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线高粱秸秆头桯(ting)子,盖帘子

1美篇

<p class="ql-block"> 用麻搓成很细的绳子就是麻线,高粱秸秆结高粱头的最上面一截就叫头桯(ting)子。</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常见邻居大娘婶子们一到夏天就坐在一起(现在知道为什么是夏天搓麻线,是因为挽裤腿方便,冬天厚棉裤挽不起来),挽起一条裤腿搓麻线,只见吐一口唾沫,抽一批麻,在左腿或者右腿的小腿上用手心一推,麻皮子在迅速的旋转,很快一根一米左右麻线形成了,有六七根或者十来根的时候就挽在一起,备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到冬天农闲季节,大娘婶子们坐在南墙跟朝阳的地方,一边拉呱,一边纳鞋底。先是把麻线比较细的一头穿入针眼里,后头系个死疙瘩,用针锥在要纳的鞋底上锥上眼,再用穿好麻线的针通过,这样一针一针不停的循环,一双鞋底很快就能完成。干活很仔细邻居的二大娘,纳的鞋底针脚可匀可密了。用面糊和布头合成的布撮子,好几层合起来组成大小不同的鞋底,用麻线穿起来做成的布鞋底,既吸水,也透气,并且很结实,穿起来很舒服。(现在的年青人都不会了,会的老年人也不再做了,因为不好找麻线等材料了,再说买一双鞋子就穿好几年,年青人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人愿意纳鞋底自己做鞋了。)</p> <p class="ql-block"> 高粱秫秸结高粱头的那一节我们家乡叫它头桯(ting)子,很长,有小拇手指头粗细,用它穿盖帘子(我们家乡叫它锅怌(pei),也叫锅盖点儿)。</p><p class="ql-block"> 盖帘子有大有小,大的盖帘子可以当锅盖用,直径有一米多甚至两米,小的盖帘子用来盖饭盆或面盆。(我们这儿现在很少用了,锅盖都用铁的或铝的,种高粱的也少了,种麻的少了,年青人麻绳都也不会搓了,别说是钉盖帘子了)包饺子的时候,盖帘子又成了托帘,把饺子像排队那样摆在上面,很有气势。擀油饼的时候,用盖帘做托帘放着成型的油饼,端起擀好的油饼放进电饼铛里,或者是让油饼慢慢滑进去,也可以照准电饼铛直接把端着油饼的盖帘子迅速翻转180度,油饼也就快速的翻转进入电饼铛。</p><p class="ql-block"> 高梁头桯子比小手指还细,光滑没有节子。</p><p class="ql-block"> 穿盖帘子的时候,先准备出四根这样的秫秸,十字交叉对好。然后用一根锥茬子也就是很粗的大针,针鼻儿里穿好麻线,然后先将第一根秫秸从中心位置穿透。右手中指上要戴一个顶针子,遇到比较结实的秸秆针不易穿过的,就用顶针子顶一下,有时要是顶针也不行,就用钳子咬住针拽过来,所以也看到穿盖帘子或纳鞋底的大娘婶子们时常也带着一把钳子。</p><p class="ql-block"> 第二针要穿与第一针十字交叉那根,第三针则穿与第一根并排那根。就这样,假如第一针叫奇数针,以后就奇偶交错穿下去。</p><p class="ql-block"> 第二道工序则是像游戏的迷宫那样,走方形路径,但是到第三个边时,要长出第一个边一些,接着转角,以后每个边都长于上一边一些再转角,形成多个类似于“回”字形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盖帘子穿完线之后,其实还是个周边犬牙齿互的半成品,既不圆也不方。</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选择一根与帘子理想直径一致的秫秸,把它用大针从中间固定当圆心,用手一点点挪动画圆,凡是超出这根秫秸秆子长度的部分用切刀子切掉多余的秫秸。</p><p class="ql-block"> 一圈切完,一个圆形的盖帘子就成了。</p> <p class="ql-block">  我刚结婚和妻子开始自己做饭生活,盖帘子少,不够用。我岳母说不要紧,等高粱熟了,下来头桯子,她给钉盖帘子。</p><p class="ql-block"> 果然,她老人家用她那代人都具有的娴熟手工给我们家做了大大小小的好几个盖帘,其中一个有一面还是用红高粱秸秆头桯子钉成的。她是先把头桯子在桌面上摆放好,比量着在穿线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再穿两趟线,这样一扇帘子形成了,用两扇这样的,互相垂直和在一起,在中间部位用针锥扎上眼固定,用一根头桯子作直径,在十字交叉的地方定四个点,用麻线顺着四个点钉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正方形,同样,再弄一个直径大点的,就有两个圆内接正方形形成一个“回”字。在钉的时候,把两扇合起来的帘子放在饭桌上,一半悬空,另一半在桌子上用个重物压着,便于悬空的一半好穿针引线,钉完悬空的再交换。穿钉完成,再进行切边加工。</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过去了,麻线和高粱秸秆钉成的盖帘儿我们一直都在用着,用完后都是挂到墙上,大的在里面,小的在外面,便于再用时好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