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水,是京西大山里的一个小山村,为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属地。据史料载,灵水原称“冷水”、“凌水”,后易名“灵水”。<br> 虽为山区,地处半坡,但这里有水,据说还是泉水,而且还很多。深山之泉,水冷甚至凛冽成冰,乃物理特性,再自然不过。至于“灵水”何来,则多有说法。有说,原村中“多处泉水露头,汇成溪流从村中流过。”可以想见,溪流淙淙,波光鳞影,一幅活泼灵动的画面天成。但当地人说,灵水村形像一只龟,“龟”乃“四灵”之一。泉水抱龟,岂不灵水嘛?!于是,有皇帝巡游至此,不小心中暑,上吐下泻,饮寺庙和尚所汲井水即神清气爽,病症全消。皇帝惊叹之余,赐名“灵水”,自此“冷水村”改称“灵水村”。于是,日本鬼子曾将灵水全村人赶到火龙王庙,干柴围起,准备放火。此时已近黄昏,宪兵队长突见关公现身,连忙磕头谢罪、领兵撤出,村民遂得以幸存。并且,后来再无侵扰,据说是日本人坚信灵水乃神灵护佑之地,不可冒犯。故事真伪不辨,起码为美好心愿,可以不信,听听无妨。其实,灵水村前有抓鬏山罩,后有莲花山靠,群山之中,清泉环流,总对得起“灵水”一词吧。<br> 十年间,三渡灵水,每每蜻蜓点水、浮皮潦草,那些眼里与镜头的碎片至今都形不成一个系统印象。我知道,走进灵水,不看次数多少,也不在时间长短,关键是心底的沉淀,这需要有缘。<br>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 杨再春书写,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 泥墙光影,2020-10-4</h3> 2012年,我是刚看过电影《最爱》到灵水村的,但当时并不知道这个京西小山村是那部大腕云集的电影外景地。记得那是大伟户外的队伍,当时的主要行程是爨底下,灵水算是“捎带脚”。记得穿街一过,去看了北山上的那棵千年古柏。只一眼,就对号入座啦。对号入座的,还有柏树后大铁栅栏的院子,关过爱滋病人得意;那黑黢光滑的石巷里,蒋雯丽骑过猪。应该说,那时的灵水,够朴素,够荒凉,以至于很多北方山村生活题材的影视作品,已在那里驻扎与开发。那时候,拍摄成本不需要很高,无论是占房子与场地,还是当群众演员,要钱都很少。当然,那时候环境不够好,服务不配套,但绝对有味道,比如有座山门望一眼,十年忘不掉。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 老巷时光,2012-3-17</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 山门岁月,2012-3-17</h3> 2020年,再到灵水,由于是家人自驾,咱就先住下,从从容容地感受电影之外古村本有的风物吧。要知道,灵水的名片并非《最爱》,而是举人村。<br> 所谓举人,指被荐举之人。据有关资料,“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者为‘举人’。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5 进京赶考(塑像),2020-10-4</p> 灵水,之所以有举人村的美称,皆因一个小山村先后涌现出22名举人。中个举人,可不容易。当时乡试的乡,可不是现在乡的行政范畴,乡试其实相当于省级考试。考举人,考生必须是秀才。秀才中举,就有了当官的资格,就可以荣华富贵,就可以光宗耀祖,怎不令人心花放呢?于是,“范进中举”的故事就家喻户晓了。更何况,灵水村还出过2名进士呢。那可要经过国家级的“会试”,再经皇上亲自监考的“殿试”。据说,举人考上进士,大约只有百分之五的概率。而一旦“进士”,就是全国统一封官加爵喽。<br> 从灵水走出的进士与举人们,极大地影响了这方土地,由此产生了灵水村独特的举人文化。如今,村里还建成了举人文化广场,矗立着多座铜色雕像,供游人观光。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游客慕名前来的引力。而且,日益完善的举人文化也成为重大看点,只是那些雕像集中到一个幅员相当有限的小广场上,很像世界公园的做法,也就不可避免地互为衬托与干扰,拍照想躲躲都难。可以说,举人们的遗存成全了灵人村的举人文化,但刻意打造的举人文化说不定会毁了灵水村的古韵。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 荣归故里(塑像),2020-10-4 </h3> 除了举人文化,这里还有“灵水八景”。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嘛,灵水也需要全方位开发。的确,灵水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古有“八大景”之说。