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金台寺的门、桥、水

来自南都的闲云野鹤

<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春节的时候,走了趟珠海斗门的金台寺。</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一直想写点什么,春节过后,那颗浮躁的心却无法平静,所以,迟迟没有动笔,但这事儿始终挂在心上。</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当热闹与喧嚣过去,孤寂、茫然的情绪陡上心头之时,于是想起了春节曾经去过的金台寺,虽然来去匆匆,但雨中造访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2月13日(农历正月十三),和南阳老乡徐哥、爱丽姐夫妇一起,相约驱车前往金台寺转转。我查一下佛教日历,正月十三,并非佛诞及习俗节日,只见游人如织,香客如潮,可能还是在春节期间,更多的人过来祈福行愿的吧!</b></h1><p class="ql-block"><br></p>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深山藏古寺 佛塔矗立在水边,格外醒目。 <h1> <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一)门</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来到金台寺,要过三道门。从入口处的山门,到中间的圆通门,再到山脚下的正门,很有一段距离。我们从停车场出来,迎面见到的就是金台寺的圆通门了。</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这个圆通门,很有意思,也很特别。说是门,其实是一个隧道,也可以称之为洞,能通车,能行人,是通往寺院的必经之路。</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门楼两边有一幅对联:“门无门无无门方便为门;法非法非非法安心即法。”这幅对联的来历是国学大师文怀沙为陕西法门寺题写的。金庸先生对此联有过一个解释:“佛法无法,法门无门,心中有佛,佛无处不在,所谓法门,乃心中之门。</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这幅对联有很深的哲学思想,也很有佛意,其实,门就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了人生与社会的“微景观”。</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对于我们每个家来说,门,是一道清晰的界线,跨出门则意味着离开,无论咫尺还是天涯;走进门则意味着归来,无论甜蜜还是苦涩。不是所有开着的门都是一种迎接,也不是所有闭着的门都是一种拒绝,一道幸福之门关闭时,另一道就会打开。有时,我们经常会盯着关闭的门,而对开启的门却视若无睹...生活的哲理与佛门的法理有时是同圆相通的。</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隧道的两边内壁上,是长长的彩绘壁画,看上去像是由一个个佛教故事组成的画廊,形象逼真,维妙维肖。从长长的隧道穿过,就像是一条漫漫求佛之路,让人的内心充满着对解脱苦难、追求幸福的渴望与期待...</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走出隧道口没多远,远眺黄杨山上的金台寺,飞檐翘角的古刹掩映在崇山峻岭之中,山脚下的五指湖(王保水库)清澈碧蓝的湖水,宛若一颗明珠镶嵌在山峦绿丛中,水光潋滟,倒影荡漾,如诗如画,犹如仙境。</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此时此刻,我突然有一种别有洞天、豁然开朗之感。李白有诗云:“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在未入寺院之前,穿过了这个圆通门,如同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另有一番天地!其中的寓意是什么?圆通,性情圆活不固执己见。圆通,有圆,才会有通;欲通必先求圆。求圆则是人生之追求,更是人生之大境界!</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不知是人为的独具匠心,还是一种无意的机缘巧合。权当看作是天造人设,意在点拨梦中人,惊醒尘世客,实乃设计者之大智慧也!</b></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圆通门的正面 圆通门的背面 从圆通门进寺的通道 <h1> <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二)桥</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第二个特别之处,就是寺前山下的明镜桥了。</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这座桥有两个巧妙之处,一是桥名,起名曰:“明镜桥”,我突然想起了佛门五祖弘忍的两大弟子神秀与慧能的著名偈中的两句“心如明镜台”“明镜亦非台”之争了,大概这座桥的名字来源于此吧!