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浙江台州,东海之滨。在临海与三门交界处,有个渔村叫后塘村。她是我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早年,沿海人民围垦海塗,习惯把新围垦的土地叫“塘”。因以方位命名,取名北塘,分为前塘、后塘。</p><p class="ql-block"> 从我懂事起,后塘就是很有名的穷村,大部分村民住着低矮黑暗的泥塗墙“茅厂屋”。至今还留着“大厂里”、“厂基里”等自然村名。东海边,多台风,“茅厂屋”被括倒是常事,村民居无定所。</p><p class="ql-block"> 长期以来,后塘交通闭塞,运输靠小木船,道路狭窄泥泞难走。“北塘的路,彭门的蒲”,形容北塘的路差与彭门村蒲瓜好同样出名。</p><p class="ql-block"> 因村庄靠海口,“天德闸”常年受海水倒灌,水稻咸煎,抽穂后“头顶三粒”。稍干旱之年,甚至颗粒无收。村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青黄不接”时,部分村民向山里人借番莳丝充饥,有的索性把女孩嫁到山里去,说有番薯吃饱肚子。</p><p class="ql-block"> 村民大部分以“讨海”为业,由于捕捞工具原始,生活没有保障。文化教育无从谈起。1975年,我高中毕业时,全村仅有4名高中生。1980年,我考入临海师范,是全村唯一的国家户口者。村里没有象样的小学,初中入学率低得可怜。</p><p class="ql-block"> 1970年,临海与三门合作建成“洞港闸”,从此,海水被挡在“天德闸”之外,农业生产得到发展。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包产到户。1989年全村通电。2003年全村通自来水。2005年村两委高度重视、乡贤集资造村级水泥主路,称“康庄工程”。从此,村民从温饱逐步走向富裕。</p><p class="ql-block"> 后塘村占地1200多亩,南北窄,东西长,居住着450多户人家,大约1500人。目前,村民都盖起崭新的楼房,沿河而建,一幢幢一排排,鳞次栉比,一律是坐北朝南,光照充足,冬暖夏凉,装修豪华,路人赞不绝口。许多村民代步有中高档轿车。入村口仿古牌坊更加引人注目。夜晚,列队似的路灯“雪雪亮”。年轻妇女跳起了广场舞,悠扬的舞曲传向远方。</p><p class="ql-block"> 2014年12月228国道通车,双向6车道南北向穿村而过。因国道拆迁新建漂亮的“新村”。2019年1月台州沿海高速开通,“桃渚互通道口”离村西边不远。228国道与沿海高速连接线东西穿过后塘村北部。2014年,村内小路也浇上了水泥。村内外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p><p class="ql-block"> 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视,“北塘小学”2009年并入“晓村小学”。后塘人就读普通大学的不断增加,甚至还有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勤劳智慧的后塘人在外地工作的人数也渐渐地多了起来。有在党政机关工作者,有在军队、公安、卫生、教育等部门工作者,有自主创业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他们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台州、临海等地,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各行业。 </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进入快车道。村民还是以捕蟹捕鱼为业者较多,可大不一样,捕蟹捕鱼都是大渔轮,生产设备先进,称为“远洋捕捞”。渔民收入非常可观,一些渔民一年收入上百万元。还有许多“讨小海”的家庭,一年也能赚二、三十万元。他们在发家致富的同时,也为当地百姓提供“家无隔宿菜,市有日日鲜”的海鲜产品。</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的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好比“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越过越美好”。老年人笑得合不拢嘴,说:“现在真好,我们做梦也想不到!”</p> <p class="ql-block"> 欢迎朋友阅读支持</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于杭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