据灵水村玄帝观墙上曾有题记,为东岭石人、西山耸翠、南庵近眺、北塔凌云、龙泉观水、古柏参天、文星高照、挺松榆儿。后几经变化,现在公认的“灵水八景”是:东岭石人、西山莲花、南堂北眺、北山翠柏、柏抱桑榆、灵泉银杏、举人宅院和寺庙遗址。“这次有时间,那咱要好好认一认!”<br> 于是,第二天早早上山。正值中秋,可天儿真冷呀。闹铃叫醒我的时候,农家院外的风声正劲,明知道“雾漫灵水”没戏,但还是穿衣起床,找北山古柏拍日出去。上到那道山梁上,天色慢慢明亮起来,古柏轮廊渐渐清晰,这就是“灵水八景”之“北山翠柏”。“老八景”有“古柏参天”一景,山口处的这株千年古柏应该在内,树冠苍郁,枝叶茂盛,宛若华盖,独秀坡麓,被当地人称为“京西灵芝”,为国家一级古树。只是那个关过郭富城的院子已为平地,那道封锁了最爱的铁栅栏及那条抗日标语更不知去向。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 当年场院,2012-3-17</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 当年标语,2012-3-17</h3> 古柏的南边有座凉亭,凉亭虽有顶但四周没有墙,山梁上的风那可真叫狂。风早已把我从被窝里带来的热量蚕食殆尽,手和脸都已冰凉,不得不把魔术巾套在脖颈上,将手抄到裤兜里。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 清晨凉亭,2020-10-4</h3> 此时,西山有月如盘,但未见山形如莲。灵水“老八景”里有“西山耸翠”一景,现已改为“独山莲花”。原来,灵水西山名“独山”,又称“莲花山”。据说站在村外远看,此山像一朵盛开的莲花。也有说,此山远观一尊卧佛,而莲花是佛的象征。按说,此地位置不错呀,但不知是否角度问题,镜头里的独山不见莲朵生艳,唯有秋月冷辉。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0 独山寒月,2020-10-4</h3> 东方的天空开始微微泛红,风吹来了一团状若银龙的红色云团甚是美艳,可没一会儿就分崩离析了。令人伤感的,不是银龙的消逝,而是那片红晕没能持续加重,更别提硕大的圆饼从山脊拱出。不过,那棵古柏已经红光加身,连同那面坡也分外明媚。此时,山坳里的村庄,也有山墙与树梢从黑黢黢的暗影里纷纷钻出,如草丛中蹿头的小鹿。于是,心底暗呼,“灵,这不灵动起来了嘛!”于是,很想走近他们,那些深山里修行的灵魂。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1 红色银龙鱼,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2 北山翠柏,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3 灵水日出,2020-10-4</h3> 据说,灵水先人建村,以“风水”择地。于是,定“四神砂”而立玄武(龟型)为村形,整个村庄附阴抱阳、藏风聚气。而且,依山泉而村,水绕村而流,因而山水和谐、天人合一。<br> 灵水,千年古村啊。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灵水,聚合天地之灵气,自然孕育优秀人才。中了举人与进士的灵水籍官员们,发达了不忘祖恩乡情,纷纷回家乡大兴土木建宅院,而那些宅院又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也拉动了那一方的经济。于是,灵水村繁荣昌盛,曾拥有著名的八大商号,号称“八大堂”,即三元堂、大清号、荣德泰、全义兴、全义号、三义隆、德盛堂和济善堂。无论是宅院还是商号,那些在外开了眼界的举人们建房子筑院子都往京城四合院上靠,于是形成了不少灵水风格的四合院,又称“京西山地官宅四合院”,这就是“灵水八景”之“举人宅院”。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4 三元堂,2020-10-4</h3> 京西山地,由于可供建房的地幅狭小,很少多进四合院,但灵水村的举人故居却有多处三进甚至是五进院。其建筑多为青砖灰瓦,门楼、影壁、石阶一应俱全,一般有石刻、雕画、楹联,洋溢着鲜明的士大夫风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古建筑专家称,灵水村古宅是“中国北方明清乡村民居建筑的典范”。其中,以刘懋恒、刘增广的宅院最为典型。清代的刘懋恒、刘增广中举得官,曾官至四品。由于在山西为官,故在老宅翻修时,在北京四合院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山西四合院的建筑特色,成为民居宅院建筑中的特殊类型。据说,这种建筑形式仅存在于灵水村,代表了灵水村民居宅院建筑的最高成就。<br> 村中心的刘懋恒宅院,曾是一座南北向五进的大院落,共有房屋90多间。