感兴奋点,超越了说教德育的局限,学生最终在情感上得以熏陶和感染。 二、参观后的感悟<br> 拭去泪水跟随田校长深入外国语学校的运作和管理方面的特色。<br>外国语学校的特色作业展,充分考虑到育人的价值。作业不再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的工具,学科老师基于作业拓展改进上下功夫,地理作业利用泡沫板制作地理模型、祖国的山川地形尽收眼底,生物作业或用橡皮泥制作器官模型,或用彩笔描绘细胞结构、心脏剖面,美术作业有京剧脸谱、有纸盘画、沙画、种子画,素描、速写、水粉画更是比比皆是;数学错题本、物理作业本、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等等作业样态,发挥着作业诊断学习问题的功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了思维品质,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br>田校长为我们特意介绍了学生用旧牛仔裤缝制的试卷袋,看似简单的工序,从缝合的针脚和刺绣的姓名不难看出学生留名的自豪感,作业从作品变成了产品,具有了实用功能。外校的老师在作业布置上更开放了,特别是布置了一些弹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时间宽松了,但都体现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中的观念转变<br> 书记(校长) 领航工作室就是要在名校的引领下先做一步,“先做一步”不能只停留在开展各项活动上,要明确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背后理念的支撑,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风格;哈密二中书记(校长)领航工作室完善工作、学习、交流研讨制度,以制度激发工作室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制度来保障工作室工作扎实有序,高效地开展。<br> 工作室借用哈密外国语学校的会议室学习了《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会议》精神并深度交流。田方校长感慨20余年来曾经创造出辉煌的成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优质师资的老龄化和流失,已经难以为继昔日的辉煌,虽然学校依然沿着前任的理念奔跑,但却感到力不从心。<br> 工作室主任张书记谈到学生的健康管理,包括身和心两个方面堪忧,今天看到外校小学生的精神面貌很欣慰。疑惑的是中国古人很早就能智慧的解决人与内心、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复杂社会及心理问题,如今教育改革新理念、新观点层出不穷,而学生乃至成人却内卷的荒唐,提振教师要像孔子那样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从事教育,给学生以示范和榜样。我想,这也是外校一直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立校的根本所在吧。<br> 哈密一中的彭书记是从外校走出来的一位领导,他对学校的发展体会很深,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老师持续阅读,带领一众学生博览群书,才能使老师“博观约取”,学生“厚积薄发”。<br> 工作室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发言,眼中饱含外校的影子,内心藏着本校的不堪,结合自己的团队谈了很多感悟,现场讨论热烈,没有工作室刚成立时的矜持,有的只是充满活力的感觉,摆脱困难、挫折、失意的最好药剂应该是看别人干的,反思自己做的。 四、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创新<br>学校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不同,学校办学的风格各异,面对不同的学生,同样的德育内容,不同的人教,不同的校园文化氛围,课堂效果和育人成效是千差万别的。<br> 哈密外国语学校开创了“礼仪+风貌”“国学+感恩”德育工作新局面,应当看到学校德育形成较为科学、系统、规范和相对稳定的教育体系,在此体系下注重学生的国学素养,一年级学生能背诵60首古诗词,初毕业阅读完100本经典,《论语》、《大学》、《中庸》等修订读本学生能背能写,这些经典名著,构建出爱国的认知基础,其中的哲学思想影响学生一生。阅读“童子功”的训练在课后服务期间,内化与课堂的内外,“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的教育目标分解到每日的背诵之中。十三中刘校长感慨熟记半部《论语》就能治天下了,这些学生能背下这么多经典,何止治天下呀!<br> 清晰的德育目标是外校人的坚守,培养起对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外校人育人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历史的标识在外校人的传承下,构筑起学生强大的理想和道德价值的支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