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眼睛》:用纯真观察日常、记录生活

灰太郎穷游

初夏的成都,湿润凉爽,一场独特的展示会在万象城拉开序幕,这就是“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公益艺术展。 “一起看见每一个乡村孩子的无限可能”,充分展示了美丽中国的愿景:让所有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 始于2008年的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是北京立德未来助学公益基金会下设的教育非营利项目。 该项目通过“两年轮换制”,输送多批项目老师进行两年长期服务,实现一岗多人,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提供持续稳定的师资力量,为乡村学生提供扎根生活,面向未来的教育。 目前,项目分布在云南、广东、广西、甘肃和福建五省共十六个地区。 本次展览共分三个板块,“绘画展区”的“大山里的艺术馆”充分展示了农村地区儿童的绘画天赋,让人们感受到乡村孩子的内心情感。 “影像展区”通过ipad欣赏“无限可能的乡村课堂”影像作品,观看项目老师在课堂外校园内,以当地需求为向导所发展的课外项目。包括:家校合作项目、STEM项目、阅读类项目、艺术类项目、创新教育项目和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项目。 “摄影展区”欣赏“流浪的眼睛”摄影作品。《流浪的眼睛》,一个感性十足、自由轻松的项目,以放空自我的视角,充分展示乡村孩子们通过摄影的方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的所见所思。 “流浪的眼睛”是由美丽中国2019级项目老师高歆、李嘉禾共同发起的摄影项目。该项目从社会上募捐闲置相机,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相机自由拍摄。 项目旨在培养学生摄影技巧以及审美构图等能力的同时,给予乡村学生一个用摄影记录生活和表达自我的方式。 高歆,美丽中国2019级项目老师,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曾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力角完小支教两年,教授全校1-6年级阅读课以及5-6年级诗歌课,并为3-4年级开设了科技素养班,同时担任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 李嘉禾,美丽中国2019级项目老师,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人类学硕士,曾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乐秋乡虎街哨小学支教两年,教授3-6年级英语课以及全校学生的阅读课程。 <p class="ql-block">  2020年的上半年,嘉禾说,我们应该让学生去拍照,希望能募集到别人闲置的相机,让学生拿着它们去拍照、去表达、去记录他们自己的世界,这个项目应该叫“流浪的眼睛”。(文/高歆) </p> 于是,我们开始了相机的征集。谢谢你们的捐赠:沐目、许老师、L、刘艳、思衡、洪老师、英子姐、黄老师、小小草。(文/高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大理州宾川县力角镇力角完小 六年级 白晓奥)</div> 你们的相机正在孩子们的手上流浪,它们是孩子们的第三只眼镜,也是孩子们自由表达的工具,你们的善意让我们得以一次次在孩子们的照片中发现惊喜。(文/高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学生) </div> 我们惊讶于学生们照片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在简单地教授了相机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后,更多的时间用于带着小摄影师们在艺术和摄影的世界里遨游。我们谈论许多很多和摄影有关但其实也无关的内容,从我们很喜欢的《你好小朋友》《阿幸》,到马格南图片社和《火车上的中国人》。(文/高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云南大理南涧乐秋乡虎街哨小学 五年级 李天丽)</div> 还有绘本构图、沟通、色彩搭配、宫崎骏、涂鸦等等等等,其实说不清楚,是孩子还是我们更享受这些对话和共同看照片的时间。最后,呈现在照片上的内容就是这些,有趣、可爱、带有孩子们独一无二的想法的照片。(文/高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学生) </div> 我想,影像的真正力量在于,它本质上是一个工具,可以用于表达,可以用于记录,也可以用于反抗,它可以是任何你期望的东西。我相信,在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创作者是自由的。(文/高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大朝山西镇牌坊完小 四年级 何应佳)</div> 2020年12月16日下午一点半,下午第二节课上课前,高老师看见应诗晨在窗前指导着他的模特如何摆姿势,于是,高老师就捕捉到了一个新鲜的拍摄现场。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高歆老师)</div> 玛格南摄影师Sergio Larrain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花几年时间培养出一位摄影师,但不如直接把相机交给一位诗人。”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大理宾川县力角完小 六年级 应诗晨) </div> 大理古城有一家小书店——海豚阿德书店,2021.6.1在这里成功举办了一次“《流浪的眼睛》儿童摄影作品联展”。记得那是2020年12月,店主小白收到了李嘉禾老师写给她的一封信,信中介绍了“流浪的眼睛”这个摄影项目,并随附了一些作品。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大理宾川县力角完小 六年级 应诗晨)</div> 嘉禾老师说:“开展这个项目的原因一部分是考虑到孩子们在学校里文化生活的贫乏,也是为了补充孩子们自我表达机会的空白。另一方面,乡村孩子一直是一个被表达,被阐述的群体,我们其实很少有机会或者想得起来去让他们表达阐述他们的生活和感受,所以,我们希望摄影能够成为这样一个表达的媒介,也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看孩子们的世界。”但我觉得,她只是想告诉我,她遇到了Sergio Larrain话里所说的那样的诗人。(文/小白)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猜猜他们之间说了什么?(拍摄者:大理宾川县力角完小 六年级 应诗晨) </div> 2021年2月份,全部的参展作品整理出来的时候,我透彻理解了嘉禾口中的“惊喜”。这种完全不同于杨德昌电影中通过艺术表现的形式刻画出通过相机看世界的小男孩视角,这是一种无比质朴的,简单的,并不寻求某种答案的视角;也不是拍下来给谁为了让他看一下“看不到的东西”的记录形式,这是一种发自本真地按下快门并产生出的影像的过程。这些影像让人动容。也让我更想走进他们的世界,与他们对话。(文/小白) 看到孩子们拍摄的同学我们会想起以及给孩子们补充像《你好小朋友》《八十年代的中学生》《火车上的中国人》《阿幸》这样的作品,希望能给到他们一些构图和选题的灵感,但同时也只是做建议和补充,留给他们很多自由创作的空间。