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想,有些情怀是自小形成的,那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镌刻进骨子里,与你的灵与肉相伴相随的执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矿山的子女,我一直对矿山有着一种想去触摸、认识、了解的心念,这或许就是矿山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地处小绿汁镇的易门铜矿,虽然我不曾在那里生活过,但许是同为矿山的缘故,加之我的二伯原是易门铜矿的一名职工,并因矽肺病将不足5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里,将一生奉献给了滇铜的采选事业。因此,来到小绿汁,心里自然有了一份亲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绿汁是近几年兴起的一条旅游线,每到每年的五月份,当凤凰花开的时候,这条旅游线就成了昆明人周边短途游的又一个热点选择。去绿汁坡观独特的108拐盘山公路的奇景,体验穿行其间的曼妙感觉;去绿汁镇看火红的凤凰花开的盛景,感受浓烈的盛夏之美;去绿汁江畔寻滇铜遗址,触摸那段被岁月湮灭了的历史,聆听一段尘封的峥嵘岁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5月27日清晨,带着84岁的老妈,我们踏上了去往小绿汁自驾一日游的旅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早上9:30从昆钢出发,沿320国道到安丰营,转至215省道驶往易门县城,穿城而过驶上易门至小绿汁的易象段,11:30左右到达绿汁坡观景台,之后就是108拐的盘山公路下到小绿汁镇,全程约110公里,用时两个半小时左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易象段乡道海拔落差高达1300多米,道路蜿蜒曲折,但路况很好,风光旖旎,绿意盎然,赏心悦目。从易门县城出来,先是一路攀爬至山顶的铜厂乡,在这里停顿稍作休息,清风习习,凉爽惬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铜厂乡开始一路蜿蜒向下,远远的一座红色的大桥映入眼帘,在陡峭的山箐间分外醒目和伟丽。后来知道这是正在修建的易楚高速跨越绿汁峡谷的一座大桥。将车停在路边,拍下这幅天堑变通途的画面。查阅资料知道,以后将会在这里开一个下到小绿汁的口,到时,从昆明到小绿汁仅需1小时10分钟的车程。我在想,当高速建通了的时候,或许路程短了,但是也难以体会那种在蜿蜿蜒蜒、曲曲折折的山间公路上驾驶的刺激和爽利了吧。所以,如果再去小绿汁,我还是会选择走这条穿行在山间的蜿蜒公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绿汁坡观景台,在这里可以观看到108拐盘山公路和小绿汁镇的全貌,请游玩的路人帮拍了张照片以作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观景台上俯瞰绿汁坡和小绿汁镇全貌,108拐的盘山公路犹似一条盘卧山间的巨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同角度拍下的108拐盘山公路是不是很特别,不仅让人遐想,反正我是想马上去上面驾驶遛弯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其实,一路到小绿汁,何止108道拐,从易门出去,沿着蜿蜒曲折,起伏上下的公路攀爬至山顶的铜厂乡,再又下到绿汁坡,就不止108道拐了,如果你想体验蜿蜒山路的行车感,一定要去走一走这条公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观景台宣传栏里的介绍和专业人士拍的不同时段的照片,更能呈现108拐盘山公路的景象和独特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行驶在108拐的盘山路上,对于不常在山路上驾驶的人来说,车速是开不快的。我也不想开快,因为,路两侧的一簇簇盛开的凤凰花,还有渐行渐近、交织其间的小镇美丽景色已吸引了我的眼球,走走停停,不断按下快门留下这些美好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进到小镇,街口是中铁集团的小院,里面是一簇簇的凤凰花。似乎,小镇里所有的院落都是这样的景致,火红的凤凰花给小镇本就炎热的夏季更添了一份火热,然那巨大浓密的树冠又遮掩住了炙热的阳光,给置身树下的人们带来一份清凉。这或许也是小镇的人们喜欢种植凤凰花的缘故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沿着街道往里走,不见几个行人,两侧是已有些年月的老式砖房,显得有些陈旧孤寂,但路两边渐行渐浓、叶绿花红的凤凰花给人以期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来到一个三岔路口,可以看到一个醒目的地标,顺着地标的指示来到凤凰大道,映入眼帘的是满眼凤凰花浓烈的红,不负我的期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道路两侧繁茂的凤凰花枝叶相互交织在一起,将街道编结成了一条美丽的凤凰花甬道。阳光穿过花与叶的缝隙在路上投下斑驳的影,风吹动花枝,光与影也随之而晃动,给人一种置身于光影隧道的梦幻感觉。行人渐渐多了起来,穿着花花绿绿美衣的游人,或三五几人,或一队一群的,在花与树、光与影之间欢快的穿行、嘻戏,兴奋地摆着各种PS、拍着美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叶如凤凰之羽、花若凤凰之冠。