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思考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韩非子的七句原文,对你又有怎样的触动,哪一句,让你照见了自己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了解原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温馨提示:伙伴们,《史记》有些特殊,原文内容十分庞杂,大家量力而行,不需要一定诵读。重点是,我们多听多体会,多思考,掌握故事背后的人生规律,向历史人物学习优秀品格,修炼自己,成长自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史记·老子韩非列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qú]。今先王之义胜,故肥。”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韩非子·喻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xué]溃[kuì];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韩非子·喻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故曰: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荆恭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荆师败,恭王伤。酣[hān]战,而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其友竖谷阳奉卮[zhī]酒而进之。子反曰:“去之,此酒也。”竖谷阳曰:“非也。”子反受而饮之。子反为人嗜[shì]酒,甘之,不能绝之于口,醉而卧。恭王欲复战而谋事,使人召子反,子反辞以心疾。恭王驾而往视之,入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寡人目亲伤。所恃[shì]者司马,司马又如此,是亡荆国之社稷而不恤[xù]吾众也。寡人无与复战矣。”罢师而去之,斩子反以为大戮[lù]。故曰:竖谷阳之进酒也,非以端恶子反也,实心以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而已矣。此行小忠而贼大忠者也。故曰:小忠,大忠之贼也。若使小忠主法,则必将赦[shè]罪,赦罪以相爱,是与下安矣,然而妨害于治民者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韩非子·饰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lù],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chǔ]知则难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韩非子·说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不吹毛而求小疵[cī],不洗垢而察难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韩非子·大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夫严家无悍虏[hàn lǔ],而慈母有败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韩非子·显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巧诈不如拙[zhuō]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韩非子·说林》</b></p> <p class="ql-block">《史记》第48课</p><p class="ql-block">韩非子:洞察人性 明辨是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周我们收获满满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周一、老子教导我们去除余食赘行,恢复清澈良知,被褐怀玉。</p><p class="ql-block">周二、孔子教导我们三十而立立于志,种下大树的种子,启动澎湃的生命能量。</p><p class="ql-block">周三、孟子让我们明白仁义礼智,这四端我们本就固有,不断的持续的开发心中宝藏,人皆可以为尧舜。</p><p class="ql-block">周四、庄子的智慧以鲲化鹏的神奇想象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本就有一个豪迈自在的大我。</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学习被郭沫若称为战国末期最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韩非的智慧。韩非是法家思想的极大成者。据《史记》记载,韩非讲话不太流利,但是他思想深刻,深得秦始皇的赞赏。他写成的《韩非子》一书有10万余字,大家熟悉的: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老马识途、滥竽充数等成语故事都是出自韩非子。对于秦始皇和韩非的功与过我们不去评判,韩非留下的智慧能在后世有这样深远影响,源于他对于人性深刻的洞察。 今天,我们通过韩非子的七句原文,一起学习韩非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第一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这句话出自《韩非子•喻老》。韩非著作中的《解老》和《喻老》都是解读老子《道德经》的篇章。这句话意思是,一个人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这句话还有一个子夏立志的小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子夏和曾子都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子夏和曾子见面,曾子有些吃惊地问子夏:哎哟,你现在怎么变胖了?前几日还很消瘦,气色也不好。