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百年辉煌的浦口码头,探访浦口火车站

峥嵘

<p class="ql-block">  中山码头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北端,是一座轮渡码头,曾先后被称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下关码头”“飞鸿码头”“澄平码头”。</p> <p class="ql-block">  中山码头始建于1925年;1928年8月8日,码头竣工,被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1929年5月28日,更名为“中山码头”;一直沿用至今,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轮渡的过江需求减少,中山码头的客流量迅速下降。</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沧桑,现在的中山码头依然运行着至浦口码头的“宁浦线”轮渡,浦口码头紧挨着浦口火车站,坐一坐轮渡,看一看老火车站,在这里可以来一场民国怀旧之旅。</p> <p class="ql-block">  走进码头大厅勾起了我青春的回忆,高中毕业后,响应号召到江浦农村插队,经常坐公交、轮渡往返两地,记录下难忘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天气显得阴沉,江面上灰蒙蒙一片,船儿或隐或现,坐在轮渡船上,我思绪万千,古往今来,长江水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人,她就这样静静地流淌着,一如隐于朝市的君子,不悲不喜地浸染在人间的烟火里,见证着这座城市萌动、勃发、喧嚣、成熟!</p> <p class="ql-block">  中山码头到浦口码头,依旧显得非常重要。这里轮渡不仅仅是过江的工具,也是连接两岸的纽带,依然在承载着两岸市民心中的怀旧情思。</p>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阴天,朦朦胧胧,轮船慢慢地驶向北岸,一座造型独特的码头渐渐地浮现在视线中,显得特别轻盈优美。</p> <p class="ql-block">  在江风的吹拂下,船儿行驶在扬子江上,不一会渡轮来到浦口码头,这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江边码头以全新面貌出现在大众面前,成为彰显江北岸线魅力的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  经过多年风风雨雨,码头充满沧桑,趸船显得特别的陈旧。</p> <p class="ql-block">  改造后趸船做成一个面向未来的可以遮风避雨的地方,屋顶大胆采用膜结构设计,五个膜结构像帆船一样,在江面上轻盈向上、栩栩动人,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浦口码头建筑,经过长远的时间使用,这个码头已经变得又老又旧,很难满足长江岸沿岸线的整体景观效果。</p> <p class="ql-block">  修缮后的浦口码头采用玻璃幕墙加石材幕墙相结合的方式,造型兼顾现代建筑和民国建筑特征,以呼应周边浦口火车站等文物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你们看看这幢建筑经过打扮越来越漂亮,真是令人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浦口码头建筑采用玻璃幕墙加石材幕墙相结合的方式,造型兼顾现代建筑和民国建筑特征,以呼应周边浦口火车站等文物建筑,显得比较轻巧、通透,把现代和传统相结合,呈现出干净、挺拔、现代的造型效果,让历史和传统产生对话。”</p> <p class="ql-block">  出了浦口码头映入眼帘是孔型长廊,来到这最具有文艺的火车站。浦口码头的历史,与其“身后”的浦口火车东站紧密联系在一起。浦口火车站大楼1914年10月落成并投入运营,与浦口码头共同奠定了浦口地区水陆中转站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浦口车站地处南京长江北岸,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津浦路30号,始建于1911年,建成于1914年。</p> <p class="ql-block">  具有百年历史、在中国近代史上频繁出现的浦口火车站,位于南京长江北岸,又称南京北站,堪称最完整的“百年车站”,被列为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之一。它是一个世纪的缩影,像戏剧一样曲折跌宕。</p> <p class="ql-block">  在火车站旁边,还修建一条直通月台的伞型长廊,从而方便行人登上火车。月台和雨廊分为两段:一段是月台上的单柱伞形雨廊,在中国铁路建筑史上极为少见;另一段是候车大厅西首通向码头的拱形雨廊,旅客往返一路无须打伞。</p> <p class="ql-block">  浦口车站旧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唯一保存民国特色的火车站,也是国内首个完整保留历史风貌的“百年老火车站”,成为以民国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影视拍摄基地。</p> <p class="ql-block">  中山停灵台位处车站主楼前方的广场花园正中央。1929 年5月,孙中山的灵柩从北京经过津浦铁路运抵南京,在这里举行安抵南京的仪式后,通过浦口码头过江,最后安葬于中山陵。为纪念这段难以忘怀的经过,国民政府在车站广场中央曾停放孙中山先生灵柩的地方建一停灵台,上一球体象征巨星的陨落。</p> <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九年(1929年)5月28日,装运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的火车通过津浦铁路从北平运抵浦口火车站,在这里稍作停靠后通过浦口码头过江,最后安葬于中山陵。</p> <p class="ql-block">  浦口车站是见证浦口近百年历史的“活化石”,其建筑为典型的英伦风格,主要包括五个部分:车站主体大楼、售票处、车务段大楼、月台和雨廊。</p> <p class="ql-block">  浦口火车站,为老式英式建筑,三层砖木结构,米黄色外墙,红色大屋顶。</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浦口火车站可以说是北方人进入南京的必经之路,这座火车站也成为了南京浦口的象征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浦口车站作为当时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留下了众多名人的足迹。1918年冬,朱自清去北京上学,在浦口车站与父亲话别,1925年写下了散文名篇《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p> <p class="ql-block">  1919年春,毛泽东送湖南留法学生去上海,在浦口车站丢失了一双布鞋,陷入困顿,幸遇老乡,解了燃眉之急。</p> <p class="ql-block">  百年变迁,浦口火车站,这座一百年前曾经连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11省的交通枢纽。如今静静地矗立于时光和岁月中,带着无限的记忆向来往的人们展示那份古朴的气质和沉静的精神,同时也以自己于时代变迁中画下的“休止符”。</p> <p class="ql-block">  我们所在的火车站、码头让多少我们这些50后人充满深厚回忆,那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种怀旧的心情油然而生,在缅怀过去的同时,更充满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和美好向往。</p> <p class="ql-block">  坐在船上,望着水流湍急的江面、一艘艘货船及江边的高楼大厦,悠扬而低沉的汽笛声此起彼伏,脑海中不时幻想到数十年前的南京画面,如今再认真看下南京已是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关浦线虽然在大众的视野中沉寂了下来,但它的历史功劳不会被人忘记,有时间来乘坐轮渡去下关,去浦口火车站用眼睛去看看,用耳朵去听听,用脚步丈量,品尝这充满历史文化的气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