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发展(福建省传统村落游洋镇兴山村)

Awen6

<p class="ql-block">游洋镇兴山村在乡村振兴建设、乡村发展中,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活化利用,让居民在生活中,让游人在游玩中触摸到历史。把红色文化(革命历史文化)、绿色文化(绿色生态环境)、黄色文化(吴圣天妃民俗文化)、古色文化(传统村落)、白色文化(风电绿色能源)融合发展,提供“加快融合发展,打造美丽仙游”的兴山样板。</p> <p class="ql-block">游洋镇兴山村是福建省公布的第一批传统村落,福建省三星级乡村旅游村,其上宫支部是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福建省首批100个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福建省第四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福建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p> <p class="ql-block">兴山村建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甚多。有始建于宋代,莆田四大书院之一的馨山书院(县级文保单位),是仙游第一个党支部——上宫支部诞生地,也是闽中第一个建立农村基层的党支部,为全国最早的七个农村支部之一,现为上宫支部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有始建于唐代,供奉修道行医,悬壶济世吴妈的兴角祖宫(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兴角祖宫的分灵宫遍布海内外,全球有800 多座“吴圣天妃”封灵宫,拥有上千万信众</p> <p class="ql-block">吴妈,或因在莆仙民间其年龄是三大女神之首,亦称大妈,宋代时被封为天妃,2018年,吴妈信俗成功申报被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福建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上宫街古街(传统风貌区),一条1公里长的宋代古街,在宋熙宁四年(1071),在通往莆田路旁形成小集,经元、明、清发展渐成街道,曾经是与福莆漳沿海驿道齐名的两条重要官道</p> <p class="ql-block">山头集体厝(历史建筑),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土楼,占地6000平方米,二层土木结构,大小房间 214 间,现利用为“游洋镇兴山村乡愁记忆馆”</p> <p class="ql-block">美林古厝群的建筑保留着一个时代的传统风貌,与山田相衬,形成独特的山村风貌景观</p> <p class="ql-block">名山小村,秋芦溪的水源头,古树、老屋、小池塘,互相辉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兴山村乡村建设从2019年起,同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规划设计、整治提升全过程长期指导服务,2021年也引进闽台乡建乡创(长江中兴设计)台湾团队开展陪护式服务,利用传统文化和绿色生态环境打造兴山村十二景。当前,仙游县县委县政府计划实施《仙游县游洋镇兴山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实施方案》(仙委〔2020〕16号),打造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力争在2023年末达到4A乡村景区的配套标准,积极申报福建省金牌旅游村。</p> <p class="ql-block">游洋镇,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的东北部,是永泰县、涵江区、仙游县的交界地。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历史名镇,唐设镇,宋元明设县,为兴化县别称古邑。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廷在游洋建太平军军治衙署,又设兴安县县署。后太平军改名兴化军,兴安县改名兴化县。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兴化县辖游洋镇(今游洋、石苍、象溪一带)原莆田县百丈镇、永福县(今永泰县)的陈山头及福唐县(今福清县)的漈头,百丈岭、下庐岭一带山区。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兴化军军治迁往今莆田市区的古谯楼处,兴化县治仍在游洋,到元皇庆二年(1313)兴化县治迁往广业里的湘溪(今莆田市新县)止。三百三十四年来,游洋一直是山区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