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保夫子祠之所見所聞

儒生郑红振

<p class="ql-block"> 五月的書院游學結束後,我意犹未盡,臨时起意想赴建設中的天保夫子祠继续游玩幾天,聯系了守祠的學長洪芬,她分外热情并向先生和堂主請示,得到允许上山的指示后,我在五月二十三日上午獨自開車上山,从紅豆村出發,经过了一段省道,來到海會堂的山門下,從海會堂山門下的大道再往前开二,三十米在左邊有一条上山的路口,这条路是一条盘山公路,路雖然不寛,但路况不錯,隔30,50米就很貼心地修了一處會車点,故而雖是一車道,但完全不用當心會堵在路上,道路两邊長满了茂密的植物,空气清新,拐过几道弯以后公路两邊就有大小不一的房屋出現,半小時左右就到達了天保夫子祠(其间还在雪门寺停車游玩了几分鍾)的山门下。</p> <p class="ql-block">天保夫子祠的山門外墙是非常显眼的紅色,在山下就能看到,大紅墙的两邊有梯步,走上去就看到了夫子祠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大門的上方是先生題寫的“天保夫子祠”的匾額。</p> <p class="ql-block">夫子祠大門兩邊是先生撰并書的對聯</p> <p class="ql-block">進大門後看到的大殿上現在供的是三皇五帝,据工人师傅说以後会调整塑像。</p> <p class="ql-block">从第一重殿进来後是一个四方小院,中間砌了一个水池,还没有完全建好,据施工的师傅说建好了會很漂亮,既可以覌赏又可以蓄水作消防設施用,這个設計超贊。</p> <p class="ql-block">四方小院子的左右兩邊還有四間这種小房子,已经砌好了台子,以后會供塑像。</p> <p class="ql-block">四方小院的上邊是大成殿,殿的大門上方有先生書的大成殿三个大字的匾额,两邊是先生撰并書的對聯。</p> <p class="ql-block">夫子祠旁边的農家小院,院子里种满了各種鮮花,七十六岁的陶師傅和七十岁的夏孃孃非常的和善,勤勞,尤其喜欢種花,走進小院立即就爱上了这里的花花草草,我们在這裡搭伙吃饭,夏孃孃的农家飯很好吃,以後同學們上山來一定要去尝尝。</p> <p class="ql-block">上山的第一餐正宗农家飯,和洪芬學長及各位師傅們一起,吃得好不热闹。</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後面有几块菜地、還有山茶花树林及桂花树林,我和洪芬在鄰居王孃孃的帮助指导下裁了葱和藠头,给四季豆和苦瓜搭了竹站站,第一次種菜,很有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夫子祠最上面的一重殿,最愛梯步两旁的這两棵树</p> <p class="ql-block">夫子祠后面的花果山上種满了李子,桃子,梨子,核桃等果树,果树上面都挂满了果。我很担心那些果子会不会把树枝压断,陶师傅告诉我果树开多少花,结多少果自有分寸,不會压断树枝,陶師傅還告訴我林子里的蛇你不惹它,它也不會咬你,万物有靈是真實不虚的。</p> <p class="ql-block"> 天保夫子祠後面的山形似一把带扶手的靠背椅,夫子祠依山而建,层层递進,大成殿与最上面的殿之間有菜地,树林,拾階而上,右邊有-些住宿用的房间,其間有一栋两层楼的二楼是一个很大的餐厅,初步詁計可以容纳百十人用餐,站在夫子祠山門前往山下眺望,亭江大河蜿蜒流经此地,据陶師傅介绍:夫子祠是地震以後广发老法師重建的,地震前这个地方香火很旺,每年的五月份就开始有人上山來避暑,髙峰的时候有二,三百人生活在這裡,晚上唱歌的,跳坝坝舞的随處可見,就連陶師傅家的街沿邊都坐满了人,据說還有不少外國人都上山來游玩,地震重建後由于近几年的疫情等原因影响没有了以往的人气。唐代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則靈。相信现在有了龙和仙的夫子祠一定会恢复往日的生机,焕發出新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夫子祠游記之人物篇</p><p class="ql-block"> 之一: 學長洪芬</p><p class="ql-block"> 建設中的天保夫子祠现在由洪芬學長一个人在上面堅守,洪芬性格温和,說话聲音又輕又柔,让人感覺非常的舒服,一头乌黑的長發,一袭長衫,庄重中不失温婉,洪芬告訴我她曾经在書院工作過一段時間,听她如此介紹,我想接下來的几天一定要好好向她學習。</p><p class="ql-block"> 洪芬每天起的很早,打坐,洗漱,早餐後就马上投入勞动,挖土豆,翻土,除草,打扫卫生,整理花盆,什么都干,上午十点多钟她没有什么特殊事情要處理就开始讀書,學習到中午吃饭,短暂的午休後又开始工作,有人上山來她耐心地給别人介绍情况,帶領大家參覌,晚上又是學習,寫工作記录一直要忙到十點才睡覺。說實話,建設中的夫子祠現在条件還是相對艱苦,但在与洪芬相處的這几天中,她从未流露出什么畏难情绪,反而時時樂在其中。