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第六章 调任八拜乡乡长书记(选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八拜乡撤乡建镇亲历记③</b></p><p class="ql-block"> 或许有人会问:撤乡改镇是为何?其必要性何在?乡与镇的区别又在何处呢?</p><p class="ql-block"> 乡,乃我国行政区划之一。其行政地位与街道、镇、民族乡、苏木、县辖区等同,属于乡镇级行政区,受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林区、矿区和特区管辖,亦存在由地级市直接管辖的乡镇。乡与镇虽为同级,皆为科级,然社会经济职能存有差异。乡和镇主要有三个不同之处:行政区类型有别;特点各异;主导产业不同。具体如下:</p><p class="ql-block"> 其一,行政区类型不同:乡为农村型行政区;镇为城市型行政区。</p><p class="ql-block"> 其二,特点不同:乡人口规模偏小,经济相对薄弱;镇人口规模较大,经济发展态势较好。</p><p class="ql-block"> 其三,主导产业不同:乡以农业为主导;镇则兼有之农业与工业。</p><p class="ql-block">依据相关规定,存在如下情形可撤乡改镇:</p><p class="ql-block"> (一)县级地方国家机关所在地,亦可设立镇的建制。</p><p class="ql-block"> (二)本乡总人口达两万人以上,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达两千人以上者,可建镇。</p><p class="ql-block"> (三)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山区、小港口、风景旅游区和边境口岸等非农业人口不足两千者,如有必要亦能设置镇的建制。</p><p class="ql-block"> 上述第三条便是我们撤乡建镇的依据与理由。彼时,原八拜乡总人口仅1.4万人,非农业人口亦不足两千。这也是沾了两家工厂进驻辖区的光,确有设置镇的建制的必要。其目的在于依托炼油厂和化肥厂发展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从而尽快加快全乡经济建设的步伐,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快步迈向“小康”社会。这便是我们“(申报)”撤乡建镇的必要性。不过,这撤乡建镇的报批手续(材料)颇为繁琐,所需材料需加盖涉及区里行政单位(职能局)的十几枚公章,诸如公安局、农牧业局、水利局、交通局、城建局、民政局(区划地名办公室)、计划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等。当区里将材料报至市里后,经审查发现所缺材料不少,那就补吧。我只得骑上二轮摩托车四处奔波索要材料并加盖公章。总之,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补什么。</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准备材料上报期间,市、区两级“人大”领导也曾到乡里调研数次。市城建局村镇科的龚布云科长几乎每周前来一趟,虽称不上督查,但也算是督催吧。在此期间,最为缺失的材料当属一张“镇区规划图”。因我们采用的是“先报请示,后补附件”的方式,规划图一时难以绘制完成。区政府上报市政府时无需材料齐全,但市人民政府上报自治区的时候必须有两张图,一张为现状图,一张为规划图。现状图经测量已绘制而成,规划图因当时正在规划之中,尚未绘制出来。</p><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