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赤子之心熔铸的诗酒田园</b></p><p class="ql-block"> 一一蔡文杰家乡风情系列油画赏析</p><p class="ql-block"> 赵永武</p><p class="ql-block"> 无论怎么说,艺术家都是需要有赤子之心的。而且,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不可少的素养。</p><p class="ql-block"> 先贤孟子曾有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怎么解?那些有着伟大人格,并且能成大事业的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都是些没有失去其赤子之心的人。</p><p class="ql-block"> 往前再追溯,老子对"赤子""婴儿"也是大加推崇的,在《道德经》中,他一再提醒人们"能如婴儿乎?"或"复归于婴儿。"并且在他的认知中,"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也就是赤子之心的德行是最深厚的。何以他老人家有此等认知?大概在他看来,我们每个人出生之时,都是秉承着天道的,也就是说,唯有初离娘体的"婴儿""赤子"是合道合德的。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后天积习和俗世熏染,让我们离道悖德越来越远。这就需要有一个"复归于婴儿"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涤除玄鉴",以天道作为镜子观照自己,把不合道不合德的言行心念洗涤清理干净的过程,也就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修养至极致,即可上达天道,成为老子所言的与道合一的圣人,或者孟老夫子所言的"大人"。</p><p class="ql-block"> 如此这般解析下来,大家应该对"赤子之心"有了初步的理解。但要有个透彻的理解,还需借助辞典。辞典上怎么说的?其所谓"赤子之心"者,即纯正而天真无邪的心,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素心"。其实所谓素心,也就是没有分别心、执着心、机巧心、功利心、竞争心等等掺杂污染的心。心头整天活跃着分别心、执着心、机巧心、功利心、竞争心的人,注定了他只能是个俗人,一片树叶落下来能砸到七八个的那种俗人。而拥有素心者,心善渊,心胸沉静而宽厚,注定了就只能是"素人",可能七八万片树叶落下来,未必能砸到一个。属于稀有物种。这也就是说,拥有赤子之心者,世间不好找。好像汪曾琪就曾评说过沈从文的为人为文拥有"赤子之心"。难怪沈从文先生的文章那么耐读。</p><p class="ql-block"> 好了,拉拉杂杂拽了-阵文,终归要言归正传的。我们继续一起来欣赏蔡文杰先生的油画。</p><p class="ql-block"> 说老实话,观赏蔡文杰先生家乡(关中)风情系列油画,我即刻心头就起了疑惑:我们长期浸淫其中的关中怎么在先生笔下就这么美妙?都美妙得无法言说了都!明媚,祥和,静谧,绚丽,有挥之不去的诗意,有如西凤酒的热烈,还有秦腔般的奔放。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功名利禄等等现实的玩艺儿,在蔡先生的画面中看不到,倒是在先生的画面中我看到了诗酒田园。很明显,家乡于他而言,就是他的理想国,就是他的桃花源。凡俗世中人,面对家乡大抵有两种姿态,要么嫌弃逃离,要么痴爱融入,蔡先生显然属于后者。继而,我再生疑惑:蔡先生究竟以一种怎么样的目光来打量自己的家乡?应该是纯净、清澈、新奇、欣喜而又痴热的目光。也就是说,他分明是在以赤子的目光,打量着这片自己人生出发的地方。忆往昔,青年时报国于西藏,中年时又落户于西安,而今老年时又"复归其根",面对着生他养他的家乡山水和四季,他在想什么?随后我又生疑惑:能画出如此感动人心的"诗酒田园"的画家,他该有着怎样的一颗心?</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是家乡这个温暖温情温馨的所在,唤醒了这位怀有素心的游子,他原本具足的赤子之心。之所以说蔡文杰先生"怀有素心",只是因为一个显在的事实,若非怀有素心,决然画不出如此妙不可言的诗酒田园来。从血管里流出的只能是血,从水管里流出的只能是水。完全可以想见,当蔡先生眺望和感受着自己的家乡时,他只想着要把家乡原本具足的美,通过自己的画笔呈现给世人,只想着要把自己心头涌动的情感,通过颜色宣泄出来。而绝无功利之心,盘算着这些画能给自已带来多少现实利益;更无机巧之心,试图通过这些画取悦于谁,媚于人媚于俗媚于世;自然更不会有分别心、执着心、竞争心等等一众俗心俗念。所以,家乡的美和他对家乡的赤子情怀,方可在画布上浑然天成,而臻于艺术的化境。</p><p class="ql-block"> 自然,这是一个"熔铸"的过程,家乡原本具足的美固然不可少,但我更愿意强调的是,赤子之心更不可少。它就是熔炉,它就是火侯,缺了它,又何谈"熔铸"?</p> <p class="ql-block"> (<i><u>作者赵永武与蔡文杰先生对"画"</u></i>)</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赵永武,副研究员,早年写作,略有小成,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出版个人作品集4部,曾荣获西安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现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播工作,书稿《诗经里的长安》大部分章节被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长安夜话》播出;《楼观论道》书稿及短视频正在完稿制作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