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实,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五小学数学组的教师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在集体备课中,加强了对实践作业的探讨,力求将实践性作业资源用活用好。</p> 集体研讨 <p class="ql-block">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发挥集体的力量,凝聚教师们的智慧,形成教学合力,达到减负增质的目的。2022年5月18日,我校数学教研组就李纲俊老师执教的《认识分数》一课展开研讨。</p><p class="ql-block"> 主备人李老师严谨认真,精心研读教材,紧扣课标,结合实践性作业设计集 ,对本课进行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制定了本课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梳理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着重对作业情况进行了整合设计。</p> <p class="ql-block"> 在集体备课展示过程中,数学教研组群策群力,积极研讨,亮点纷呈。参与老师就自已的观点踊跃提出独特见解。尤其是在研讨实践性作业的应用上进行了深入讨论,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时效性,实现了资源共享共进,为小学数学课堂“减负增质”提供驱动力。</p> 走进课堂 <p class="ql-block"> 5月25日上午,数学教研组成员齐聚录播教室聆听李老师《认识分数》公开课。课上,李老师先让学生用拍手的形式回答老师的问题,以课堂小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中,通过创设“涂一涂,折一折”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建立分数概念的表象,初步形成概念,继而巩固概念。课后,布置了相应的实践作业,以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习效率。</p> <p class="ql-block"> 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小组分工合作学习。生动有趣的课堂,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互相合作探究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 集体评议 <p class="ql-block"> 首先,李老师对自已这节课进行了简单地说课,以及谈论课后的所思所想。</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由各位数学老师对本节数学公开课进行评课。大家兴致盎然,各抒已见。众人拾柴火焰高,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又增添了许许多多宝贵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 谢春莲副校长指出在教学中应注意课堂生成,在“每人分到半个苹果”这个地方可以切入追问:一半还可以表示什么?如:半个圆、半个苹果、一根绳子的一半等。让学生体验感受分数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表示一半的共同点体验“平均分”的含义。此外,还可以让他们用自已的方式表示一半,学生可能会画图,也可能写数字,引导他们由图形表征抽象到符号表征,更好的理解分数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 胡莲英副校长提出在涂色部分,教师展示了1/2的不同涂法,但是没有及时地总结,没有体现这一活动的目的。操作要与思考有效对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操作行为与思考行为建立联系,操作活动不是走过场,它应该是带有思考性的学习,只有及时的思考总结,才能真正达到活动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刘玲主任结合本堂课的实践活动,指出在教学中操作活动的任务要求应精简明了,切勿繁复冗长,要让学生明确任务,能快速的进入操作实践中。这样动手操作才有明确的指向性,而不至于为了操作而操作,从而导致无效操作。</p> <p class="ql-block"> 黄珍珍老师认为导入部分设计的很好,通过创设分苹果这一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新的数产生的必要性。但是,教师在认读分数这一环节讲的不够细,学生还未真正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可以充分利用板书突出重点。</p> <p class="ql-block"> 黄书彤老师认为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模仿能力。课中“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中,没有发挥小组交流的作用,在交流的时候学生也会互相学习,对后面的完整表述做铺垫。</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的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老师们对“双减”政策下减负提质的课堂教学模式和作业设计将会有更清晰的思路,且思且进,教研力行,让“双减”政策在课堂上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撰稿:谢云燕</p><p class="ql-block">编辑:谢云燕</p><p class="ql-block">审核:刘玲</p><p class="ql-block">签发:饶明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