其五进院落沿一条直线上排列,前后相连;其正门和后门均在中央位置,中轴明显;所有正房的明间均为过厅,可以穿堂而过,从第一座宅院大门进入,一直穿过五座院落,到达后花园,再从后门而出。但四合院的大门、二门、过厅门平时不开,而在其东侧另有一条通道,各进院落的东侧也都开有侧门,并与通道相连,作为日常出入之用。只有在重要节日或迎接要人时,才打开正门。正门与后门都打开后,五座院落就是一个大家庭;而将正门和后门关闭后,每一进四合院又成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真可谓“合中有分,分中有合”,这与北京四合院的前倒座、垂花门、正房、厢房、后罩房的传统格局明显有别。不过,刘举人还是在正门之外,于东南角开一间侧门的,这与北京四合院宅门位置基本相符。由于原正中大门已经封堵而成为一间住房,故不知此门的规制。现作为正门的原东侧门只是一间蛮子门,按说四品官员的大门可以“金柱门”的,而不至于把门开在檐柱位置上。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5 刘懋恒故居,2020-10-4</h3> 据说,灵水村共有160多座四合院,由一条条石街石巷联起。而这些街巷,均以青石铺砌,犹如一条条龟背纹,清晰而厚重。行走其中,顿感悠悠古韵与莫名的神秘气息洋溢。无论是漫步还是驻足,都很享受。<br> 走着走着,巷子里突然绿荫遮蔽,我知道龙王庙就要到了。那古柏可真够高,腰身也壮,后来才知直径有两米。上次来时,这座创建于金代的南海火龙王庙还是残墙断壁,一派废墟,只余山门。现在这里修缮一新,山门完整,灰筒瓦歇山顶清水脊,上有吻兽与垂兽,无梁殿式石券门匾额为“南海火龙王庙”。不知,这北方大山里,怎供奉的是南海火龙王神呢?原来,这里传说关羽就是赤火龙下界,他们供的其实就是关老爷,只不过带龙头的。正是这龙头关老爷吓退了日本兵,保护了老百姓。进到院里,还有天仙圣母庙和菩萨殿、观音殿,都是新修建,但也值得看。其实,这里的最大看点,是那原灵水八景之一的“挺松榆儿”,现灵水八景中称“柏抱桑榆”,就是两株千年古柏身上分别长出桑树与榆树的奇观。其中,里侧一棵古柏粗干下部的杈中生出一株直径约70厘米的榆树,形成“柏抱榆”;而另一棵古柏躯干的树洞中生出一株直径20厘米的桑树,形成“柏抱桑”。走近细看,树身有明显的嫁接痕迹。另传,龙王庙的菩萨院里,西山根有泉水相伴,那泉曰“灵泉”,这也是灵水村名一说。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6 龙王庙古柏,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7 龙王庙山门,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8 天仙圣母庙,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9 龙王庙画像,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0 龙王庙外,2020-10-4</h3> 那天,本想多走走看看,但正逢街道管线施工,很多场景不堪,遂简单转转走了,但探访灵水之心不失,总想有机会再来。<br> 2022年,随悦游户外再来。这次,从灵水西山北麓进、南麓出,都是徒步。如此,便有了一种走进与告别的感觉。首先驻足的,还是灵水北山,又观了千年古柏,又登临了六角攒尖亭。本来“南堂北眺”是一景,现在却先北山南眺了。这次不冷,且有步道,但感觉却没以前好。的确,步道方便了游人,但乡野之风散淡,不知如此的环境改善于古村古韵是否为正算?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1 走向灵水,2022-3-6</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2 北山南眺,2022-3-6</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3 又见凉亭,2022-3-6</h3> 不过,这不妨碍我寻那“灵水八景”之“东岭石人”的。灵水村东的髽髻山上,仿佛有个石人侧身影像。最高峰向左边数第二个高峰下边的那个小僦僦就是传说中的石人,只是实在太小,在整个画面中比例失调。据说,灵水村出文人,与此风水有关。还别说,小石人还真像个古时书生或者教书先生。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4 东岭石人,2022-3-6</h3> 凉亭东南下坡,有文昌阁和魁星楼,去补上“老八景”的“文星高照”这一景吧,新八景已改成“寺庙遗址”。不过,眼前的文昌阁和魁星楼均为复建,有址无遗哟。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5 文昌阁与魁星楼,2022-3-6</h3> 其中,文昌阁坐北朝南,悬山顶、清水脊、前出廊、面阔三间,供奉文昌帝君。