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寻找中国原子弹,铀矿的队伍曾在这里起步,之二

陈贵郴

<p class="ql-block"><b>   广西桂林—寻找中国原子弹</b></p><p class="ql-block"><b> 铀矿的队伍曾在这里起步</b></p><p class="ql-block"><b> 之二</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 1956年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三〇九队第十分队宣告成立(目前该队全体职工已定居在桂林八里街),并迅速开进郴州许家洞金银寨棉花岭山区,进行钻机和坑道作业。经过二年细致的普查勘探,克服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在坑道施工中牺牲了116位核工勇士。1958年2月,十分队正式向国家提交了郴州许家洞金银寨铀矿工业储量报告,两三年中落实3个铀矿床,提交了中国第一批700吨以上铀矿工业储量,无论速度还是质量堪称一流。提前完成了苏联专家提出的;“必须在1959年以前尽快落实500吨的铀矿石储量,只有达到500吨以上的矿石才够有规模建立矿山”的要求,这也为中国尽早制造原子弹以及整个核武器体系后续军工单位的组建,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以说没有当年提交的这份报告,就没有当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没有这份报告,就没有中国在国际上展示大国地位的辉煌。</b></p> <p class="ql-block">(1955年7月在长沙培训的中国第一批地质人员合影,前排7.9位为苏联教员,这批学员毕业后分配到新疆519地质队,中南309地质队)</p> <p class="ql-block">(苏联专家到达郴州许家洞火车站,前来金银寨指导工作)</p> <p class="ql-block">(苏联物探技术员H•J•格捡巧娃(女))</p> <p class="ql-block">(1956年第一批在许家洞和金银寨山上找矿的地质队员,因当年还有少量土匪,队员们上山找矿持抢保卫)</p> <p class="ql-block"><b>(</b>1957年中央地质部309队10队先进工作者)</p><p class="ql-block"><b> 1959年7月,三O九队十分队在八号坑道发现的优质矿石,被711矿工人们开采后,由郴州许家洞秘密运送到湖南衡阳,江西上饶等选矿厂进行冶练,冶练后的“铀235”被专列从湖南—湖北—山西—甘肃由沿线公安部队,15米一岗的特级守卫标准,秘密运送到甘肃酒泉浓缩铀加工车间。1963年研制好的原子弹部件在新疆马兰原子弹基地安装调试,1964年5月研制好的原子弹核爆材料,被秘密送往新疆罗布泊地区,这些凝聚着三O九队十分队人,七一一矿人,巨大心血和生命的浓缩铀,被安放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上。1964年10月16日15时,伴随着一声震惊世界的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这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大涨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有力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b></p> <p class="ql-block">(中国笫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p> <p class="ql-block"><b>(</b>中国笫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喜迅传来,桂林市民抢阅《桂林日报》传赏)</p><p class="ql-block"><b> 1965年7月,这支英雄的队伍,奉中央地质部的命令开赴广西桂北,在桂林地区的全州县、兴安县、龙胜县、资源县、恭城县……开展对越城岭岩体的大面积普查会战,先后发现全州广子田铀矿、大西江铀矿,资源产子坪铀矿、沙子江铀矿、双华江铀矿……为国家探明大中型铀矿床13处,提交铀矿工业储量数百万吨,取得全国性科研成果72项,其中有2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7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b></p><p class="ql-block"><b>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华国峰、叶剑英、邓小平、方毅等党和国领导人出席,当国防工业部门的领导,汇报桂北地区铀矿分布情况,展开地质成果大图纸时,一片片鲜红色的铀矿点位置分布图,从广西大兴县一直延伸到湖南汝城县,桂北地区象一条红色的巨龙在图纸上腾飞,叶剑英、聂荣臻元帅惊喜地喊道:“哟!红色巨龙!!这下我们的原子弹,氢弹,核潜艇,核电站有饱饭吃啦!在桂林的这支队伍该记头功!!”</b></p><p class="ql-block"><b> 在计划经济时期,三一O大队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和国防科技事业做了巨大的贡献,党和国家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工业学大庆先进企业”荣誉称号;1991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家计委、人事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地质矿产部命名为“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目前这支英雄的队伍仍然还在广西桂林地区的深山中艰苦奋斗(现已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一O核地质大队)机关住地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八里街。</b></p> <p class="ql-block">(“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牌匾)</p> <p class="ql-block"><b>  桂林是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除“甲天下”美丽的山水外,地下溶洞奇观也俊美无比,丰富的铀矿源料更加震惊了世界,西欧共同体及美国、日本、苏联、澳大利亚、英国的铀矿地质专家,得知中国在花岗岩下层发现多个大型铀矿,纷纷前来桂林地区参观,但人们不知道的是,桂林“红色巨龙”的铀矿资源,为当今中国核武器军工单位,提供了丰富的核源料(一些数字属国家机密不可在此详述)。</b></p><p class="ql-block"><b> 广西桂林—寻找中国原子弹铀矿的队伍曾在这里起步,这支队伍跑遍了湖南,广西二省多金属之乡的山山水水,最后又转回到广西桂林。半个多世纪以来,十分队人,用热血和汗水,创造了令人难忘的辉煌历史,用青春和生命谱写了荡气回肠的一曲英雄赞歌。十分队人,肩负着祖国的重托,满怀着人民的期盼,在崇山峻岭中挥洒汗水,在悬崖峭壁上镌刻足迹,铸就了中国原子能军工史上,一座座历史的丰碑。</b></p><p class="ql-block"><b> 喜迎党的二十大,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窂记核工建设者的辉煌业绩,讲述他们不怕牺牲、坚定信仰的英雄故事,对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壮举,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b></p><p class="ql-block"><b> 陈贵郴 2022年5月10日写于桂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