这个院落中两株粗大的艳如红霞,相互交相辉映的凤凰花吸引了游客们的注意,特别是与后面耸立的凤山和狮山的相互映衬,更显艳丽妖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也忍不住请旁边的游客帮着拍下这组照片。红衣也压不住凤凰花浓烈的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到小木奔,你就不算来过小绿汁,不算来过易门铜矿。在农贸市场旁边找了个小吃店午餐,和小店老板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他原是易门铜矿的工人,后来在铜矿关停后买断工龄自己开了这个小店谋生。他给我说起小绿汁和铜矿过去和现在的一些人和事,让我一定到小木奔去看一看,因为那里留有易门铜矿创业之初的印迹,记载着易门铜矿鼎盛时期的喧闹与辉煌,白天车流人往,15分钟就有一趟来往于矿区与小镇的班车,晚上也是机声隆隆,灯火通明,被戏称为“小香港”;也反映着铜矿当今的空寂与落寞,虽然那里还保留着铜矿当时的主厂区——三家厂矿洞、木奔选厂及一些生产建筑、职工住房等铜矿的遗址,但难掩如今人去房空的苍凉和荒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3年1月,易门铜矿正式成立。 1958年,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之年,易门铜矿由地质勘探转入基本建设,基建项目主要有狮山、凤山两个坑口和木奔选厂。1960年5月1日,第一期工程基本建成简易投产,标志着易门矿务局已初步建成一个大型采选联合企业,从此走上了生产与建设的新时期。此后几年间,三家厂、凤山、里士、起步郎、老厂、狮子山、梭佐七座大中型矿山和木奔、狮子山两个选厂先后建成投产,形成了铜矿采选的主业生产,年最高采矿量169万吨、精矿含铜56万吨,上缴国家利税6亿余元。当年的荒河滩变成了全国知名的十里铜城,易门铜矿成为中国八大铜矿之一,以矿山人为主的绿汁镇也应运而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绿汁江水浑浊而湍急,两岸凤凰花风中摇曳生姿,风景正美。按照老板的指点,出小镇,沿着绿汁江驶往位于峡谷深处的小木奔,去近距离触摸和感受铜矿的过往与当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行驶出大概三四公里处,一座钢索铁拉桥出现在前面,这是三家厂的原车行吊桥。这座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为满足三家厂至狮山矿职工上下班交通和矿石运输需要,由易门铜矿工程处自行设计建造的吊桥,历经四十余年风雨仍完好结实,从一个侧面体现着当年铜矿技术团队和职工队伍的水平及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继续行驶两公里左右,又见一座更加高大、宽阔、横跨绿汁江的大桥,这是由苏联专家设计,建成于1959年,承担矿石运输等功能的木奔大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桥的一旁矗立着一块大大的“滇铜古镇”的宣传牌。这里就是小木奔的中心所在,也是易门铜矿当年的主采选矿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0年建成、担负着易门铜矿狮山、凤山、里士矿、岂富郎矿四个矿山的矿石碎矿、磨浮、铜矿精选的木奔选厂,就位于绿汁江畔一条大约一公里长的厂区道路的中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追寻着历史的印迹,慢慢行走在如今这条落寞、沉寂的厂区道路上,眼前浮现着当年这里的热闹和喧哗。偶尔会见一俩行人,不知是游客还是当地住户。街道中开有一个简陋的小卖部,两侧那些当年的办公楼、职工和家属住房,却已大部窗檐掉落,屋舍残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道路尽头,是一块颜色已褪尽、字迹已大部分模糊的壁坊。但透过残留的字迹,仍可想见铜矿人当年无畏困难,艰苦创业的激情和场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历史的车轮无情又有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随着矿源的枯竭,易门铜矿渐渐沉寂,铜矿人也逐步迁徙到大红山等矿山,继续奋斗书写着滇铜的历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矿山开拓者当初散下的凤凰花籽已长成的大树,将绿汁小镇妆点的格外美丽,给人们留下了一座美丽的凤凰城,火红的凤凰花也向人们娓娓叙述着他们火一样的奋斗激情和永不退缩的开拓精神:因物资运输需要,逢山开路而修建的盘山公路,也成为了世间一道传奇的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历史不曾忘记,也不会忘记。 2020年11月,易门铜矿入列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是啊,矿山的关停,看似一种悲凉,其实,也未尝不是一次涅槃重生,矿山人以一种绝地求生的无畏无惧,不恋城市的繁华,以开拓者的昂扬姿态行走在山巅之中,去征服一座座山峦,重创一个个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是的,易门铜矿虽已逝去,但天空仍蓝,仍是一个值得历史和人们记怀的地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