据此处的“文昌阁简介”可知,文昌帝君主宰人间的功名利禄,民间称之“文曲星”,是中国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官场升迁的保护神。其左右有童子“天聋”、“地哑”相伴,寓意“言者不能知,知者不能言”,是说任何人都不能从两位童子那里探听到文昌帝君主宰功名与仕途的机密消息。应该说,此阁做工还好,但那垂脊上的小仙人头部已损,宜尽快修补,否则不吉。要知道,小神兽们需要“仙人指路”,举人们更需要哟!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6 文昌阁塑像,2022-3-6</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7 文昌阁垂脊,2022-3-6</h3> 魁星楼则坐东朝西,为面阔二间、硬山卷棚屋脊的二层小楼,供奉儒士学子心目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但魁星金身青面,环眼赤发,头上两角,有点吓人。关键是,这魁星右手握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条大鳌鱼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大概是魁星造像面目狰狞的缘故,这里挂着很多平安符。也是,现在学子走上仕途,即使得以高官,官再大也要讲平安的嘛,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平安着陆。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8 魁星楼,2022-3-6</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9 文昌阁平安符,2022-3-6</h3> 魁星楼下不远,有两块墓碑。其中,旧碑大概是刘懋恒的,据石板上电脑新魏字体的“刘懋恒碑文简介”可知,“刘懋恒‘封举’步入仕途后,两次赈灾济民捐谷3700石。康熙28年,刘懋恒为山西汾州知府,将全部俸禄捐出救济汾州灾民6万余人。后因积劳成疾,死于回京途中,山西万余百姓为其发表送行。此事轰动京城,康熙31年朝廷颁布‘奉天诰命’,封刘懋恒为‘中宪大夫’。”新碑正面红色电脑行书“革命英雄永垂不朽”,从碑后的“晋察冀军区嘉奖令”可知,是为纪念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鸡蛋坨战斗中某部李连山副排长等五勇士,宁死不当俘虏跳崖牺牲的事迹。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0 刘懋恒墓碑,2022-3-6</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1 革命英雄纪念碑,2022-3-6</h3> 如果说文昌阁和魁星楼算儒教寺庙的话,灵水村还有佛教寺庙2座,即灵泉禅寺和白衣观音菩萨庙,另有13座道教和民间信仰寺庙,包括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玉皇庙、天王庙、玄帝观、关帝庙、五道庙、二郎庙、马王庙、山神庙、牛王庙、三圣庙和土地庙。其中,南海火龙王庙与天仙圣母庙已在前两次拜过,下面重点去观摩第一次来就心仪的灵泉禅寺。<br> 灵泉禅寺位于村西莲花山下,是灵水村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寺庙,也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明《宛署杂记》记载,“灵泉禅寺,在凌(灵)水村起自汉,弘治年间(1485-1505)重修。”据史料载,灵泉禅寺坐北朝南,三重大殿分别为天王殿、三世佛殿、三大士殿。大殿悬山脊筒瓦顶,还有华彩斗拱和拱眼壁绘佛像,殿前有宽大月台。殿侧有配房及跨院,可见当年规模宏大、香火旺盛。而今,眼前只余门楼。还好,此门已有历史,为明代弘治年间重修。细观山门,乃青砖仿木结构,歇山式清水脊,正脊两端有吻兽,筒瓦两面坡顶。此门三大看点,一是砖质的檐椽与飞椽,做工精细,但施工困难;二是角头梁为石质,并有风铃悬孔,也极为罕见;三是砖券门洞,门额有“灵泉禅寺”石刻,据说还有“大明嘉靖癸已(1553)七月吉日重开山门第一代住持圆恭立”的题记,已模糊不清。