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熟悉的家乡之——大魁天下

杨老师

<p class="ql-block">云南作为祖国的边陲省份, 常年以风光优美,民族风情独特而闻名。</p><p class="ql-block">却很少有人提及云南的文化、历史,以及创造和改变历史的名人 。</p><p class="ql-block">追其原因,可能和云南历史上科举考试的成绩有很大关系吧 。</p><p class="ql-block">古代中国,自科举创立以来 ,延绵一千多年,在全国性的科举考试中 ,云南人能中进士的人并不多 ,进士的第一名——状元, 在整个云南历史上仅仅出现过一位。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一位状元,就是著名的袁嘉谷。也正是因为有了他,才有了昆明城内的状元楼。</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初年,人们建魁楼于金汁河与拓东路交叉的桥上。后来,光绪年间又重建,当时并不叫状元楼,而是名为聚奎楼。</p> <p class="ql-block">聚奎楼,原意指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奎宿,也就是西山龙门供奉的魁星。传说他的朱笔点中名字,就可以金榜题名,称为“魁星点斗”。</p> <p class="ql-block">云南自赛典赤开创官学以来,在历届大考中,中进士的不多,而状元,从有科举考试以来,至光绪年间,都未曾出过。</p><p class="ql-block">直到光绪二十九年,魁星的朱笔,终于点中了云南石屏人袁嘉谷,他高中了那年经济特科考试第一名,云南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状元,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经济特科,相当于古代的“博学鸿词”考试,由“三品以上京官及各省督抚学政”各自推举人才参加,是为国推举“经国济民”的栋梁,并非当今的“经济”。</p> <p class="ql-block">光绪二十六年,聚奎楼发生倾斜,经重建后,楼分三层,底层为三孔石砌拱洞通道,行人车马由此通过。拱洞上面有两层飞檐殿阁式建筑,下层外围有走廊。在廊上可观赏四周景色,顶层有“魁星占鳌”泥塑和“聚奎楼”匾额。</p> <p class="ql-block">仅仅三年后,光绪二十九年,袁嘉谷考中状元,昆明城一片欢腾,人们欢呼雀跃,欣喜若狂。云贵总督魏光焘为庆祝此事并勉励云贵士子,特在原建的奎楼上竖立“大魁天下”的匾额,匾额为书法名家陈荣昌所书,从此人们将原来的聚奎楼改称为“状元楼”,本名也就慢慢不为人知了。</p><p class="ql-block">据说,袁嘉谷回昆,受邀登楼,亲撰一副对联,挂于状元楼上:“帝曰无双士,惭愧臣心,励此生古谊忠肝,窃比魏国书云,元之应雨;南来第一楼,潆回梦乡,对当前画桥驿路,更愿长卿题柱,孟博登车。”当时电影刚在国内兴起,还为状元公专门拍了一段电影纪录片,作为历史记录。</p> <p class="ql-block">1953年,为了拓宽城市路面,拆除了矗立350年的状元楼。人们走过那里,仅能凭故事和回忆,去追溯当年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拓东路,于状元楼原址,按照老楼样式,重建状元楼,游客免费参观。</p><p class="ql-block">时光匆匆,状元早已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如今魁楼重现巍峨,行人依旧如织,值得一观。</p><p class="ql-block">(石屏县完好的保存了袁嘉谷故居,路过可以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侵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