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商州东北乡是北宽坪,镇在五峰山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五峰山便是商州东乡丹江北岸的眉峰最高处。</p><p class="ql-block">       五月的最后一个周末,随红群去爬五峰山。山虽在北宽坪境内,但群主不走寻常路,选择从板桥镇龙王庙出发,自西北向东南做穿越之旅。  </p><p class="ql-block">       车过黄沙岭,沿石鸠河一路向东。石鸠河川道可谓是商州最美的一条川道了,两岸美景名胜众多:刘秀潭、骆驼峰、空山寺、静莲寺、石龙洞等等,或奇险、或俊秀,无不引人入胜,当然也无一不留下过驴行的足迹。路到李河村后又分左右:左行可上阳王山再通洛南谢湾。我们右行至路尽头潘河村,潘河村是今天爬山的起点。发通知时,写的是潘花村,尘缘提醒应该是潘河村,风哥说河北是潘河河南是潘花。潘花就潘花吧,花总是香的么!下车一瞅,就一步宽一条小溪,沿溪上下七八户人家,说一村也还有点小,还分什么潘河潘花呢!可见百度也不可尽信。        </p><p class="ql-block">       村后一间古庙,庙台底斜生出一株樟树,老干虬劲,绿叶婆娑,正开着无数小米粒似的花。树荫广阔,罩满庙前,据说树龄起码三百年以上了。庙前有一通古碑,碑额隐约可辨皇清二字,似可佐证。眼前这简单简陋的一棵树一座庙,无疑承载寄托着附近人家数辈人的希望与祈盼。庙左即是上山之路,农家的黄牛哞哞的大叫着,是为上山的驴友加油吧?                   </p><p class="ql-block">       潘河村后的山名青龙,稍稍有汗即登上山顶。树木掩映下的山脊小径,阳光斑驳,凉风习习,落叶绵软,夹杂着金银花的香气,骑龙而行,好不惬意。青龙山东是半拃沟,半拃极言其短,二三里的样子。沟虽短,也飞出了金凤凰:沟最深处的刘家儿郎,寒门学子奋斗为西北大学教授,诗文名动长安,斋号半通,堪为商州骄傲。</p><p class="ql-block">       沿青龙山南行过寺沟山顶,天渐渐热,山慢慢高,路渐渐难。过了一片高山草甸后,虽然已可远远望见五峰山的雄姿,但脚下的路却是寸步难行。灌木茂密,完全封锁了久绝人迹的小路。路上的五味子正当花季,白鹃梅也恰娇艳,惜都无心无暇欣赏了,全身心只顾着眼下的路,气氛与在青龙山时的轻松欢快完全两样。  </p><p class="ql-block">       风哥与老兵挺身而出当先开道,手折刀砍,硬生生从灌木丛中劈出一条树洞,众人随之演绎了一回地道战。数百米长的路,全是四肢着地爬着上去的,美美的温习了婴儿时的童子功,名符其实的‘爬’了一回山。有老驴回想,这趟肯定是几年来最艰苦的一趟驴行了。  </p><p class="ql-block">       出灌木丛不久即登上五峰山顶。五峰,五峰,驴友相互打问着是哪五峰,还要向何处攀,不知身已在最高处。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刻大有同感!</p><p class="ql-block">       五峰山顶有祖师庙,言说建自唐朝。石碑倾覆,字迹漫灭,已无从了解供奉的是什么祖师了。庙后的一株白牡丹花开美丽,与破败的庙宇对比强烈!自然的生命力总比人工的更有韧性、更来的长久!五峰山顶环顾,南边的流岭清晰可见,北望华山山系也隐约可辨,满目青山、天蓝云白,顿觉心旷神怡,飘然物外。</p><p class="ql-block">       直到下山回望,才看清五峰真容,自左至右,从大到小五个山峰依次排列,如一道屏风,又似兄弟相依,造化神奇,一方胜境。</p><p class="ql-block">      下山道旁有解放前商县革命政府旧址,也是当年李先念养伤处。从龙王庙到北宽坪,革命年代曾存在过一条红色交通线,也许今天的路上就踏过往昔的脚印!</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近,山明水秀的北宽坪镇上飘溢着槲叶粽子的清香。一天的疲乏都在这人间的烟火气息中淡去而消融,美好的回味却悄悄的渐生渐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