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2 灵泉禅寺山门,2022-3-6</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3 灵泉禅寺角头梁及檐飞椽,2022-3-6</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4 灵泉禅寺券门洞,2022-3-6</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5 灵泉禅寺山门北立面,2022-3-6</h3> 此寺另有一大看点,就是“灵水八景”之“灵泉银杏”。已改为学校的原寺内,有两株银杏树,树龄已有几百年,为国家二级古树。其中一棵银杏树为雌雄共体,树上长有一雌性“树椎”,长1米有余,直径约20公分,树椎上的一枝每年都会结果。有说此为先人将雌枝嫁接在雄树上而长成。联想到前述的“柏抱榆桑”,看来灵水先人早在几百年前就已掌握了高超的树木嫁接技术。就为一睹奇观,灵水也应再来。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6 灵泉银杏,2022-3-6</h3> 灵水十七庙之一的白衣观音庙,则在南岭。不用说,此庙供奉白衣观音菩萨。心怀菩提之心的白衣观音,在民间被认为可消灾延命、保佑平安,妇人求儿、安产、育婴也可拜观音,此风俗在北方农村流行。此庙新修,门口墙壁上的“白衣观音庙简介”上说,“在原址重修的白衣观音庙,是灵水村‘风水’所定的龟形头部,旧时香火极盛。”于是,认真观来,寻那“灵水八景”之“南堂北眺”。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7 白衣观音庙,2022-3-6</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8 白衣观音菩萨,2022-3-6</h3> 前述,灵水村形如龟。按当地说法,“灵龟头朝南,尾朝北,三条东西走向的石街与南北走向的胡同构成分明的龟纹,四合院组成龟纹上的大小块。”如此村落布局,也是灵水村的“灵”字来源之一。“老八景”里有“南庵近眺”一说,我以为这“庵”该是眼前的观音庙,但驻足庙外几番察看,仍不见村落龟形,莫非是地势还不够高?据说,南岭是观村整体形状的最佳地点,下次再来继续找。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9 南堂北眺,2022-3-6</h3> 灵水已经三渡,但认识依然浅薄。不过,灵水的质朴与沧桑、儒雅与深邃已入心怀,过目不忘。<br> 忘不了,街巷里那纵横交错的正脊及垂脊,在晨风里穿梭,穿织出一幅亦素亦美的铅笔写生图,偶有小草在标注,喧宾夺了主。老屋衰老不轮回,但小草能够。于是,风声里的残垣断壁上,一首老歌在流淌,有点儿泪盈眶。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0 枯草残垣,2020-10-4</h3> 忘不了,门楣子、门簪子与雀替,在走马板和鱼腮板上的投影,清晰而灵动。那是上帝复制了他们的前世给今生看,但更加短暂。不知那时光的暗影里,还有多少内容更精彩,可惜被遮盖,错过了好时代。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1 门楼光影,2020-10-4</h3> 忘不了,即便不是古建,也有光影很美妙;即便已修缮,图案也中看,甚至是假式清水脊与铃铛排山也都很美观。无论谁作主角,无论背景新旧,这种时光呈现的映像注定很传统,令我内心不由自主地响应。尽管,这些映像过后无痕,但真善美一旦曾经也可以永存。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2 泥墙之光,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3 假式清水脊,2020-10-4</h3> 忘不了,不管是小的如意门,还是大的蛮子门,都经过岁月的浸泡与打磨,都有着独特的纹理与质感。哪怕中式里融了些西式风格,也不为过。只有久经时光考验而留存下来的,就带着那个时代里的烙印,哪怕只是一丝尘埃,也是历史相馈,我们都该珍惜,不要轻易下手改造他。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4 中西合壁门楼,2020-10-4</h3> 忘不了,那门楼上的野菊花儿,仿佛与门框上的对联在争艳,但都不如圆圆的飞橼、八角的门簪更耐看,就是翘的盖瓦与垂的滴水也有图案,够我看半天。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5 门楼上的花儿,2020-10-4</h3> 忘不了,那断了尾巴的清水脊、掉了点的福字、锈迹斑驳的门鼻儿和石墙上的青苔,都很有韵致。这才是灵水千百年来的积淀与沉浸的灵气,丢了就变味儿。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6 掉了点的福字,2020-10-4</h3> 忘不了,几十年前的标语,或几年来的文字,都很熟悉很亲切。起码都是手写体,反映着那个特定的年份,及其文化背景的故事。