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牵手总关情——武乡县庄沟村今昔两重天

悠然自居

<p class="ql-block">如今可以目睹“庄沟”村否极泰来的新气象:沐浴春风的华滋秀丽景象与当年干裂秋风的黄土坡形成强烈的反差;几乎家家户户盖了又大又整齐的新瓦房,房前屋后及院内绿树成荫,红果满枝。晚上电灯通明,心情敞亮。劳动工具也大大改善,平车、三轮车替代了一条扁担;去县城自行车、汽车代替了步行;电磨、电碾子设在村子中段;每户都有了院墙,好些人家养了牛、喂了狗……。这欣欣向荣的庄沟村正是全国国泰民安的缩影!站在山坡上我眺望了“庄沟”的全新面貌,当年的芜秽荒野都变成整洁的绿化带,水土流失显然得到了有效的治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5年8月,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有幸来到太行山深处的革命老根据地武乡县。我又被一竿子插到底,扎进曹村公社山阳垴大队“庄沟”村,进行了将近一年参加搞四清工作。常言道,“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这个仅有30几户人家的小村庄里,竟有革命时期的老共产党员及复转军人10余名。红色传承的感染使全村老百姓及男女青年都表现非同一般。大队长杜俊田,妇女队长李爱荷等等十几名青年积极分子个个热血沸腾令我敬仰!当年我也是一名热血青年,耳濡目染毫不例外地在这个熔炉里接受了励志锻炼,且贯穿终身。</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非常贫困地区,住房破烂不堪,绝大部分的人家居住着土坯窑洞,家里有一盘大土火炕,通火炕的地面上安一口大锅,室内基本上不见摆设,真可谓家徒四壁。我在这个村子里是一个吃百家饭的四清干部,对每一家每一户都了如指掌,这里很穷,但人性极好,真是太可爱了,这便是今生不能忘怀的根本原因。</p> <p class="ql-block">1969年即是我离开庄沟村已经三年后的一天,时年第四生产队队长李二胖大爷扛着一大袋子当地的南瓜及一捆很精致的机器楦出来且晒干的南瓜丝送到榆次我的家,那可是李大爷从山沟里挑着担子,流淌着汗水,一步一步走出来大山装满的心意呐!有缘份的是李大爷的独生女,当年的妇女队长李爱荷嫁到榆次,从此爱荷就成了我与“庄沟”联系的纽带。当我听到某些消息,只要我能办到的事,我便想方设法出手相助,曾经我向名医索要过特殊的药方提供给所需要的用户,也曾向他们捐赠过廉价半旧衣物等,以解决一些当年的燃眉之急,这些行动实在不足挂齿,然而它却使这条纽带变得更加结实。</p><p class="ql-block"> 我也很庆幸爱荷一家人的和睦相处,更欣慰李大爷的晚年幸福,他把全部的爱给了爱荷,他又收获了所播撒爱的种籽结出来的丰硕果实!由爱荷一家人的全家福可以看到他们的善良和凝聚。</p> <p class="ql-block">暮年的李二胖大爷与他的独生女李爱荷住在一处,一直保持思想开朗,经常听中央电台广播,思想解放,认识前卫,四世同堂,是一个深受全家三代人尊重的好老人。独生女李爱荷儿孙满堂,姑娘外孙都常在一起,家风家训很端正,都懂得发扬传统孝敬长辈!</p> <p class="ql-block">2004年国庆中秋之际,在乡亲们的热情召唤下,我随李爱荷终于又上太行山一趟,回到了阔别四十年的武乡县“庄沟”村。我给年龄最长的两位老人带了《双合成》精装月饼,塞给李二胖大爷一张 “大团结”钞票,给大家都有糖果和香烟品尝,当年一块协同“作战”过的本村“战友”们很快都来到二胖大爷的院子里,凝聚力不减当年,只是人已经不再完全而且残酷的岁月都催老了人的模样,真让人感慨万千。说不尽、道不完,真情历久更醇香,只能合影留念作罢。村民们大变样的新生活让我喜出望外。庄沟村里这一伙人的真挚感情使我一辈子不能忘怀为此我用拙笔写下如下四句话以表抒怀:</p><p class="ql-block"> 水复山高路难寻,</p><p class="ql-block"> 三同岁月感人深。</p><p class="ql-block"> 境迁世纪回眸去,</p><p class="ql-block"> 沟底浓情尤似金。</p> <p class="ql-block">这次归来时,庄沟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给我带了东西,纸箱,编织袋,塑料袋装满了红薯,南瓜,甚至有“沁州黄”等,都是满满的深情厚意。我再次写朴实小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题为 武乡《庄沟》大变样: </p><p class="ql-block"> 别后梦中慌, 今终返武乡。</p><p class="ql-block"> 荒山披锦绣, 陋室换新装。</p><p class="ql-block"> 户户无忧虑, 人人兜鼓囊。</p><p class="ql-block"> 哎哎声不再, 朗朗笑悠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李二胖大爷一家是庄沟村从夕到今生活大变样的缩影。现年九十岁的杜二怀老哥,想当年确实也是穷得铛铛响,如今真正是那首歌词里说得:炕上花被窝,屯里粮冒尖,每天过得有滋有味,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2004年我回武乡庄沟村看过的另一位年长老人如今年已过百岁,时年获得了山西省颁发的光荣牌匾及1000元奖金,全村人都高兴极了!可见,这个革命老区的老百姓终于迎来了真正乐观而幸福的新生活。如今百岁不是梦,我衷心祝愿他们的笑声永远回荡在火红的山沟里。</p> <p class="ql-block">早在2005年年初,九十多岁高龄的二胖大爷走了!他是当年庄沟村最高夀的长者。噩耗传来,我百感交集,於是我拟一副对联缅怀我心中最可敬的李二胖大爷,以寄哀思。</p><p class="ql-block">上联:一辈子走正道战山斗水听党话</p><p class="ql-block">下联:九十岁挺直腰忆苦思甜爱人民</p><p class="ql-block">横批: 一生正直 希望他老人家天堂幸哉!</p><p class="ql-block">2006年12月底,早已上任的新领导班子引水工程全部竣工,白花花、清凉凉的自来水送到各家各户。2012年本村已经有了三辆汽车,乡亲们往返县城非常方便……。今日庄沟的变化已经不可估量了,我衷心祝愿他们世世代代能在“红色武乡”的“红”味中越过越好、前程似锦。</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李爱荷这一桥梁又让我这个闭门居家人收到了更新的庄沟信息。日新月异的社会前进同样给庄沟村带来机遇与发展,如今留守农民看似老弱,然而再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年代了 ,农民正走在农业机械化的轨道上,翻土有耕种机,撒种用播种机,施肥也简化了程序,直接把化肥与种籽同时入土下种,科技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收割季节,有劳力者自己动镰刀,打工在外者花钱使用收割机,庄沟农民基本上告别了苦水流到底的苦日子。享受生活方面逐步走向城市化!照明用了太阳能,出行大部分人家自己有了汽车,没有汽车的人去县城照样很方便,因为每天都有两趟县城往返的免费汽车让你乘坐,听到这些我都要羡慕他们了!吃食东西随心所欲花钱去买。电磨都不用了,仅仅因为自己种出来的谷子是出名的沁州黄,秋天磨点了小米来享用,绝对没有城市里以假充真的担心,山沟里新鲜的空气超过净化器的一万倍,那是~一个大大的氧吧国宝地,百岁老人绝不是“巴马”人的专利!庄沟村,腾飞吧!</p><p class="ql-block">记于2022.5.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