愐怀

wx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她走的那么匆忙,已离开我们整整十四年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追忆“牛人”大姐高慧娴</p><p class="ql-block"> 清晨打开手机,看到我的老朋友王欣发来约稿的帖子,说要到天津知青高慧娴去世十四周年的纪念日了。照我们的约定俗成,但凡是有已先离去的老朋友老知青,适时的总要有一篇纪念文章。礕如在我们二队,已先后为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龙叔修的女儿-我的老班长,北京知青龙筱平、已提前考入军队音乐高等学府但却无缘走进大学校门的66届老高三的知青歌唱家阮丹妮、津北门里长大的娃,看似“不着调”与众不同却重情重义的王春生、和我同一车皮来到二队的“一口地道的天津话”能把你说乐她却不笑的哏儿姐康玲、吉祖义这位忽而活宝转眼正经的上海知青,你的爱妻说你对生的渴望是那么的强烈、人称“大哥”,看起来很平常却讲得一口好故事的69届天津知青张玉华和老成持重的二队副连长、天津知青老大哥宗文宏……都有纪念文章。虽说清晨还在懵懂中的我,看到王欣兄的话和娴姐的名字,一下子在我的心里还是泛起了波澜……。从哪儿说起呢?我在琢磨。忽然,我似乎看到了属牛的娴姐,又真的是一位在各方面都很“牛”的姐姐在向我走来。对了,就说说“牛人”娴姐吧,这不就是个好题目嘛!</p><p class="ql-block">“牛人”高慧娴大姐,生于1949年末,属牛。故于2008年5月29日,享年58周岁。</p><p class="ql-block"> 看娴姐的一生虽说短暂,但却也是才华出众,时也运也。我们天津海河边有一所亦中亦洋的原天津女子学校,解放后被定为天津市第26中学。娴姐1963年考入该校,是66届老初三。她个头儿不高,一张娃娃脸上戴着一副眼镜,见人总是笑着和你打招呼,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很是好看。她勤学上进,1964年加入共青团,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1968年10月8日从天津出发来到黑龙江兵团20团3营17连。从农工起步,曾任连队出纳员、副连长、团支部书记。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被第一批选送上大学到天津师范学院英语系,毕业后留校,任英语系教师,很快即出任英语系专职党总支副书记。2004年55岁退休后依然被返聘,直至病故。</p><p class="ql-block">知道高慧娴姐姐,还是得益于我与姐的弟弟克明是天津二中同窗。记得上学时有一天说起来他的姐姐在26中上初三,我的姐姐也在那儿读初三。互道姐姐们的名字后,回家一问,两个姐姐竟是同班同学。而我们天津68届到69年时的政策是天津一个不留,全部上山下乡。我本来报名去哈尔滨郊区插队,但有一天学校老师到我家来告知我们这批人可以去兵团找哥哥姐姐。反正是下乡,去哪都是走,于是我与克明同行又一起来到我们连队,真是机缘巧合,我自此结识了慧娴大姐。</p><p class="ql-block">慧娴大姐祖籍河北省乐亭县。那里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故乡,至今还被称为是“大钊故里,滨海强县”。建党100周年时央视播出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每当看到李大钊时,我总是能想起慧娴克明姐弟的老爸老妈。老俩口是典型的忠厚实在之人。他们养育的5个子女都很优秀。慧娴是大姐,克明是大哥,这一双姐弟是我们这批找哥姐的12对姐妹兄弟中惟一的一对都在连队入党、上学和提干的姐弟。克明是原天津电视台副总编。他的弟弟是天津某企业的厂长。1993年的一天,我在街上偶遇高伯父,老人家高兴地告诉我说在《天津日报》上看到了你的一段小文章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可见,高老伯父是一位多么懂得鼓励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的啊!</p><p class="ql-block">因为我在连队时间短和慧娴姐接触不多,可回津后却能多次和大姐一起聚会。大到从1992年5月的二队北京知青来天津,我们在义民工作的海关的第一次40余人的相聚,小到1993年和94年的水上公园之约20余人的聚会,还有1993年9月我们一行近50人到北京宣武体育宫朱景济的单位聚会,我们到会的全体知青在“开放的北京盼奥运”的大宣传牌子下的合影,和我们应北京知青张燕姐之邀,在北京北海公园的聚会,都是慧娴大姐的召集组织。