</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在佛教里,桥是有寓意的,在佛经里有这么几句话,“众生无知不见本,迷惑痴狂险难中,佛哀愍(悯)彼建法桥”。无形的法桥则能让众生的心灵相通、相念、相善,把桥比做是一个明镜,有了这层寓意,这座桥就是非同小可了。</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二是桥的位置。我仔细看了一下,进了山门,可有两条路上山进寺。一条是不走桥,但要绕一个大弯,道路平坦,可以开车,也可步伐,只是距离稍远些;另一条就是过明镜桥,然后要登一个300多个台阶的山坡,坡陡路窄,很费些力气。也许,这正是这种桥的特别用意之处。过桥拜佛之人,不能轻轻松松地祈福,而是要经历些艰苦,似乎更能显示一种虔诚之心。</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明镜桥是一座形似木制的桥,栏杆呈暗褐色,木纹清晰,外观古香古色。桥西侧的南北两岸河道狭窄,山石嶙峋,桥的东侧则是宽阔空旷的水面,波光粼粼。</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我站在桥上,真切地感受到佛家的空谛如流水淌过。看到桥上来来往往的人们,有的神色匆匆,有的表情凝重,有的又说又笑。我知道,来这儿人们,过桥的人们,未必都是香客,未必都有虔诚之意。我想到洛阳白马寺后殿门上的一副对联:“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宽不渡无缘之人!”</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说的是,天上下的雨虽然覆盖范围很大,但是如果没有根,草木仍然得不到润泽。佛门虽然宽广,来者不拒,但如果不心存善念,即使皈依佛门,也是不能修成正果的。所以,桥虽是明镜桥,不是人人都能过得去的。</b></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明镜桥(一) 明镜桥(二) 明镜桥(三 ) 明镜桥(四) <h1> <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三)水</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自我们穿过圆通门几百米便来到寺前山下王保水库的水边,然后绕着堤坝的一侧,再走进寺的正门,最后登上山顶天王殿的台地前,则能看到整个水库的全貌。可以说,进入金台寺,我们基本上都一直围绕着水在走在转。</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当我第一眼看到水库青蓝色的水面时,就被这如此纯净、鲜艳的水所吸引,可以说,除了九寨沟之外,我再也没有看到眼前让人惊诧的一泓碧水了。</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这儿水如此干净?九寨沟,那是远离城市,远离人群,地处高原的大山深处,有着天然独特的地质生态环境,而这里呢,毗邻城市,人口密集,有太多的污染源了,不知这儿的水质与九寨沟水色的成因一样?还是水底的各种藻类颜色映衬上来?还是水中含有某些特别的矿物质形成的?在极短的时间内想寻找一个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 </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我不再纠结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来到金台寺,水绕寺,更有灵性,而寺伴水,更有风景。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宽容、大度与沉稳。我把这儿的奇特水色理解为可能与佛性有关:水就像一滴眼泪,普度众生,洗涤人的心灵,让人不再有烦恼,不再有灰尘,自然界是最好的心理老师。</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我似乎被这儿水征服,整个人被掏空了一样,和来这儿的信男善女一样,像换了个人似的,变规矩了,心不再浮躁,不再虚荣。我看到这些香客们的脸上都挂着虔诚的神情,似乎进入一个解脱的生命境界。</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 遗憾的是,我没有亲自走到水边去,亲吻一下那清澈见底的水面,掬上一口甘甜的水,尝尝让人心醉的水的味道。 </b></h1><p class="ql-block"><br></p> 景若佳时心自快,心远乐处景应妍 天净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两相兼 湖水潋滟,静如处子 从树木的间隙望去,看到一层层雾,如白纱般拂在湖面上,缥缈影绰 <h1><b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从金台寺出来,天空依旧下着小雨,让本有凉意的天气,又多了几分寒气,但我的心里是暖暖的,因为我更喜欢这儿的环境,这儿的气氛,这儿的味道。当在喧嚣的都市里呆久了,心浮气躁,到这儿歇歇脚,喘喘气,吸吸氧。剔除功利之心,倒是符合我此时此刻的心境罢了!</b></h1><p class="ql-block"><br></p> 佛天一色 寺不在高,有龙则灵 画中人,人中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