子夏笑了说:我打仗打赢了,所以胖了。怎么回事呢?子夏说:原来我心里特别敬仰圣人的学问,想立志追求大道,但是又放不下荣华富贵物欲追求。这两种想法就一直在心中交战,不分胜负,弄得我身心疲惫。如今,我战胜了自己,立定志向,追求大道,心广体胖。所以阳明先生讲: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道德经》有言:自胜者强。</p><p class="ql-block"> 第二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话出自《韩非子•喻老》,原话是: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意思是千丈长的堤坝溃,因为小蚂蚁的洞穴而崩溃;百尺高的房屋会因为烟草缝里冒出的热烟而焚毁。很多时候,大灾都是因为一开始一些不起眼问题发展来的。这就是《道德经》常讲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难处见本事,在易处见品质,在大处见胸怀,在细处见境界。</p><p class="ql-block"> 第三句、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识主法。这句话出自《韩非子•饰邪》,大家听听韩非子为大家讲的小故事就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啦。说的是楚国和晋国两国交战,楚君打败楚王也被伤到了眼睛。楚国大将子反压力很大,在双方交战最紧张的时候,他觉得口渴,想喝水。结果,身边的仆人心疼自己主人,就递给主人一壶酒,让主人喝了解解乏。结果此番喝了酒,精神一放松就醉倒了。最后,子反因为耽误战事被楚王杀掉,楚国也输掉了这场战役。那个仆人没有谋害子反的心思,结果自己对主人的真诚反而害死了子反,害楚国失掉了战争胜利的机会。这就叫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换句话说,就是小善即大恶。</p><p class="ql-block"> 第四句、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意思是说,知道道理不难,但明智地处理问题就难了。在这里,韩非子讲了一个很生动的小故事。说在宋国有一个大富人,有一天下了瓢泼大雨把他家的墙壁给冲坏了。早上起来,富人家的邻居还有富人自己的儿子都看到了倒塌的墙,两个人都赶紧建议说:这墙得赶紧修起来啊,不然会有小偷过来盗窃的。但富人不以为意,觉得晚点修也没什么,结果到了晚上,果然有小偷来偷走了家里的大量钱财。结果呢富人很给自己的儿子点赞,认为我家儿子真是有先见之明。同时却很怀疑邻居,觉得是不是邻居给盗贼透了口风,或者邻居就是那个趁虚而入的贼呢?韩非子说,这就是所谓的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旦夹杂了私心杂念或者怀挟偏见,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了。唯有良知清澈之人,才能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中正平和、契理契机的待人接物。</p><p class="ql-block"> 第五句、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意思是说,拿到一块儿品相很好的兽皮就不要再特意去吹开皮毛,去寻找藏在毛下的小疤痕。拿到一个品质很不错的器皿,就不要再特意去一点点洗掉外表的污垢就为了查看难以发觉的小毛病。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或者是领导者在察人用人的过程中,假如吹毛求疵,那就会陷入无人可教、无人可用的窘境。所以说,古代识大局顾大体的人,虽然在自己心中清清明明,对他人的格局境界洞察无遗,但却能保有一颗宽容仁爱的心,给人留回旋余地,同时想方设法去激发他人的美德与大我。如此,拿着放大镜看别人优点,激扬他人的优点,用人所长则天下无不可用之人。</p><p class="ql-block"> 第六句、慈母多败儿。这五个字振聋发聩,掷地有声啊!慈母溺爱自己的孩子,结果却把孩子惯成了败家子。想想看,有多少时候,我们是用自己的溺爱耽搁了孩子,甚至教坏了孩子呢?现在我们教育孩子,常常是想着能给他什么,给他买房买车,留好家业,甚至有些企业家,要留上亿规模的企业给孩子,想着我打好基础等孩子接受,我扶上马送一程,应该就足够了吧?!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当你把上亿规模的企业交给子女,他何以面对风雨?他经受过历练吗?你给他种植过正知正见吗?你帮他去除了捆缚他的错知错见吗?如果没有,说不定对子孙都是一份戕害。慈母多败儿啊!严厉是更高层次的关爱,这是更高层面的教子之道。</p><p class="ql-block"> 第七句、巧诈不如拙诚。意思是说,智巧伪炸比不上笨拙诚实。我们看,纵观诸子百家,无论是法家还是儒家、道家都推崇同一个字,这个字就是诚,真诚是一种伟大的力量。俗话说得好,百术不如一诚,一百种技巧都不如一颗诚心。唯有真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唯有真诚,才能与他人建立起心与心的链接。阳明先生讲:</p><p class="ql-block"> 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p><p class="ql-block"> 自信则良知无所霍尔明,明则诚矣。</p><p class="ql-block"> 不欺骗自己的良知,明则诚,诚则明。真诚、质朴,智慧才更容易生发。</p><p class="ql-block"> 开发你心中的真诚,真诚、质朴,讲肺腑之言,哪怕看上去笨笨拙拙,但这种笨拙要比那些小技巧、小伪诈要强大得多,有力得多。</p><p class="ql-block">今日思考题:韩非子的七句原文对你又有怎样的触动?哪一句让你照见了自己呢?</p><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有一个重要的预告,实际的学习已经过半,我们要体会故事背后的真相,掌握人生内在的规律,只听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去实践,去练功夫,从自己内心体当出来,那份智慧才是你的。所以,这周六我们特地为大家安排了一堂大课,是阳明心学课堂中至关重要的一堂课,专门练功夫奉献给《史记》课堂的同仁们。与立平老师走进功夫课堂练功夫,真行动,真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