</p><p class="ql-block"> 对待工作洪芬非常的严謹認真,每天詳細記录工作日誌,記录工程進展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山上工程正在铺地磚階段,灰尘非常大,有一天我约洪芬下山洗头洗澡,她并不是說走就走,而是先向堂主請示得到同意了我们才一起下山,洗漱完畢我還想多耍一下再回去,洪芬委婉地表達她想迅速返回的想法,我们立刻回到了山上,她像一面镜子,把我這个退休工人的懒散劲照了个一览无余,回家後我一犯拖延症就會想到洪芬,她成了我治疗拖延症的葯。</p><p class="ql-block"> 洪芬不光治疗了我的拖延症,還用她的專业知識對我進行了一次心理治疗:我俩交談中她覺察我由于母亲去世後留下了一些心理問題,她用她專业的心理知識對我進行引导,疗愈,讓我終于放下了這件事,自此心情輕松了很多,那一晚是自母亲去世後我睡得最好的一晚,没有噩梦,沒有惊醒,同時我也感受到了洪芬柔軟背后的另一种强大的能量,短短的几天相處,洪芬身上的點點滴滴給了我很多的启示,非常感謝她地付出和関愛。同時我也在想:在先生身邊上過私教課的同學真的不一般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之二: 泥瓦工梅師傅</p><p class="ql-block"> 梅師傅是夫子祠建設中的泥瓦匠,大家都叫他梅師,中等身材,瘦削的脸庞時時显露出手藝人的精干。梅師說他自周家大院起就為先生干活,白衣觀、二程祠、夫子祠,梅師說先生修到哪里他就干到哪里。梅師每天早上六點准時起床,十多分钟洗漱完畢就开始干活,梅師不喝酒的時候吃飯很快,早餐几分鍾就解决了,完了馬上接着干,中間如果没有人问他什么事情,几乎不說話,一度讓我認為他很内向。梅師中午和晚上吃飯都要喝點酒,他說喝點酒才有精神。酒後的梅師非常健談,几天相處下來,我發現他談得都是和先生有関的事情:梅師説他最佩服先生的博學,佩服先生的謙逊,虽然梅師講的有些方言我沒能完全听懂和理解,但梅師給我講了一个笑話我是聽懂了:先生在二程祠給我们講課,二程祠周邊的居民也來聼課,其間有人說,這个穿長衫講課的不是那个小工吗?這个小工講得還可以呀!在山上,梅師講了几次這件事情,每次說完他都對先生充满了敬佩之情。梅師說給先生干活,如果有半點懈怠,自己都不能諒解自己,他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睁开眼睛就干,晚上加班干完就睡覺,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對那些打下手的师傅态度和蔼,謙逊,没有一句重話,受過先生教化的泥瓦匠都不是一般的泥瓦匠。儒家人的温柔敦厚从先生的身上慢慢地在傳播開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之三: 愛种花的陶師傅</p><p class="ql-block"> 陶師傅的家就在夫子祠的旁邊,由于住得近,陶師傅就在夫子祠的建设中打下手做些杂活:搬砖,挑沙,和沙浆,收拾等什麽都干。初見陶師傅,身材比梅師看起强壮些,虽然干活的衣服很脏,但陶师傅花白的頭發却梳的是一丝不乱的大背頭,看上去六十多歲的樣子。後來与他攀談,得知他已經七十六歳了,這着實讓我大吃了一惊。陶師傅的小院是地震以後重建的,很整洁干净的一个小院,院子里種满了花:各種多肉、海棠、令箭、绣球花,百合,三角梅,草莓以及多種我叫不出名字的花;陶師傅還养了两条狗,狗屋都被陶師傅收拾得干净整齊,覌察一番小院,我感覺陶師傅是个干净利落的能干人,果不其然,陶師傅還真是个多才多藝的人:做過木匠,干过厨師,還修過二十几年的車,每門技术都還很不错。傳統文化是刻在陶師傅的骨子里的:我感谢他為夫子祠的付出,他則說應該感謝先生上山修夫子祠滋養他们這一方水土;我叫他陶師傅,他說不敢當,在先生,梅師這些人跟前,他不敢用師傅這个称謂;我们下山晚歸,他都要打电話関心我们的安全;見我如此喜欢他家的花,临走時還送我三盆花,并一再嘱咐送花不能說謝謝,說了謝花就謝了不好養,純朴而又可愛的陶師傅,讓人好温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之四: 夫子祠里里外外的其他人</p><p class="ql-block"> 我在夫子祠還認识了其它的一些人:小有傲气的泥瓦工姚師傅;每天走几里路過來做小工的梁師傅;還有股骨頭坏死,拄着棍為我们煮飯的夏孃孃;還有經常來教我们種地的王孃孃;還有住在夫子祠旁邊和善有愛的年輕夫婦;還有那些在下山時不停地打招呼的我見過或者沒見過的村民;他们都那么和善,纯樸。</p><p class="ql-block"> 我在山上的一切遇見都是美好的。這些美好所為何來,我想可能是先生和夫子祠吸引來的吧!此時脑子里突然冒出 :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p> <p class="ql-block">洪芬每天上午都會去勞动:挖土豆,翻地,,除草,施肥,樣樣都干。</p> <p class="ql-block">洪芬每天晚上都會記录一天的工作,制作工作視頻,她的认真,仔细,严謹,温柔都是值得我學習的。</p> <p class="ql-block">晚飯後,有附近的村民过来看我們,大家坐在马路邊的棕树上,摆谈,聊天,洪芬的長衫大家已经習惯了,儒家文化的傳播在默默地進行中……</p> <p class="ql-block">要下山了,洪芬亲自上山給我扳笋子,采蕨菜,让我带着几大包山货和她满满的愛下山,几天的山上生活,開心,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