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碧江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于南宋初年建村,距今己有千年历史,明清时期属于顺德四大圩镇之一。2002年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通过国家审核,正式获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 碧江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宋至明清出进士26人,举人145名之多,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国各地,他们告老还乡后,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园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十足的古建筑,现存的祠堂、宅弟、民居、书塾、园林等明清时期古建筑达1万多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门楼上的“碧江金楼”牌匾是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书。</p> <p class="ql-block"> 碧江金楼正面</p> <p class="ql-block">请观看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 碧江金楼原名赋鹤楼,建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原来是苏氏望族的藏书楼,二层木质建筑,以精美的木雕装饰饮誉海内外,内部雕刻精美,雕法有深、浅、浮雕、镂雕和彩色玻璃镶嵌等,内容十分丰富,遍及花卉动物,吉祥饰物等,施以泥金和贴金,尽管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仍保存良好,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 金楼名称的由来:除了由于楼内装饰金碧辉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年晚清重臣戴鸿慈之女戴佩琼(慈禧皇太后的干女儿)嫁入苏家,当年的金楼是他们的婚房,故又有“金屋藏娇,红袖添香”的故事,但这并不是传说,是真的史实。</p> <p class="ql-block"> 金楼木雕全部采用柚木、酸枝、花梨木等珍贵木材精雕细琢而成。</p><p class="ql-block"> 金楼内藏有大量历史名人珍贵书画真迹。</p> <p class="ql-block"> 金楼内陈列的原套清造红木家具,是广式古典家具的代表作品,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传世珍品,身临其境,更令人神往于它昔日的华贵尊荣。</p> <p class="ql-block"> 当年公主戴佩琼便是在这张床上休憇(原件文物、稀世珍宝:拔步床,又称八宝床)。</p> <p class="ql-block"> 金楼处的官轿,当年戴佩琼出行的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 金楼的外观,它的窗是八角窗,是向两边推开的,意为八面威风。</p> <p class="ql-block"> 镬耳民居~岭南地区传统广府古民居,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之为“镬耳屋”,建筑特点是:瓦顶建龙船脊,山墙筑镬耳顶,用于压顶挡风。</p><p class="ql-block"> 镬耳古民居一般分布在岭南地区,犹以珠江三角洲(南海、番禺、顺德)居多。近几十年来,随着城乡环境改造,这种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古民居已越来越少了,像碧江街区还能保留这么多百年镬耳古民居,十分罕见,十分珍贵,真心期待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好好珍惜爱护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镬耳墙呈鍋耳形,讲究对称,即象征古代的官帽,取意前程远大,又寓意“独占鳌头”,是古代官宦世家追求达观显赫的象征。这种房屋一般为砖木结构,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青砖(麻石)砌墙,地面铺阶砖,石板铺天井,外墙壁均有人物、花鸟等图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幽静的小巷深处尽头是一间书塾~【亦渔遗塾】,这是一座“三间两廊”与一座“明字屋”南北并排相通而成的连体建筑,里面保留着原来的格局,雕花木门、灰塑花局和墙头画。</p> <p class="ql-block"> 书塾以金楼的主人苏丕文的四弟苏述文的号命名,苏述文官至中议大夫,这座书塾建于清代,属于家塾,由苏氏族人请名师为本族子弟及亲友的学童上课。</p><p class="ql-block"> 在这座书塾,曾走出过六位进士。</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的碧江是儒乡,读书风气浓烈,当时乡中有“家无读书子,功名何处来”的传统,对文化人推崇备至,读书人在碧江有很高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经典再现夫子当年给学子们上课时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图中不起眼的小洞名为“学井”,位于书塾入门第一块石阶处,井深3米,直径只有6厘米,堪称世间最小的水井,主要用于书塾的“开笔礼”,含有三重意义:</p><p class="ql-block"> 1.开源启蒙:在书塾门口打井,取意就是开源,水是万物之源,俗语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师赠与书塾的一筒水给学生,开笔写字,意为帮学生洗去愚味,开启灵性;</p><p class="ql-block"> 2.滴水穿石:文思泉涌,老师要求学生在求学生涯中必须坚持不懈,有如滴水穿石,灵性不断;</p><p class="ql-block"> 3.种德感恩:俗语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老师在学生求学之前,就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学生,要种德立品,懂得饮水思源,要心怀感恩之心。