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界桥

匯成書苑

<p class="ql-block">  在南浔古镇的百间楼港上,原栅桩桥东侧,南北向有一座水泥平桥,其貌不扬,两侧镀锌管栏杆,亦已锈迹斑斑,与景区的风貌已显失调。2020年8月,度假区与旅投根据总体部署,在原址重建了单孔石拱桥,桥名为莲界桥。在周庆云编辑的《南浔志》中,此桥是这样记载的:莲界桥,石级架木在北栅北十字港东,跨百间楼港口,旧名戬谷桥一作翦谷桥,亦作联界桥一作联解桥俗称阮家桥,明建,雍正三年重修,乾隆十六年复修,嘉庆四年又修,同治四年又修,光绪十三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  由《周志》所知,此桥初名戬穀(谷)桥,在潘尔夔的《浔溪文献》载,此亦名为戬榖橋。戬穀,有福禄之意,亦有尽善之说。</p><p class="ql-block"> 《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 毛传:“戬,福;谷,禄。”一说,犹尽善。 朱熹 集传:“ 闻人氏曰:戬,与翦同,尽也;谷,善也。”后用为吉祥之语。</p><p class="ql-block"> 晋陆云 《张二侯颂》:神之听之,俾我戬谷。</p><p class="ql-block"> 唐颜真卿 《祭侄文稿》: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闲衅,称兵犯顺。</p><p class="ql-block"> 宋秦观 《代回吕吏部启》:宜戬谷之骈臻,顾颂言而何既。</p><p class="ql-block"> 清曾国藩 《唐镜海先生七十生日同人寄怀诗序》:五月七日,实初度之辰, 六安吴君廷栋始为寄怀诗,略寓诗人戬谷俾臧之义。</p><p class="ql-block"> 上述所例戬穀都有福禄之意,想不到乡贤取个桥名有这么吉祥美好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  然而,至乾隆十六年重修该桥的时候,桥名已改为联界桥,联界二字相对直白,大概就是连接河两岸的意思吧。据张文光重修联界桥征信录小引:兹桥建自明季,以迄于今,其间或修或补。光生也晚,弗克记。迨雍正三年(1725)间,坍塌难行,里中集同志十家,得二十金,聊为修补,先君与焉。今年六月初三日,忽崩其南堍,水陆阻者两日,同里好善诸君子,思为永远计,复集二十六家,仿前法各捐金二两,弃其旧而新,是谋即于十二日起工,不费日而告竣。嗟乎,人心之不可解也久矣,凡遇游戏宴、佚赛会、迎神,往往不吝费甚,且惑于因果,布施僧道,争捐金数千而不惜,至于补路修桥利益万人,为眼前实际,每赤面涩声较量锱铢焉。乃吾里之建此桥也,不谋而合,匝月而成,踊跃输将,若惟恐他人之我先何,吾里之多善人也。光得强勉附骥,诚哉幸矣,因列叙捐金姓氏,并工费若干于后,俾百年后,久而思新者,得所仿焉。茲桥虽细事,芳名庶几其长留欤。乾隆十六年(1751)八月十九日张文光谨笔。这位张君不仅为我们留下了这次修桥始末,也让我们为里中有这么多善人而感到自豪。</p> <p class="ql-block">  在张澄募重修联界桥启中(节录):本圩联界桥当南北之冲,为舟楫之会,层基渐圮,拾级堪虞,昔虽屡茸其板梁,今拟更新其石甃。嘉庆四年(1799)正月。由此可见,在当时该桥名亦为联界桥。而《周志》中记作联解桥应好解释,界与解的读音近似,不知道阮家桥是否也是这个原因,联界与阮家的读音在本地口语上也十分相似。</p> <p class="ql-block">  目前的桥名莲界,应该是光绪十三年重修时的名称,大概也从联界的读音上延伸出来,更为该桥赋予了佛教的境界。莲界,释义为莲花世界,指佛地,佛教所称西方极乐世界。&nbsp;唐崔融 《为百官贺千叶瑞莲表》:“谨按《华严经》云:莲华世界是庐舍那佛 成道之国,一莲华有百亿国。”亦省作“ 莲花界 ”、“ 莲界 ”。</p> <p class="ql-block">  从一座桥名的演变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戬谷,意谓福禄双全之意,寄托着先人们的美好愿望;莲界,寓意着渡人的佛教教义。由此可知,传统文化的“润物细无声”之处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