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的端午少了些期待,少了些归家的急切。母亲在的地方即是家,母亲不在了,家只剩下了怀念。</p><p class="ql-block"> 匀城是母亲生活了64年的他乡,也就是我们的故乡。在外地工作生活后,每年的端午节前,我们都会回到母亲的身边,一起过节。每年包粽子,我只是为母亲打下手,洗粽叶和稻草芯,擦干净糯米,准备好花生,大蒜,花椒,腌制五花肉,然后就坐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包出一只只棱角分明,紧实圆润透着清香的粽子。我再修剪掉粽子边边角角突出的叶梗,5个一梱打个结。也曾动手跟着母亲学过包裹却总是包不紧实,内心里总觉得有妈包粽子就懒得自己包了。早些年煮粽子是比较麻烦的,那时没有高压锅,烧煤火,晚上包完粽子,用最大的蒸锅,装一锅粽子放满一锅水,添好煤,煮一个晚上。早上起来,期待一夜的粽香让人口水欲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妈包的粽子与外面的味道就是不一样,真的很鲜美、很好吃。现在的粽子花样百出,但唯有母亲亲自包的粽子才有那种端午的味道,是任何人也包不出来的。因为味道好,有时会多包些送亲朋或带去贵阳给儿女。</p> <p class="ql-block">外孙小时和外婆包粽子</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的意义并不止于吃粽子,而是潜移默化地传承着一种情怀。唇齿间萦绕着粽香的同时,也将古人悲壮凄美,气吞山河的精神,做人做事的准则延续至下一代又一代,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p> <p class="ql-block">重孙子与老祖祖包粽子</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的早晨,一般都是端午雨后,匀城特有的端午早市是我必去的。除了粽子,只有这热闹的药草集最能体现浓浓的端午气氛。满街满地的药草带着露水,散发着草药的清香。“端午百草都是宝”,山上的百草都是药。绿绿的粽叶,浓郁的艾草,馨香的菖蒲,白色的栀子花,金黄的雄黄,还有九里光、淡竹叶、何首乌、黄精、板蓝根、蛇倒退、三角枫、黄荆、灵芝、紫苏等等,简直一个大药材市场。</p> <p class="ql-block">城里的人不需亲自上山采药了。流连驻足每一个角落,辨识请教着似曾相识的那些根根草草,留意着它们的用途,不失乐趣。</p> <p class="ql-block">匀城的街头巷尾到处飘散着栀子花的芳香,卖枙子花的小贩满街都是,一二元就可买一大把,插在家里可香好几天。满街人们,不论男女老少,手里拿着抱着艾蒿菖蒲往家走,脸上充溢着节日的喜气和对生活的满足幸福。可以想象家家门楣两边即将悬挂上新鲜的菖蒲艾蒿,就像过年贴对联一样。</p> <p class="ql-block">进出门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它们为主人把持着门槛,驱除邪气,守护安宁。</p> <p class="ql-block"> 晚年的母亲像多数老人一样经常皮肤痒,用了很多皮肤药,效果仍不大。端午时节,我们也试着买回来一把把药草煮水给她洗浴,洗完全身清爽,药草的清香至今还留在深深的记忆里。其实早在战国,唐朝时期就有端午“浴兰”的习俗,整个五月被称为“浴兰之月”,我想那时的“兰”应该也是多种香草药的统称,功效都是为了除病祛瘟。</p> <p class="ql-block"> 近些年,母亲年迈身体弱,端午节她仍掂记着儿女们喜欢她包的粽子,我们则力劝她不必劳累了,她好沮丧,哀叹着年老没用了。现在想想,母亲能为我们包粽子好温暖,那专有的粽香浸透着浓浓的亲情,难怪让千古的人们为之沉醉。</p> <p class="ql-block"> 前年端午母亲住在我家里,家里种的艾叶长得特别茂盛,端午节当天早上收割后,母亲精心帮我分捡出悬挂的艾叶,把剩下的剪成小短截,晒干收藏起来,用来煮水洗头泡脚,至今没用完。</p> <p class="ql-block">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第一个没有母亲的端午节,总想写点文字,寄寓一些幽思,让我们浮躁蒙尘的心在端午节的味道里得到片刻的回归,以慰籍我们永恒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