</p><p class="ql-block"> “学井”虽小,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书塾老师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 书塾里漂亮的雕刻和彩色西洋玻璃,历经百年,仍然光彩照人!</p> <p class="ql-block"> 天井中的一丛绿意,看拟不经意,实则是精心设计,令我想像当年的主人黄昏时,迎着晚霞,在这里小酌一杯,一定很惬意😀</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当年书塾老师的厨房。</p> <p class="ql-block"> 古村内独特的“守清屋”,“守清屋”是“自梳女”的住房。</p><p class="ql-block"> 顺德“自梳女”形成于清朝未年,盛行于民国初期。由于封建时代女性的地位非常低,有些人嫁入婆家后受尽委屈,于是产生了反抗和独立的想法,一旦自己有了经济收入后(由于当时珠江三角洲的手工业、蚕丝业发达,吸收了大量乡村女工,这让女性们有了自己的经济来源),不甘心一辈子受人欺负,便有了终身不嫁的想法,希望主宰自己的命运,“自梳女”便在那个时代渐渐形成。</p><p class="ql-block"> 按照珠江三角洲旧的传统民俗,没有结婚的女子都在脑后梳一条长长的辫子,待到出嫁时由母亲帮盘起发髻。而那些立志终身不嫁的女子,则自已亲手做发髻,这就是“自梳”二字的由来,然后还有一系列的仪式……这里就省略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自梳女”居住的房间,干净、整洁、陈设华丽。</p> <p class="ql-block"> 这是清末民初保留下来的“自梳女”照片。</p><p class="ql-block"> “自梳女”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一个小缩影,展示了封建社会女性反抗命运的一种方式。</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批的顺德“自梳女”“下南洋”,仅碧江地区就有500多人,最后到了新加坡,她们给当地的富人当妈姐,负责带孩子、做饭。当年的顺德“自梳女”聪敏勤快,干净利落,是南洋家政行业的知名品牌。</p> <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先民用蚝壳搭建的墙体,多见于靠近沿海的古村落,这种蚝壳屋冬暖夏凉,防风防火,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p><p class="ql-block"> 图中的蚝壳墙己有百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古厝的大厅十分气派,主人家平常在此会客,亦是家族的正式活动场所,金字牌匾,廊柱对联,成排的红木座椅茶几,突显雍容庄重气氛。</p> <p class="ql-block"> 古村中随处可见的精美门(窗)雕刻、彩色西洋玻璃,百年沧桑,仍坚固如新,光彩照人!</p> <p class="ql-block"> 名人字画</p> <p class="ql-block"> 三兴 大宅~石脚、镬耳山墙,高三层,这里是主人的居室。</p> <p class="ql-block"> 以金楼为代表的碧江历史建筑群现有金楼、泥楼、苏公祠、亦渔遗塾、三兴大宅等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分布于一块不大区域内,相距最远不到150米,是一组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群,在珠江三角洲,像这样成规模,成建制的古建筑群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 从大厅侧出来,长长的巷子连接后花园,沿路青砖高墙,扶疏绿树,岭南建筑最鲜明风格的镬耳山墙,精美的石雕、砖雕、灰雕、壁画比比皆是,工艺精良,设置得当,图案精美,尽管己过百年,仍不失当年风彩,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岭南古民居中传统的“木趟栊”门,大部份都是用坤甸、柚木等优质红木制作,坚固耐用,防盗性能好。</p> <p class="ql-block"> 古村区内随处可见的岭南盆景,别致地点缀着道路的两旁。</p> <p class="ql-block"> 不经意间望去,透过兰花、窗棂,高墙掩映,令我不禁凝视、沉思……。</p> <p class="ql-block"> 耙齿巷~是珠江三角洲古民居布局的一大特色,平行的条条小巷小道,巷口都对着河涌或大街,河涌和大街便形如犁耙的横樑,小巷小道则成了耙齿,故称之为“耙齿巷”,巷与巷之间可将各间房屋的前门和后门连通起来。</p> <p class="ql-block"> 金漆木雕门,镶嵌着进囗西洋彩色玻璃,这在百年前也是相当时尚了。</p> <p class="ql-block"> 一组原汁原味的室内陳设(8图)。</p> <p class="ql-block"> 现在 ,古村后花园的面积只有原来面积的五分之一。首先影入眼帘的是池边的“映月楼”,楼分两层,双层飞翼,玻璃青瓦,古色古雅,楼外墙全部饰以木雕,红为底,金为色,纹理细腻,对比强烈,木刻图案为花鸟虫鱼,人文典故,散发出一股富丽堂皇之气。</p> <p class="ql-block"> 湖中的睡莲是一绝。</p> <p class="ql-block"> 后花园庭院中,银杏、龙眼、石榴、柑橘、桂花等各类水果树和观赏植物郁郁葱葱,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 一步一景,景景不同。</p> <p class="ql-block"> 后花园中长廊亭榭,楹联壁画交相辉映,布局巧妙,堪称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 碧江古地名为伏龙岗,地表岩层含丰富的泉水,明代时这里有三眼古井,分别名福、禄、寿三星井,图中所示为“福井”(其余二眼末见),碧江地区的名酒“洞庭春”就是用这口井的井水酿造。</p> <p class="ql-block"> 离碧江景区不远有一间“德云居”酒家,由大片极具岭南特色的老民宅改建而成,进入酒家一眼望去滿园翠绿,小溪穿园而过,到处挂满喜庆的红灯笼,用餐环境极好,这里做最传统的顺德菜,菜品极丰富,味道极佳。众所周知,粤菜名滿天下,而顺德菜是粤菜里的标杆天花板,以食材新鲜、制作独特、味道鲜美享誉中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德云居环境优美,园林布局,古色古香,其中有两三间百年历史的镬耳古屋,游览完极具岭南风貌的古村落,品赏最正宗的顺德菜,人生一乐也👍😄!</p> <p class="ql-block"> 数百年来,顺德人从耕读文化到儒商文化,再到吸收外来文化的轨迹,在碧江历史文化名村历历可寻。</p><p class="ql-block"> 我一向十分喜爱古村落(数十年来,我曾多次游览国内外的名镇古村,受益良多),喜爱它的故事,喜爱它的质朴和历史沉淀,喜爱它的原生态!</p>