尽管,有些不完整,但我看了上半句,马上能接下半句,甚至继续背下去。比如,鼓足干劲,后面必然“力争上游”,接着“多快好省……”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7 时代标语,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8 时代标语,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9 时代标语,2020-10-4</h3> 忘不了,这里的古建筑里还住人,尽管有的不开门,但冒着的炊烟不掺假,那就是地气。还有早起的人们,和不甘寂寞的狗们,以及院里的牵牛花儿,都大写着生活的“村”字,而非这古城那古村的商业模式,迁空了原住民。这点,真好!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0 即将坍塌的花瓦墙,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1 背蜂窝煤的男人,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2 锁链下的狗儿,2020-10-4</h3> 由冷水、凌水向灵水的改称,可见自然属性向人文属性的转变。先是一种美好的祈愿,后真的变成了美好的现实。这里的五谷丰登与人才辈出,荣载史书。但这种美好,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天作之合,容不得任何急功近利。那些早已作古的进士举人们,是想不到他们身后有一天村口会矗立一座“灵水举人村”影壁,更想不到他们自己也成了文化发展与经济开发的资源。尽管,他们为他们的家乡做出了足够的贡献,并成为家乡的荣耀;他们的家乡也对得起举人村这个称谓,也对得起游客们的钱包。只是,一切不必太刻意,那些有文化的举人们最懂得内敛与自谦,更践行于淡泊与宁静。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3 田举人旧宅,2020-10-4</h3> 灵水,本是厚重而宁静的。但眼下的灵水似开始了激情与梦想之旅。不知,他们是否要与不远的爨底下争高低,但开发的脚步已迈开,很难收得住。我想说,灵水不要急于大动工,勿求古韵当先、整体规划。可以抢救濒危历史建筑,但不必全盘改造开发。历史悠久、古意醇厚的灵水,是不需要打造的。只要稍加修缮,即可古韵饱满,悦目赏心。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4 古宅新韵,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5 全义盛旧址,2020-10-4</h3> 我希望,灵水的历史之美不仅不埋没,也不要变味。金榜文化节可以搞,秋粥文化节也可以搞,但都需要古韵这个大舞台。这个舞台上的古宅院、古寺庙、古楼阁、古商号,还有古树、古井、古碾,可都带着古字呢,那就别再新建、新改、新添、新增、新雕、新装些什么新东西啦。您若非要动工,提醒一句:应该讲究磨砖对缝,但贴墙的砖片尽量不要用,要注意冻涨现象哟!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6 老街旧痕,2020-10-4</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7 新做的影壁,2020-10-4</h3> <p class="ql-block"> 灵水有很多神话,也有很多传奇。但传说故事不必太多,有“36盘碾子合36天罡、72眼水井应72地煞”就行了。古迹旧址也不必太多,把现有遗存的适度修缮就好,别再轻易复建,一看就假的。古村落的文化价值不在数量在份量,份量就在古物的原真性上。到灵水来,我宁愿欣赏百姓生活里的粗陋,也不喜欢刻意打造的古旧,以及越来越讲究的干净与新颖。</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8 展览石像,2022-3-6</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9 君子不争石碾,2022-3-6</h3> <p class="ql-block"> 我以为,灵水可以发展经济,但别轻易发展文化,特别是历史文化。您已有的宝贝不少,传承下去就好。</p>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0 灵水街巷,2022-3-6</h3> 灵水,再见!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1 西出灵水,2022-3-6</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