(文/李嘉禾) 后来,也是因为孩子们的照片真的太让我们惊喜了,我们非常希望让更多人看见,也期望这些充满灵气的照片可以改变很多人对于乡村孩子或者说乡村苍白的认识,所以开始做公众号,开始联系展览。(文/李嘉禾) 每个孩子都不太一样,我想这也是体现在他们的照片中的,有的开朗热情能邀请到很多模特的孩子,也有平时很害羞但是却能抓拍到意想不到的可爱瞬间的孩子。(文/李嘉禾)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间的战争(拍摄者:云南大理州南涧县乐秋乡虎街哨小学 五年级 张文洁)</div> 当然,山区的孩子会面临种种不同的问题,家庭上的经济上的教育系统上的,都有。但是我不希望这是任何人看待他们的起点,他们不需要怜悯的目光,他们都是闪闪发光的创作者,就像我有时候会跟他们说的,应该谢谢他们让我看到了我以前看不到的有趣画面 (文/李嘉禾)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拥翠乡龙凤小学 五年级 李玉合)</div> 作为一个发起项目的老师,这些照片肯定了我一直相信的东西,也就是孩子或者说人类的创造力和发现美的能力;我是从来不认为这里有些什么感人至深或引人落泪的故事,并不存在什么单方面的帮助,这是一个我跟孩子互相治愈的过程,我们只是提醒了他们去看看身边的美,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文/李嘉禾)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云南大理州南涧县乐秋乡虎街哨小学 杨晓艳)</div> 我希望,能够通过给他们一个相对简单的创作工具和机会,让他看见,他们的生活是美的是有趣的,而他们自己也是有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文/李嘉禾)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者们(拍摄者:大理南涧县乐秋乡虎街哨小学 字政权)</div> 在把照片用公众号或者展览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的方面,我一直希望能把我感受的惊喜和震撼传递出去。让更多人能看见乡村孩子们有创造力的一面,而不仅仅是把他们当作需要帮助的对象。 (文/李嘉禾)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上要毕业了。那天,数学老师给我比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告诉我们要加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 大理州宾川县力角镇力角完小 六年级 应诗晨)</div> 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一直有发现美的能力的人,一个可以为生活中的小事情而傻乐的人,我希望能给孩子们带去一点这个价值观吧,感觉这样生活好像会快乐一点。 (文/李嘉禾)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云南大理南涧县乐秋乡虎街哨小学 六年级 杨勋权)</div> “流浪的眼睛”展示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那孩子们在老师的眼里又是什么样子呢?下面几张照片是摄影老师高歆“眼睛”中的世界,是他支教两年过程中为他的学生们拍摄的一些照片,他给这套照片命名为“娃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高歆老师)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高歆老师)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高歆老师)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高歆老师)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高歆老师)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高歆老师)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高歆老师) </h3><div> 2021年夏,高老师和李老师的支教生活结束了,但“流浪的眼睛”项目仍在继续,支教老师将一如既往地把项目延续下去并继续发展。<br></div> “流浪”一直是我一个不切实际的愿望,于是8月份,“流浪的眼睛”在第一瞬间就击中了我。9月,加入“流浪的眼睛”项目开展学校,“也请回收走我这一双”变成现实。10月,组织了简单的招募和选拔后,新的“流浪”已经进行了两周。(文/RC) 现在,该项目的负责人已由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支教的美丽中国2021级项目老师姚雪娇接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破屋》(1)(拍摄者: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太平中学 八年级 杨会香)</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破屋》(2)(拍摄者: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太平中学 八年级 杨会香) </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拍摄者: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太平镇太平中学 七年级 董必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拥翠乡拥翠小学 五年级 杨丽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篮球运动会 (拍摄者: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镇南涧二中 周梦婷)</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者: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大朝山西镇牌坊完小 六年级 吴永仙) </div> 截止目前,已有六所乡村学校加入了“流浪的眼睛”项目,共170名乡村学生通过该项目感受到了镜头的魅力。项目组专门创立了展示乡村儿童摄影作品的公众号“少年相”,期待你对乡村孩子生活的关注。 “流浪的眼睛”项目让孩子们用相机自由拍摄记录着充满乐趣的生活、表达着自我内心的感受。 使得山村孩子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镜头中生活各个角落、各种各样的美,让镜头前的孩子们,更愿意勇敢地表达自我,展示那些有趣的生活、日常。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源自美丽中国微博)</div> “流浪的眼睛”也让更多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热爱家乡的人们,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乡村的变化。 艺术展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公益,让我们给乡村、乡村的孩子、乡村的教育更多一些关注吧! 相信可能,一起看见每一个乡村孩子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