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俗称“打春”,今天又逢传统的元宵佳节,人常说“小初一,大十五”。张灯结彩的灯笼,</span>熙熙攘攘的人群,时而传来的鞭炮声……到处洋益着节日的喜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自去年初冬国家疫情防控政策“乙类乙管”以来,我除工作之余,几乎时隔几天都要奔波于彭镇老家,年迈的父亲唤儿的声音旡刻不在耳畔回晌……这个春节可以说是最难忘的一个春节,平淡的日子里总充满了酸甜苦辣五味杂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时光任荏苒,瞬间外婆离我十二载有余……外公离开他心心念念的儿女儿孙们也七年有余。明天是外公的生日,往事不堪回首,历历在目……此刻的我心如刀割……人至中年现实生活中真的有太多太多的无奈和心酸。真诚地愿这元宵节的鞭炮声、罗鼓声能给人间带来平安喜乐;昔日笔墨,以怀逝者。余生愿故人不散,四季如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外婆生前用过存放菜油的坛子,在那个缺吃少穿的艰难岁月,生产队里挣公分,外公外婆拉扯俺妈姊妹八个,柴米油盐的日子是何等的不容易,一月到头炒菜吃的日子几乎很少很少……外婆她老人家围着灶台转了一辈子……彰显了母爱的无私和平凡。那个年代我们塬上人的灶台基本是大锅连小锅,小锅连炕头的那种模式,做饭取暖两不误。那时候外公每天都是五梗生火烧水,把大概五六个电壶灌满,以备儿女们早上起床洗脸用……儿时最暖心的还是外婆的灶台,大锅熬米汤热馍,后锅炖红白萝卜片片,偶尔还放点豆腐粉条,那个时候我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吃饭前外婆提前给我用勺子撇的油菜汤汤泡馍了……小时候每年正月只要我去外婆家,她都特意的给我做豆食拌肉,真的很好吃……儿时舅家的记忆总是很甜蜜……应该是2019年清明节给外公,外婆上完坟,在外婆生前用的案板下面,我无意间发现了这个油坛子……这个坛子承载着外婆一生养儿育女的不易,更承载着她老人家善良朴实的为人。每当想起儿时,每当想起逝去的外公外婆,我就站立在这个坛子面前,往事一幕幕,泪水又一次涌上心头……愿逝去的亲人在天堂永无病痛,愿活着的亲人们永远平安幸福。儿时的记忆很甜也很咸,儿时的过往总让人魂牵梦萦……</span></p> <p class="ql-block"> 又蓬周末,今天的天气晴空万里,放眼仰望天空,天很蓝很蓝,平淡而忙碌的生活依旧……不知是最近睡眠质量不好还是其它的别的原因,晚上总是做梦。人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p><p class="ql-block">梦里,总会浮现儿时太多的记忆;梦里,总会有曾经亲人们的朝夕相处,总会出现曾经难舍难分、难舍难离画面;梦里,很甜更很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小时候,因为父亲几乎常年要带母亲外出四处求医的原因,我们姊妹四个的童年时光几乎是在投亲靠友,邻里接济中度过的,六七十年代农村人的光景基本上是缺衣少穿,能填饱肚子已经是很不错了……俺舅家就在离我家大约四五里路的村子,在我们哪过去叫偏桥乡东村,现在叫彭镇东村,不管偏桥乡也好,彭镇也罢,东村这个村名始终没有变。记忆里我七八岁以前的童年时光几乎是在俺外公、外婆的呵护照料下度过的……舅家,有我诉不完的恩,还不完情。那里承载着儿时太多太多的记忆,承载着几代人要走的路……更承载着我对逝去亲人无尽的思念,这种思念偶尔出现在梦里,偶尔出现在脑海里,时儿刺的我的心好疼好疼。</span></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我们塬上人住的都是土窑洞,就是利用自然形成的山体打的土窑洞,冬暖夏凉。记忆中外公家住的哪个地方,村里人都叫"上院"。那是一个类似四合院的农家小院,方方正正,当年院子好像有一大两小三个土窑洞,还有几间厦子。离外公家住处不远的地方有一口水井,别小瞧这口水井,在当时哪可是供全村几百口人吃喝的唯一水井。在七十年代初,农村的生活很艰难,即使去井上挑一担水也得四更五更去排队。外婆是个标准的贤内助,家里的日常琐事都由她来操劳,经常三更四更催我外公去挑水,生怕水缸不满……儿时的记忆中,外公每天除生产队上地挣工分外,总是在离家里不远的一个土窑洞里用"雨子"编席子,赶集变卖用来换取补济家里的柴米油盐。现在的农村偶尔还能见到的哪种席子,过去在农村逢年过节、家逢喜事,谁屋子里能铺个雨子编的新席,哪就是过的好的人家了[憨笑][憨笑]。</p><p class="ql-block"> 那时每到晌午,外婆总催我去给外公送水,送烤的两样馍(就是黑面多白面少搅在一起蒸的馍),有时还有用玉米面发酶蒸的黄黄馍……除了给外公送馍送水外,我还得去村上的完小给俺小姨去送零碎馍,俺小姨在俺妈姊妹八个里排行最小。