最隆重出席人数最多的聚会当属是迎接我们的老队长王君学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来津,全是慧娴大姐策划组织的在天津师范大学的团聚。娴姐的先生李老师和北京知青王大新为大家拍下了非常珍贵的照片,那一天从下午到晚上,二队的老知青们一直沉浸在与老队长久别重逢的欢乐之中。娴姐为召集组织的这许多聚会,倾心竭力,尽心尽意。她说话的直爽和开朗,给我们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2004年9月,大鼓包二队的王云中老师傅和他的夫人小韩来到天津,还是在天津师范大学校园里,我们京津两地的老知青和这对老夫妇团聚。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娴姐。</p><p class="ql-block">自2007年末到2008年春节,忽然间我与娴姐联系不上了,打电话到家里总是没人接。偶尔间的一次打通了,姐说是以前都是下楼遛小狗去了,没接着,并且说一切都好。这么长时间没见面,直到5月份的一天,北京知青刘长慈给我打来电话说是高慧娴病逝,他们正从北京往天津赶,让我在他们下高速后的必经之路等候一起去吊唁。难怪这么久没有消息,原来是娴姐患骨髓癌重病久治不愈。在她住院期间,王欣、尹澄、义民,大戴、萍萍、淑英都前去看望,康玲多次送饭并陪伴守护,直至娴姐离去。10年后的2018年,康玲也追随娴姐而去。</p><p class="ql-block">那天我们京津知青许多人在一起沉痛悼念慧娴大姐。第二天一大早我们集体去为她送行,在简单但不失隆重的追悼会上,娴姐的大妹妹在致辞中含悲而泣,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是“人间少了个好大姐,天上多了个热心人!”听到这里,我们无不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有句话说:东风常向北,北风也有向南时。比喻万事万物都是随时在发展变化。说话干脆,办事利落,直爽急性子的娴姐,仕途顺利,家庭幸福。本该有更美好的生活,却早早的走了。14年过去了,你依然让我们想起,娴姐,你的人格魅力永存!</p><p class="ql-block">在写此文时,得到了宗淑萍和康瑛大姐的帮助,在此诚摯致谢!</p><p class="ql-block"> 马春生</p><p class="ql-block"> 2022.05.27</p> <p class="ql-block">1992.05</p> <p class="ql-block">1993.06</p> <p class="ql-block">1993.09.26</p> <p class="ql-block">1997.03.24</p> <p class="ql-block">1997.10</p> <p class="ql-block">1998.08.29</p> <p class="ql-block">1998</p> <p class="ql-block">1999.09.22</p> <p class="ql-block">2001.10.17</p> <p class="ql-block">2004.09.25</p> <p class="ql-block">2008.05.30</p><p class="ql-block">我们来送高慧娴</p> <p class="ql-block">深切缅怀我的同学,战友高慧娴。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离开我们已十四年啦!真的好想你啊!得知你病故那天,我正在发烧病中,已顾不上这些啦,大朱我们俩,随大新,长慈,增祉等几位开车直奔天津。在她生病期间,我时常和她电话联系,因为我当时还在工作,没能前去探望,日后这也成了我终生遗憾!之前我们俩几乎是无话不说的好姐妹,她的离去让我失去了一位知己,她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心中闪过,慧娴,我永远怀念你!</p><p class="ql-block"> 史文惠</p><p class="ql-block"> 2022.05.28</p> <p class="ql-block">这里收集的照片多数在2008年5月末《二队知青网》追悼高慧娴逝世时发布过,这次又汇集了赵桂英及张燕给我的十几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