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友上里古镇旅居五日游

黄永桥(定水河)

<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13日至5月17日,筠连驻蓉乡友21人参加了乡友会组织的雅安上里古镇旅居五日游活动。</p><p class="ql-block"> 上里古镇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也是昔日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上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这里还是《聊斋志异》《山那边好地方》《今夜不回家》《被告山杠爷》等影视作品的外景地。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6月5日挂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 <h3>这是我们入住和就餐的灵泉酒家(右)和启航商务酒店(左)。就餐的灵泉酒家的生活还可以,乡友们都较满意。入住的启航商务酒店就不敢恭维了……</h3> <h3>文峰塔又称字库塔,此塔建于清同治五年。塔下有字纸炉,为上里古代官宦人家和文人燃烧字纸之用。</h3> <h3>文峰塔下当年红军留下的抗日反蒋标语,雕刻工整,笔力遒劲,十分醒目!</h3> <h3>1935年6月至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经雅安在夹金山下的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上里并驻扎半年之久,在镇内留下红军石刻标语七十余幅,这些石刻标语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革命历史文物。虽然时隔八十余年,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触景生情,红军的脚步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乡亲们依依不舍送别红军的情景就像是在眼前,这也是我为什么偏偏选择《十送红军》作为此相册背景音乐的原因!</h3> <h3>这是上里古镇赫赫有名的韩家大院,是四川众多古镇中罕见的清代大家私宅。《卫守府》是清代五品官的居所,该院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院内雕刻历经三代人方完成,雕刻内容以戏曲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其独特的镶嵌式雕刻工艺,实为民间一绝。该大院于1985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上里镇古时有5家大姓聚居,俗称“五家口”,即:韩、杨、陈、张、许五大家族群聚。关于五大家族的传说更是各有千秋,即:韩家银子(是说韩家世代经商,积聚了大量钱财)、杨家顶子(是说杨家诗书传家,世代官宦)、陈家谷子(是说陈家田产广阔,丰衣足食)、张家锭子(是说张家有习武传统,个个骁勇善斗)、许家女子(是说许家的女儿品貌双全,勤劳善良,持家有方,各户争相聘娶),其中的故事耐人寻味。<br></h3> <h3>上里的房屋都是依山傍水,沿河而建,顺势而为。看着这古桥、古树、木屋,听着悦耳的潺潺流水声,不仅洗去了暑气和疲惫,还洗尽了城市的喧嚣和打消了内心的浮躁,令人倍感舒适和惬意!</h3> <h3>明月当空,夜幕降临,小镇灯火阑珊,游客熙熙攘攘。</h3> <h3>烧烤——年轻人的最爱,在上里不愁吃不到哈。</h3> <h3>天刚开亮口,这家店小妹不知已经忙碌多长时间了。</h3> <h3>“挞挞面”是上里古镇的名小吃,这家可能味道不错,各种名誉招牌一抹多。</h3> <h3>时至竹笋上市季节,路边竹笋摊点比比皆是。由于价廉物美,估计游客们没有空手而归的。</h3> <h3>白马泉始建于唐贞观元年,该泉是全国独具特色的十大恒温间隙泉之一,因起潮落潮均能听见马蹄的声音而得名。由于时间仓促,在此浏览的时间非常短暂,里面有的景点都没来得及涉足。</h3> <h3>喷珠泉终年不枯,泉池随时都可见串串珍珠般的气泡从池底喷出。池边立有清代雅州太守黄鱼鹄题写的“喷珠泉” 碑。</h3> <h3>古戏台,在这曾经最聚人气的场所,不知演绎了多少波澜壮阔、哀婉缠绵的故事!</h3> <h3>这是上里镇8座古桥中造型最美的“二仙桥”。该桥建于明清乾隆41年,这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石拱桥。二仙桥的得名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建桥竣工之日,附近州县名士前来祝贺,宴罢人们来到桥头准备踩桥定名,不料有两位乞丐坐在桥头拦住踩桥人……众人干涉,二乞丐跃入水中,及刻显出两个“石包”,众人大悟,认定此二人并非乞丐,而是两位神仙,于是便将此桥定名为“二仙桥”。</h3> <h3>部分乡友前往雅安市拜望多年未见的好友,把酒言欢,甚为兴奋!</h3> <h3>雅安青衣江宽阔平坦,水流缓慢,是一年一度赛龙舟的好地方。由于疫情影响,这两年已经暂停。</h3> <h3>部分乡友在此期间还游览了美丽的碧峰峡景区。</h3> <h3>短短五天的聚会,充满了欢乐和亲情。感谢乡友会会长和副会长的精心组织和辛勤付出,使我们在上里古镇度过了开心快乐的五天,乡友们团结和睦,互帮互助,正能量满满,大家都在这个团队里感到很温暖,很舒心,期待下次再相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