外婆可偏心了,给俺小姨的馍几平每次都是用铁锅烘干,用毛巾或者笼布包好,偶儿还从盐菜缸里捞几个淹辣子让我给俺小姨送到村上的学校里。有时候我在送馍的路上也不忘偷偷吃一小块,嚼在嘴里舍不得吃,哪会的农村人真的不容易[大哭]儿时的往事总是哪么的无忧无虑,儿时的过往总是让人魂牵梦绕……</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外公是个脾气倔强的人,平日里俺娘,俺几个姨还有俺二个舅都很怕他……外公喜欢唱戏,每年正月村上弄社火,外公都要忙一大阵子热闹一番,从公社演出到上县汇演,直至正月十五过完才肯放手,只有在哪会他经常乐的合不拢嘴,时儿给我们发几毛钱算是过年的压岁钱了[憨笑]。其实,外公多半时候都很严肃,淘气的舅舅挨骂也是家常便饭。但外公很少对我发脾气,印象中不知什么原因打过我一次,外婆拉住我的手,边给我洗脸洗手,边数落外公,外公嘴上虽不服软,但看得出他满脸的尴尬和不安。</p><p class="ql-block"> 时光任冉,这样的日子过了很多年,后来由于工作忙等原因,去外公外婆家机会少了许些,到外公外婆家常住的时候更少了……前些年但凡每蓬周未有空去东村看外公外婆那是必不可少的。逢年过节去外公家里,外公仍然会拿出上好的老酒和我及表弟表妹们喝上几杯。记得那会外公依然话不多,但我每次说话外公都会异常的安静,我知道,外公是在聆听……我的一两句问候都会让他容光焕发。那时的我没心没肺,明白这份爱其实是以后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2016年秋,外公明显苍老了许多,平日里话更是少了许多。当时我心里感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痛,却不知如何去表达。偶尔只有干巴巴的几句问候,外公依然专注的听,表情多了好些温暖,但脸上却依旧苍白。那年,国庆假期三号那天,我们一家三口去太白山了,早上六点多就早早出发了,从铜川到太白山也就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因为那年女儿正上高中,平时学习压力大,就想着出去透透气,大约不到下午三点,妻子女儿闹的就要回去,当时我很是郁闷,于是坐上了山顶上的观光车下到景区停车场,人到事中迷呀(过后听俺媳妇说她之所以催我回家,也是接到表妹电话告诉她外公去世的事情,她知道我对外公的感情,想着哄我回去了再告诉我)……就在我准备开车返回的时候,俺表弟的电话来了,他告诉我外公去世噩耗,当时我差点晕了过去,媳妇女儿也陪着我落泪,我们去景区边上的面馆吃了碗汤面,急忙往回赶,当时我放声哭了一路,坐在车旁边的妻子女儿不停的安慰我,劝我开慢点,再开慢一点……当时我心里根本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因为外公虽劳苦一辈子,但他平时本身也没有得过什么大病呀,他这次在铜川市医院住了近二十多天的院,也就些老年人常见病,那阵子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去陪院,医生说没有什么大病呀,而且是出院回去才不到十来八天的功夫呀……</p><p class="ql-block"> 过后我也不知道车是怎么开回东村的,下了车我不顾一切地冲到外公面前,可是外公他老人家静静地躺在那里,脸上盖着块手帕躺在窑洞后面的中央,我失声痛哭,这次我哭的很伤心很伤心……善始善终我都没有勇气掀起手帕看上外公一眼……就这样,看着外公入棺,看着外公入土,看着那空旷的地上鼓起一个小小的坟包……这些年几乎每年的清明节我们一家都会去给他坟上添土……2019年国庆节当天,恰逢外公去世"三周年"祭日,一大早我前去同亲人们一同去吊念外公,往事一幕幕,揪的我的心好痛好痛[流泪][流泪]</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转眼外公离我已近七年有余,每当想起逝去的外公,外婆还有早年离我而去我可怜的母亲、敬重的大舅及我两个姑姑,每当想起离我而去的至亲,时而常会泪眼涟涟……却总会有说不出、道不尽的遗憾和无尽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外公活着的时候,我就应该让他知道我多爱他。但我知道,外公一定会原谅我的,因为,他现在一定也还在聆听……聆听着儿女儿孙们对他的深情怀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愿天堂永无病痛,您的儿女、儿孙们永远会为你点燃一盏心灯,伴你到永远、到永远[大哭][大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