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邻家大哥

丽华50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漫漫的人生长廊里存储着海量的记忆,有些已泛黄模糊,有些却挥之不去日渐清晰,这便是那些不应忘却的记忆——是生命中的感恩,是那些关键时刻给予自己帮助的贵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想来上天对我还算眷顾,虽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正读书的年龄遭遇了十年蹉跎岁月,但也幸遇贵人相助,参军入伍提干,进高校深造,圆了记者梦,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回眸青春往事,贵人的面孔一个一个地闪现,今天说说第一个贵人——邻家大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时候的家是平房,一家一家的住户门挨着门,紧挨我家的邻居是个当权派,文革被罢职搬走了,腾出的房子搬来了一对年轻夫妇,女的在区革委会,曾经的小学老师,身份的转换让她分到了这套房子。她告诉我妈妈:“分到这套房子比找对象还难。”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夫妇两地分居,男的在济南铁路局工作。那时从济南到青岛,乘绿皮火车要咣当一整天,他每隔一两个月才能回青岛一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邻居的到来让我很兴奋,那年我16岁,青春萌动的中学生很喜欢这对洋溢着知性美的大哥哥大姐姐。文革已经开始,学校已经停课,我没事就去他们家帮把手,听大哥哥讲青岛市外面的趣事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哥哥要回济南了,临走那天,他到我家说希望我能帮一个忙,大姐姐怀小娃娃了,不能挑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候的房子,没有自来水没有下水道,所有的用水都得挑进来再倒出去。我认真履行着大哥哥的托付,乐在其中。大姐姐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弥漫着一股书卷气;大姐姐还很会生活,告诉我每天一定要吃一次绿颜色的菜……这对我这个纺织工人和厨师的女儿,是另一种生活的浸润与熏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次大姐姐回娘家住了几天,我竟挺想她,自己乘公交从四方区辗转找到市南区她的家。她家的小院种满了花,爸妈都是知识分子,热情地接待我这个小客人,还拿出家庭影集给我看,我第一次看到影集这种东西,对这个书香之家充满敬意,要了一张大姐姐的照片,心满意足地回家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高兴的事是大哥哥从济南回来,他会带给我很多好看的书,他在铁路局文化处工作,书和读物是不缺的,回济南前还会问一句,还喜欢读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的我傻乎乎的,不知自己喜欢读什么,想到读那些相声时笑出了声,就说“最喜欢相声”。大哥哥就给我带相声读本,可带了几次就不带了,取而代之的是《红岩》、《牛虻》,还有鲁迅的小说散文……在那个年头,能搞到这些读本可不容易,还担着风险。大哥哥说,不能老看相声,读书才能长知识。他让我把门关起来悄悄地读,还可以写一点读书笔记,学学写作表达,日后一定有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书,这番话,对正游荡在文化荒漠里的我,不啻是一泓清泉。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尤其喜欢《红岩》和鲁迅的写作风格,《红岩》竟读了两遍,把书还给大哥哥时,书已被翻得不成样子。鲁迅的《藤野先生》我几乎能背下来,结尾那段:“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在灯光中瞥见他⿊瘦的⾯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良⼼发现,⽽且增加勇⽓了……”已成为督促自己读书学习的座右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也从此,就喜欢上了读书,也试着写一点笔记。大哥哥文笔好,还给我辅导过读书笔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价值,后来走进部队融入社会,才领悟到大哥哥引导我阅读给我带来的好处。如果一个人的成长是盖房子,那么中学时代的阅读学习就是给房子打地基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哥哥的为人做事也让我敬佩。我当兵入伍后他调回了青岛,我爸爸妈妈就成了他关照的对象。那年我妈妈在夜间中风昏迷,大哥哥不知从哪儿借到一辆地板车,和我爸爸一路小跑把妈妈送到医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老房子拆迁盖起了楼房,大哥哥家搬到了另一栋楼,我和老公每次回青岛探亲都去看望他们。大约是1980年,晩饭后我们抱着女儿去他家,没有看到大姐姐,大哥哥说,大姐姐得了很重的病,已不能自理,早早睡下了。我心里一沉,隐隐作痛。欣慰的是他的一对儿女出落得很好,小女儿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我,很喜欢我这个穿军装的小姨,分别时她拿出小手电溜溜地跑到前面照着楼道,一步一回头地关照:小姨小姨夫慢着点。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又想到大姐姐竟得了如此重病,泪水趁着夜色涌了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后来爸爸妈妈搬离了那个小区,定居南京陷入中年忙碌的我就再没去看望大哥哥一家。这让我至今都在后悔自责。今天提笔至此,又有了泪水,是感恩,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个世纪发生的那场十年文革,荒废了多少青少年的学业和成长,我庆幸没有在这场蹉跎岁月中被完全蹉跎,还开启了阅读写作之路。在这一方面,邻家大哥哥不仅仅是我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人生路上的贵人和榜样。此生难忘。</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谢谢您的阅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封面采用了网图,致谢!</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